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847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实现车身所期望的高的行驶性能。在行驶中受对应行驶状态的外力作用的车身(1)上,安装有对车身(1)施加张力的缆线(42)。促动器(47)调节缆线(42)的张力而改变车身(1)的刚性。控制器(48)判断行驶状态,向促动器(47)输出用于使缆线(42)的张力变成对应所判断的行驶状态的张力的控制信号,控制行驶中的车身(1)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09月27日,申请号为201310447355.0,专利技术名称为“车辆”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等车辆。
技术介绍
对于汽车等的车身而言,有例如在搭起来的多个骨架部件上焊接了外板的单壳体式车身构造的车身、在底盘台上安装了骨架部件的底盘构造的车身。而且,车身被要求碰撞安全性、行驶性能等,一般地,理想的是形成为高刚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2951号公报但是,未必说车身所要求的多个性能、例如碰撞安全性和行驶性能都兼备。例如,作为从乘车室向前方突出的骨架部件的前纵梁支承发动机。为了行驶性能,要求前纵梁形成能够抗拒转弯力而充分地支撑发动机的高刚性,以使发动机在转弯中不会变位。对此,为了碰撞安全性能,要求前纵梁形成为确保一定程度的高刚性并对强大的冲击进行纵向弯曲而吸收冲击,且可吸收碰撞的冲击。而且,一般地,碰撞安全性能比行驶性能更优先。牺牲行驶性能。例如,可用于前纵梁的薄金属板的壁厚受碰撞安全性能限制。前纵梁的长度按照车身的大小而定。若不能使前纵梁的薄金属板达到足够的厚度,前纵梁就有可能因发动机的重量而在转弯中发生弯曲或扭曲。该车身的变形会给操作响应性或转向稳定性等行驶性能带来影响。这种车身的刚性限制不限于前纵梁。有时为了碰撞安全性能等,构成车身的部件的刚性被限制。其结果是,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使用薄金属板等刚体来加强车身的骨架部件的车身构造,车身在行驶中也有可能发生变形。这样,要求车辆实现车身所期望的高的行驶性能、例如运动型车辆所要求的高的操作响应性或转向稳定性等。专利技术内容为了获得高行驶性能,本专利技术中,在车身上安装缆线,使对应行驶状态的缆线的张力作用在车身上。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具有:缆线,其安装在行驶中受对应行驶状态的外力作用的车身上,并对车身施加张力;促动器,其调节缆线的张力而改变车身的刚性;控制部,其对促动器输出调节缆线张力的控制信号,控制部判断行驶状态,向促动器输出指示对应所判断的行驶状态的张力的控制信号,控制行驶中的车身的变形。优选地,控制部取得车身的变动、向车身的操作输入及行驶路径的预测信息的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所取得的信息判断行驶状态。优选地,控制部取得汽车动力学控制的动作状态或电磁悬挂装置的减震器控制信息,作为车身的变动信息;取得加速踏板开度、制动器操作或转向装置转向角的信息,作为向车身的操作输入信息,或者,取得车外的拍摄图像、导航信息或交通信息,作为行驶路径的预测信息。优选地,控制部在行驶中反复判断加速状态、减速状态、停止状态、转弯状态或速度范围的任一项,作为行驶状态,在所判断的行驶状态发生变化时更新控制信号,改变缆线的张力。优选地,具有检测缆线的张力的检测部,促动器按照由检测部检测的缆线的张力变成由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指示的目标张力的方式,对张力进行调节。优选地,控制部基于汽车动力学控制的动作状态、电磁悬挂装置的减震器控制信息、加速踏板开度信息、制动器操作信息或转向装置转向角的信息,判断加速状态、减速状态、停止状态、转弯状态或速度范围,并且,基于车外的拍摄图像、导航信息或交通信息,判断行驶的道路的状态,判断随着行驶的道路的状态而不同的行驶状态。优选地,控制部基于所取得的信息预测有无碰撞,在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释放缆线的张力或将其控制为最大。优选地,在缆线上挂设有移动滑轮,促动器使移动滑轮在缆线上向推压方向移动,由此在缆线上施加张力。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在车辆的行驶中,促动器基于来自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根据行驶状态调节缆线的张力。在车身上作用对应行驶状态的缆线的张力,在行驶中不易发生变形。其结果是,即使有时在行驶中车身产生变形,也可利用缆线的张力适应性地弥补车身刚性的不足,车身不易产生弯曲。能够使行驶中的车身的刚性变化,抑制行驶中的车身的变形。可以实现在车身保持一定的刚性的情况下得不到的高行驶性能,例如运动型车辆所要求的高操作响应性或转向稳定性等。