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81723 阅读:4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包括预制舱本体、空调和机柜,还包括隔断墙和回风管道,所述隔断墙设置于预制舱本体内,隔断墙的左侧为隔离小室,右侧为工作舱,所述机柜设置于工作舱内,机柜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机柜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口,空调的送风管道与工作舱接通,回风管道与机柜的第二通风口接通,回风管道的一端与隔离小室接通,空调的进风口位于隔离小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交换充分,制冷或制热效果好,运维舒适度高,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以避免空调出风口送出的气流没有经过充分热交换就进入空调进风口的问题,制冷或制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核心理念,目前正大力推广标准配送式变电站的建设,这样可以减少工程实际占地面积、方便现场安装、简化现场接线、便于现场检修维护,目前标准配送式变电站二次设备部分主要采用二次设备预制舱模式,二次设备预制舱舱内的散热主要依赖空调制冷效果。目前的空调散热或制冷方式主要是为预制舱的两端各配置一台工业空调,空调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为一上一下布置。但是对于这种方式,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目前最常用的舱型为12米长,两台空调在舱体两端各自形成一个小循环,空调的冷(热)风从出风口出来后,还未与舱内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就再次进入空调的进风口,以至于舱体中间的空气难以参与空调形成的对流循环,舱体中部温度调节速度慢;其次,机柜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主要是通过柜体的外壁完成,柜体内没有空气对流,温度调节速度慢、效果差;最后,由于舱体较长,若一台空调发生故障或需要维修,必然会造成舱内温度不均匀,严重者会导致舱内温度失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预制舱内空调制冷或制热时机柜内无热交换且空气对流循环不充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使用时,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气流先在机柜外进行热交换,再进入机柜内进行热交换,整个热交换过程进行充分,制冷或制热效果好,运维舒适度高,另外,本技术还可以避免空调出风口送出的气流没有经过充分热交换就进入空调进风口的问题,制冷或制热效率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包括预制舱本体、空调和机柜,还包括隔断墙和回风管道,所述隔断墙设置于预制舱本体内,隔断墙的左侧为隔离小室,右侧为工作舱,所述机柜设置于工作舱内,机柜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机柜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空调安装于同属于预制舱本体和隔离小室的墙面,空调的送风管道与工作舱接通,回风管道与机柜的第二通风口接通,回风管道的一端与隔离小室接通,空调的进风口位于隔离小室内。使用本技术时,空调直接将制冷或制热气体送入工作舱,进入工作舱的气体必须先在机柜外的工作区间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第一通风口进入机柜内进行热交换,然后由机柜上端的第二通风口进入回风管道,再由回风管道进入隔离小室,最后进入空调进风口,完成一次制冷或制热循环,整个过程热交换充分,效率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好,此外,由于机柜耐热或抗寒能力远高于人体,本技术优先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区间有适宜的温度,再对机柜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运维舒适度高,最后,本技术只用一台空调即可满足预制舱内的制冷或制热要求。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安装于隔离小室正对隔断墙的墙面。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方式安装空调,可以减小隔离小室的空间,从而为工作舱预留较大的工作空间,提高预制舱利用率。进一步地,所述隔断墙上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门的位置与空调相对应,检修门上设置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空调的出风管道与第三通风口相连。本技术通过设置与空调相对应的检修门,方便对空调进行检修和维护。进一步地,所述空调为两台,所述检修门为两扇,一台空调对应一扇检修门,每台空调的送风管道与相对应检修门的第三通风口相连。使用本技术时,当有一台空调出现故障或需要维修,另一台空调依然可以正常运作来保证预制舱内的制冷或制热要求,可靠性好。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的送风管道与检修门的第三通风口通过出风口法兰连接。通过法兰来连接空调的送风管道与检修门的第三通风口,连接可靠性好,而且拆卸方便,便于维护或检修。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法兰与第三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来加强连接件之间的密封性,提高热交换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机柜设置于工作舱内沿长度方向靠墙的位置,机柜下端的第一通风口设置于机柜相对靠墙侧面的另一侧面。