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应急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16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应急电源,包括箱体和电池组,箱体设置有容置电池组的容置腔,箱体设有覆盖容置腔的盖体,容置腔的腔底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下方设有若干个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和容置腔的腔底固定连接,支撑板上设有向上凸起且贯穿支撑板的接线头,安装电池组时,将电池组放置在容置腔内,将接线头插入电池组的电源孔中,减小电池组发生偏移使电源不通的情况;按压电池,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电池组完全容置在容置腔内,便于盖体将容置腔覆盖住;在盖体打开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电池组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电池组的上端露出容置腔,便于工作人员握住电池组的上端将电池组从容置腔内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载辅助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应急电源。
技术介绍
多功能应急电源是给驾车出行爱车人士和商务人士所开发出来的一款多功能便携式移动电源。它的特色功能是用于汽车亏电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启动汽车的时候能启动汽车,同时将充气泵与应急电源、户外照明等功能结合起来,是户外出行必备的产品之一。目前,公开号为CN2051953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壳体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的按键组件、电器组件以及电池组;壳体组件包括上盖、下盖、前挡板、后挡板和硅胶盖;上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下盖上,前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上盖和下盖的同一端面,后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上盖和下盖的与前挡板相对的一端面,上盖、下盖、前挡板、后挡板共同围合成容置腔;前挡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硅胶盖盖设在两个第一安装孔上;上盖上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将容置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按键组件、电器组件安装在前腔内,电池组安装在后腔内。该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内部结构紧凑合理,减少了加工组装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但是,该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的电池组通过双面胶粘在后腔内,这样将电池组从后腔内拆卸下来时,容易在后腔的腔壁上残留下双面胶,甚至造成后腔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应急电源,具有电池组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应急电源,包括箱体和电池组,所述箱体设置有容置电池组的容置腔,所述箱体设有覆盖容置腔的盖体,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方设有若干个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和容置腔的腔底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向上凸起且贯穿支撑板的接线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电池组时,将电池组放置在容置腔内,并且使电池组的电源孔与支撑板上的接线头相对齐,随后将接线头插入电源孔中,减小电池组发生偏移使电源不通的情况;同时按压电池,使支撑板下方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电池组完全容置在容置腔内,便于盖体将容置腔覆盖住;在盖体打开后,由于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电池组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电池组的上端露出容置腔,便于工作人员握住电池组的上端将电池组从容置腔内取出。优选的,所述接线头位于支撑板的一端,且呈空心的圆柱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线头位于支撑板的一端,便于对电池组进行定位,而接线头为空心的圆柱体,能够使电池组供电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下方设有电源线穿过的保护环,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置有供保护环插入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源线穿过保护环与接线头连接,当支撑板向下移动时,电源线不会抵压在支撑板与容置腔的腔底之间,减小电源线损坏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置有用于固定弹簧的安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设置,能够减小弹簧在压缩的状态下发生弯折,且弹簧在压缩的状态时,支撑板的下表面能够与容置腔的腔底相抵。优选的,所述安装槽有两个,且位于安装槽槽底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有两个,能够使支撑板上受到的弹力更均匀,在将电池组取出时,减小因为受力不均匀电池组发生偏移与容置腔的腔壁抵触,不能将电池组弹出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若干个沿深度方向的限位凸棱,所述电池组的侧壁设置有与限位凸棱配合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棱能够进一步对电池组进行限位,减小电池组发生偏移的情况,同时,限位凸棱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支撑板上的接线头插入电池组的电源孔内。优选的,所述限位凸棱位于容置腔腔口的端部呈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棱的端部呈倾斜设置,便于将电池组插入容置腔内。