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罩和电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813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壳罩和电压力锅,其中,外壳罩包括:环形壳体;把手,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呈弯曲状设置且两端对应与所述环形壳体的外壁面连接;以及,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环形壳体的连接处,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和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把手与环形壳体的连接位置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炊具
,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罩和电压力锅。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电压力锅类产品均包括外壳罩与外锅。该外壳罩包括环形壳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环形壳体上的把手,外壳罩与外锅连接为电压力锅提供把手以及为电压力锅的其他部件提供组装空间;现有的电压力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把手与环形壳体的连接位置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由于该连接位置强度不足,当应力过大时,容易导致把手与环形壳体的连接位置开裂、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壳罩,旨在提高把手与环形壳体的连接位置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外壳罩包括:环形壳体;把手,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呈弯曲状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的外壁面连接;以及,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环形壳体的连接处,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和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的内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为0.5-0.7mm。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握持部的端部朝向所述环形壳体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0°-30°。优选地,所述环形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环绕所述环形壳体的中心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设有多个径向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径向加强筋。优选地,对应所述把手的位置的所述径向加强筋的设置密度,大于远离所述把手的位置的所述径向加强筋的设置密度。优选地,所述环形槽中还设有周向延伸的环形加强筋和与所述环形加强筋并排设置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弧形并对应所述把手的位置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为0.5-1mm。优选地,所述环形槽中还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握持部的端部和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槽壁的连接位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内侧槽壁相连接,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握持部的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厚度为0.5-1mm。优选地,所述环形槽中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加强筋一侧的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外侧槽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侧槽壁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厚度为0.2-0.5mm。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夹角角度为10°-30°。优选地,所述握持部下表面与所述环形壳体的下表面平滑过渡。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压力锅,该电压力锅包括外锅和外壳罩;所述外壳罩包括:环形壳体;把手,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呈弯曲状设置且两端对应与所述环形壳体的外壁面连接;以及,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环形壳体的连接处,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和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外壳罩的环形壳体与所述外锅配合安装。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对握持部与环形壳体的连接处进行补强;在握持部受力后,一部分应力从握持部传递到第一加强筋,再从第一加强筋传递到第一加强筋与环形壳体的连接位置,因而握持部与环形壳体的连接位置可以承受更大的应力,整体提高把手与环形壳体的连接位置的强度,从而有效防止把手与环形壳体的连接位置的开裂和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壳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外壳罩仰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环形壳体200把手300第一加强筋400第二加强筋500第三加强筋600第四加强筋110环形槽111外侧槽壁112内侧槽壁120径向加强筋130环形加强筋210握持部220面板221连接筋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外壳罩。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所示视角中的上下方位与该外壳罩使用时的上下方位相反,在本技术中文字陈述中的上下方位是指该外壳罩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图中带箭头的实线指示的是空间(槽、腔、孔等)或者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外壳罩包括:环形壳体100;把手200,包括握持部210,所述握持部210呈弯曲状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100的外壁面连接;以及,第一加强筋300,设于所述握持部210与所述环形壳体100的连接处,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100和所述握持部210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300对握持部210与环形壳体100的连接处进行补强;在握持部210受力后,一部分应力从握持部210传递到第一加强筋300,再从第一加强筋300传递到第一加强筋300与环形壳体100的连接位置,因而握持部210与环形壳体100的连接位置可以承受更大的应力,整体提高把手200与环形壳体100的连接位置的强度,从而有效防止把手200与环形壳体100的连接位置的开裂和损坏。在本实施例中,该把手200还包括设于所述握持部210上方并连接所述握持部210上表面的面板220,第一加强筋300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板220的下表面相连接,面板220可以提升把手200的外观,方便用户握持施力。还可以设置连接面板220和环形壳体100的外壁面的连接筋221,从而保证把手200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面板220,此时,用户可以将手指伸入握持部210内部进行握持,同样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调整握持部210与第一加强筋300的相对位置,达到更加均匀的补强效果,具体的,以未设置第一加强筋300时,握持部210与第一加强筋300的连接位置受到的力作为基准,设置第一加强筋300和对应的握持部210的端部分别设置在受到的力的方向的两侧,使得受到的力可以更均匀的分解到第一加强筋300和握持部210的端部,从而使得握持部210与环形壳体100的连接位置可以承受更大的应力。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300与所述握持部210的端部朝向所述环形壳体100的延伸方向(如果端部为弧形时则对应为切线方向)夹角α(请参阅图4)角度为10°-30°;具体操作时,夹角α角度视握持部210的端部延伸方向而定,以未设置第一加强筋300时,握持部210与第一加强筋300的连接位置受到的力作为基准,当握持部210的端部延伸方向与受到的力的方向夹角越大时,第一加强筋300与握持部210的端部的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外壳罩和电压力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壳罩,用于与电压力锅的外锅配合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罩包括:环形壳体;把手,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呈弯曲状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的外壁面连接;以及,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环形壳体的连接处,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和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罩,用于与电压力锅的外锅配合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罩包括:环形壳体;把手,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呈弯曲状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的外壁面连接;以及,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环形壳体的连接处,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壳体和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握持部的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为0.5-0.7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握持部的端部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角度为10°-3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环绕所述环形壳体的中心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设有多个径向延伸并间隔排布的径向加强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罩,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把手的位置的所述径向加强筋的设置密度,大于远离所述把手的位置的所述径向加强筋的设置密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中还设有周向延伸的环形加强筋和与所述环形加强筋并排设置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弧形并对应所述把手的位置设置。7.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俭龙何柏锋喻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