附图说明图1是从斜上方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的车身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下方看图1的车身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车身的刚性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身的骨架部件和对车身的外力的输入部的图;图5是通过图3的刚性控制装置进行车身的刚性控制的流程图;图6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刚性控制装置进行车身的刚性控制的流程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缆线的安装位置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缆线的安装位置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车身41刚性控制装置42缆线45移动滑轮47促动器48控制器(控制部)49张力检测部(检测部)50信息源设备51行驶控制装置52导航装置53运行支援装置54通信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及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的车身1的立体图。图1是车身1的上立体图。图2是车身1的下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身1是将多个骨架部件组合,再在搭起来的多个骨架部件上焊接了钢板的单壳体式车身构造的车身。图1及图2的单壳体式车身构造的车身1,具体地说,例如具有以下的骨架部件。车身1的乘车室的底板11的下面,设有在底板11的左右两端缘和中央通道12之间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底梁13。在底板11上设有跨越底板11的左右两端缘的底板横梁14。底梁13和底板横梁14通过底板11相连。在底板11的前缘上立设有挡泥板15。挡泥板15将乘车室和发动机室隔开。在挡泥板15的前面,一对前纵梁16向前面突出地安装。在一对前纵梁16的前端部安装有散热器板17、前保险杠横梁18。一对前纵梁16的后端与一对底梁13的前端相连。在挡泥板15的左右两端缘安装有一对A柱19。在一对A柱19上,一对前上梁20从A柱19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在A柱19上,可开关地安装有未示出的前车门。在前车门内设有前车门梁、前车门横梁。在底板11的左右两端缘设有一对下边梁21。一对下边梁21的前端通过抗扭翼盒构造的钢板22与一对前纵梁16或一对底梁13结合。一对下边梁21通过底板横梁14相连结。在底板11的后端缘上立设有将乘车室和行李箱隔开的后横隔板23。在后横隔板23的左右两端缘安装有一对C柱24。在一对A柱19的上端和一对C柱24的上端之间,安装有一对上边梁25。在一对上边梁25之间,沿左右方向延长而设有顶盖横梁26。一对上边梁25通过顶盖横梁26相连。在下边梁21的中央部和上边梁25的中央部之间设有B柱27。下边梁21和上边梁25通过B柱27相连。在一对B柱27上安装有未示出的一对后车门。在后车门内设有后车门梁及后车门横梁。在一对下边梁21的后端连结一对后纵梁28的前端。一对后纵梁28从后横隔板23朝向后方突出,在后端部安装有后保险杠横梁29。在这种多个骨架部件上焊接有钢板。例如,在A柱19和前上梁20之间安装有加强用的钢板。另外,在车身1上,作为外板安装有例如发动机罩板、左右的挡泥板、后行李箱盖板、车顶板等。由此完成车身1。予以说明,多个骨架部件可通过焊接或螺丝夹而连结。但是,在单壳体式车身构造的车身1上,和在底盘台上安装了骨架部件的底盘构造的车身1同样地,安装有发动机、马达等驱动源。在车身1的前部,通过未示出的前悬架横梁及一对前悬架安装有左右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具有:缆线,其安装在行驶中受对应行驶状态的外力作用的车身上,对所述车身施加张力;促动器,其调节所述缆线的张力而改变所述车身的刚性;控制部,其向所述促动器输出调节所述缆线的张力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部判断所述行驶状态,向所述促动器输出指示对应所判断的行驶状态的张力的控制信号,控制行驶中的所述车身的变形,其中,所述控制部取得所述车身的变动信息、向所述车身的操作输入信息及行驶路径的预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所取得的信息判断所述行驶状态,其中,所述控制部取得汽车动力学控制的动作状态或电磁悬挂装置的减震器控制信息,作为所述车身的变动信息;取得加速踏板开度、制动器操作或转向装置转向角的信息,作为向所述车身的操作输入信息;或者、取得车外的拍摄图像、导航信息或交通信息,作为所述行驶路径的预测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28 JP 2012-2185281.一种车辆,具有:缆线,其安装在行驶中受对应行驶状态的外力作用的车身上,对所述车身施加张力;促动器,其调节所述缆线的张力而改变所述车身的刚性;控制部,其向所述促动器输出调节所述缆线的张力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部判断所述行驶状态,向所述促动器输出指示对应所判断的行驶状态的张力的控制信号,控制行驶中的所述车身的变形,其中,所述控制部取得所述车身的变动信息、向所述车身的操作输入信息及行驶路径的预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所取得的信息判断所述行驶状态,其中,所述控制部取得汽车动力学控制的动作状态或电磁悬挂装置的减震器控制信息,作为所述车身的变动信息;取得加速踏板开度、制动器操作或转向装置转向角的信息,作为向所述车身的操作输入信息;或者、取得车外的拍摄图像、导航信息或交通信息,作为所述行驶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纯也桥本学松田博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