优选的,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位于腔口处设置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滑移连接有卡块,所述凹陷槽内设有压力簧,且压力簧的两端分别与卡块和凹陷槽的槽底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电池组时,按压卡块使卡块容置入凹陷槽内,随后将电池组放入容置腔内,松开卡块,卡块将在压力簧的作用下,卡块的端部将伸出凹陷槽,使卡块的下表面与电池组的上表面相抵,能够对电池组起到阻挡作用;取出电池组时,按压卡块使卡块容置入凹陷槽内,电池组将在弹簧的作用下,其端部将伸出容置腔,工作人员将其拿出就完成了。优选的,所述卡块朝向容置腔内的侧面呈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卡块进入凹陷槽时,减小卡块与电池组的接触面积,便于电池组从容置腔内弹起。优选的,所述箱体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密封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体覆盖在箱体上后,密封条能够增加箱体与盖体的密封形,减小外界的水分进入到容置腔内,对容置腔内的电池组造成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电池组时,将电池组放置在容置腔内,并且使电池组的电源孔与支撑板上的接线头相对齐,随后将接线头插入电源孔中,减小电池组发生偏移使电源不通的情况;同时按压电池,使支撑板下方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电池组完全容置在容置腔内,便于盖体将容置腔覆盖住;在盖体打开后,由于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电池组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电池组的上端露出容置腔,便于工作人员握住电池组的上端将电池组从容置腔内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箱体、电池组和盖体的爆炸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箱体和盖体的连接关系侧视图;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箱体和盖体的连接关系正视图;图5是图4沿B-B线的剖视图。图中:1、箱体;2、电池组;3、容置腔;4、盖体;5、支撑板;6、弹簧;7、接线头;8、保护环;9、通孔;10、安装槽;11、限位凸棱;12、凹槽;13、凹陷槽;14、卡块;15、压力簧;16、密封条;17、进水口;18、出水口;19、加气接头;20、照明灯;21、开关;22、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多功能应急电源,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端开设有容置腔3,容置腔3用于容置电池组2,容置腔3的内壁安装有若干个限位凸棱11,限位凸棱11沿容置腔3的深度方向设置,且均匀分布在容置腔3的内壁上,同时限位凸棱11位于容置腔3腔口的端部呈倾斜设置,电池组2的侧壁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与限位凸棱11凹凸配合,限位凸棱11的端部呈倾斜设置便于将电池组2插入容置腔3内,在电池组2插入容置腔3内后,限位凸棱11能够对电池组2进行限位,减小电池组2发生偏移的情况;电池组2的上方安装有盖体4,盖体4与箱体1之间安装有密封条16,当盖体4扣合在箱体1上后,能够减小外界的水分进入到容置腔3内,对容置腔3内的电池组2造成损坏。如图2和图3所示,容置腔3的腔底开设有两个安装槽10,且安装槽10位于容置腔3的腔底的两端,安装槽10的槽底固定有弹簧6,弹簧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与容置腔3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且通过按压支撑板5可使支撑板5的下表面与容置腔3的腔底相抵;支撑板5的上表面的一端安装有接线头7,接线头7呈空心的圆柱体,且贯穿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下表面与接线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应急电源,包括箱体(1)和电池组(2),所述箱体(1)设置有容置电池组(2)的容置腔(3),所述箱体(1)设有覆盖容置腔(3)的盖体(4),其特征是:所述容置腔(3)的腔底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下方设有若干个弹簧(6),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5)的下表面和容置腔(3)的腔底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向上凸起且贯穿支撑板(5)的接线头(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应急电源,包括箱体(1)和电池组(2),所述箱体(1)设置有容置电池组(2)的容置腔(3),所述箱体(1)设有覆盖容置腔(3)的盖体(4),其特征是:所述容置腔(3)的腔底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下方设有若干个弹簧(6),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5)的下表面和容置腔(3)的腔底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向上凸起且贯穿支撑板(5)的接线头(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应急电源,其特征是:所述接线头(7)位于支撑板(5)的一端,且呈空心的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应急电源,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5)下方设有电源线穿过的保护环(8),所述容置腔(3)的腔底设置有供保护环(8)插入的通孔(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应急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容置腔(3)的腔底设置有用于固定弹簧(6)的安装槽(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应急电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武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本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