将机柜设置在靠墙的位置,使本技术的布局更加合理,提高预制舱利用率。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道设置于机柜的上表面与工作舱的顶面之间。本技术通过将回风管道设置于机柜的上表面与工作舱的顶面之间,一方面可以使布局合理,节约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机柜上端的第二通风口与回风管道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道内部设置有回风机。使用本技术时,回风机可以将回风管道内的气流稳定顺畅的导入隔离小室,加快气流循环速度,提高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隔断墙与隔离小室正对隔断墙的墙面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有益效果:1、空调送出的制冷或制热气流必须先在机柜外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机柜内进行热交换,优先保证了预制舱内工作区间的温度,最后再通过回风管道进入隔离小室中空调的进风口,整个过程热交换充分,效率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好,运维舒适度高。2、本技术只需一台空调即可完成预制舱内制冷或制热的循环过程,可以节约成本,经济性好。3、本技术通过设置两台空调和两扇检修门,一方面可以保证当有一台空调出现故障或需要维护时,另一台空调可以正常工作,保证预制舱内的制冷或制热需要;另一方面,在对空调进行检修或维护时,工作人员可以单独开启某检修门,操作方便、不影响另一台空调的正常工作;最后,两台空调共用相同的风道系统,除了出风口法兰一段,其余循环路径一致,故当温度较适宜时可以仅保持一台空调运作,而不用设置多余的连通管道。4、在出风口法兰与检修门的通风口之间采取密封措施,可以增强密封效果,从而提高空调制冷或制热效率。5、通过设置回风风机可以保证整个循环过程中的气流畅通,流向准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预制舱本体,2—空调,3—机柜,301—第一通风口,302—第二通风口,4—回风管道,5—第三通风口,6—隔断墙,7—出风口法兰,8—检修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包括预制舱本体1、空调2和机柜3,在预制舱本体1内设置有隔断墙6,隔断墙6的左侧为隔离小室,右侧为工作舱,隔断墙6上设置有检修门8,检修门8上设置有第三通风口5,空调2安装于隔离小室正对隔断墙6的墙面且位置与检修门8相对应,空调2的安装墙面与隔断墙6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空调2的进风口位于隔离小室内,空调2的送风管道与检修门8的第三通风口5通过出风口法兰7连接,出风口法兰7与第三通风口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机柜3设置于工作舱内沿长度方向靠墙的位置,机柜3下端相对靠墙面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通风口301,机柜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口302,机柜3的上表面与工作舱的舱顶之间设置有回风管道4,回风管道4与机柜3的第二通风口接通,回风管道4的一端开口,开口的一端穿过隔断墙6并且位于隔离小室内,回风管道4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包括预制舱本体(1)、空调(2)和机柜(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风管道(4)和隔断墙(6),所述隔断墙(6)设置于预制舱本体(1)内,隔断墙(6)的左侧为隔离小室,右侧为工作舱,所述机柜(3)设置于工作舱内,机柜(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通风口(301),机柜(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口(302),所述空调(2)安装于同属于预制舱本体(1)和隔离小室的墙面,空调(2)的送风管道与工作舱接通,回风管道(4)与机柜(3)的第二通风口接通,回风管道(4)的一端与隔离小室接通,空调(2)的进风口位于隔离小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包括预制舱本体(1)、空调(2)和机柜(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风管道(4)和隔断墙(6),所述隔断墙(6)设置于预制舱本体(1)内,隔断墙(6)的左侧为隔离小室,右侧为工作舱,所述机柜(3)设置于工作舱内,机柜(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通风口(301),机柜(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口(302),所述空调(2)安装于同属于预制舱本体(1)和隔离小室的墙面,空调(2)的送风管道与工作舱接通,回风管道(4)与机柜(3)的第二通风口接通,回风管道(4)的一端与隔离小室接通,空调(2)的进风口位于隔离小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2)安装于隔离小室正对隔断墙(6)的墙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墙(6)上设置有检修门(8),检修门(8)的位置与空调(2)相对应,检修门(8)上设置有第三通风口(5),所述空调(2)的出风管道与第三通风口(5)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2)为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刚林苟旭丹李松涛雷斌黄霞赵信明欧阳雪彤刘汉霄周友富李俊张永峰窦辉严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