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391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5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吸热器、散热器、循环系统和温控系统。吸热器的传热管与散热器的传热管连通,吸热器和散热器的外部空间分别作为锅炉的高温尾气和低温进风的通道,循环系统分别连接至吸热器的传热管进口和散热器的传热管出口,驱动换热媒介在吸热器内吸收吸热器的传热管外部空间的高温尾气的热量之后,进入散热器与散热器的传热管外部空间的低温进风换热,温控系统根据换热器出口处锅炉尾气的温度自动调节换热媒介的流量或流速。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通过控制换热媒介的流量来调节换热器的换热量,从而实现对锅炉尾气的温度控制,还可以将回收的热量通过加热锅炉给水或进风重新回到锅炉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对于生物质锅炉来说,既需要解决控制烟尘排放达标的问题,又要解决如何提高热回收效率的问题。虽然市场上换热器的种类繁多,但缺少一种能很好地适应生物质锅炉的燃烧特点的高效换热器,其原因如下:1)生物质锅炉的尾气中粉尘含量较燃煤、燃油或天然气锅炉要高很多,且其粉尘颗粒更细小、质量更轻、导电性能波动大和含碳量高,常用的水膜除尘或电除尘很难确保其尾气排放符合新的环保要求,故通常采用布袋除尘器。2)要确保布袋除尘器能长期安全的运行,必须控制好烟气温度,以防缩短布袋的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甚至造成布袋着火事故。3)生物质锅炉(特别是使用未经处理的生物质废料或垃圾)的炉膛火力波动大,导致生物质锅炉的排烟温度的变化很大,通常情况下尾气温度在200℃以上,而负荷大时甚至会达到300℃,并且在负荷大时尾气还会夹带大量火星,严重威胁布袋的安全。以上原因导致生物质锅炉不但要配备高效的换热器,而且换热效率必须能根据锅炉尾气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以适应锅炉尾气温度波动大的特点,确保换热之后的烟温稳定在合适的范围。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换热器种类繁多,但适合于锅炉尾气热回收的换热器主要有:热管式换热器(或称液相换热器)、带翅片列管式换热器、余热锅炉等几种。这些换热器虽然换热效率较高,但由于设计思路及结构上的限制,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换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用于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吸热器,所述吸热器包括传热管,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外部空间作为锅炉的高温尾气的通道;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传热管,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外部空间作为低温空气的通道,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与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连通;循环系统,分别连接至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进口和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出口,以驱动换热媒介在所述吸热器内吸收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外部空间的高温尾气的热量之后,进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外部空间的低温空气换热;以及温控系统,根据所述吸热器的出风口处的锅炉尾气的温度自动调节换热媒介的流量或流速。可选地,所述换热媒介为锅炉的水箱内的水。可选地,所述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进口与所述水箱;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出口与所述水箱;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可选地,温控系统包括温感元件和自动流量控制阀,温感元件设置在吸热器的出风口处,自动流量控制阀设置在循环系统上。可选地,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外部空间的低温空气与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中的换热媒介换热之后作为锅炉进风送入炉膛。可选地,吸热器的传热管和散热器的传热管均包括至少一组带翅片的U型管。可选地,吸热器和散热器的外侧均设置有钢板和保温层。可选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出口与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入口通过连通管连通。可选地,进水管上设置有排污阀。可选地,在所述换热器的出风口处,尾气温度在150℃至175℃之间。可选地,在与所述换热器的出风口对应的锅炉的除尘器的入口处,温度在110℃至135℃之间。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着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采用了换热器与温控系统的相结合,通过控制水的流量来调节换热器的换热量,从而实现对热交换后的锅炉的尾气的温度控制,通过水可流动且其流量可调的特点,可以将回收的热量通过对锅炉的给水或进风重新回到锅炉里。这样不但热回收效率高,节省燃料消耗,并且实现难度不高,工作可靠,能够很好地解决锅炉的尾气温度波动范围大的问题,满足布袋除尘器对于尾气温度的要求。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左视图;以及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流量控制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回水支管2回水主管3保温层4散热器5连通管6吸热器7进水主管8进水支管9自动流量控制阀10水泵11排污阀12温感元件13换热器14水箱15出风口16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如图1所示,换热器13包括吸热器6、散热器4、连通管5和温控系统。吸热器6包括至少一组带翅片的U型管,吸热器6的外侧设置有钢板,即吸热器6的四周均用钢板封闭,吸热器6的外侧的钢板设置有保温层3。散热器4位于吸热器6的上方,散热器4也包括至少一组带翅片的U型管,散热器4的四周均用钢板封闭,散热器4的外侧的钢板设置有保温层3。散热器4通过连通管5与吸热器6连通,连通管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吸热器6的U型管的个数与连通管5的个数和散热器4的U型管的个数均保持一致,以使得每个连通管5能够连通每个吸热器6的U型管和散热器4的U型管。吸热器6的外部空间作为锅炉的高温尾气的通道,散热器的外部空间作为锅炉的低温进风的通道。如此,换热器13的结构结合了热管式换热器与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结构简单且换热效率高。进水管包括进水主管7和进水支管8,回水管包括回水支管1和回水主管2。进水主管7与锅炉的水箱14连通,进水主管7上设置有水泵10,当水泵10开启后,水箱14中的水进入进水主管7中,进水主管7与多个进水支管8连通,以使得进水主管7中的水进入进水支管8中,进水支管8与吸热器6连通,且进水支管8上设置有排污阀11。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水能通过进水支管8顺利进入吸热器6中,进水支管8与吸热器6的底部连通,且进水支管8的个数应与吸热器6的U型管的个数保持一致,使得每一个吸热器6的U型管均与每一个进水支管8连通。锅炉的水箱14的水在水箱14与换热器13之间循环,锅炉的高温尾气通过吸热器6时,热量被传递给吸热器6内的水,水受热后温度升高或汽化,带走烟气热量并被排出吸热器6。如图3所示,温控系统包括温感元件12和自动流量控制阀9,温感元件12设置在吸热器6的出风口15处,以使得温感元件12感应到吸热器6的出风口15的温度。进水主管7和进水支管8之间设置有自动流量控制阀9,自动流量控制阀9与温感元件12连接,温感元件12感应出风口15的温度,根据出风口15的温度,温感元件12相应的发出信号至自动流量控制阀9,自动流量控制阀9根据温感元件12所发出的信号调节阀门的开度,从而相应的调节进水主管7中的水进入到进水支管8中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用于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吸热器,具有传热管,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外部空间作为锅炉的高温尾气的通道;散热器,具有传热管,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外部空间作为低温空气的通道,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与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连通;循环系统,分别连接至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进口和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出口,以驱动换热媒介在所述吸热器内吸收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外部空间的高温尾气的热量之后,进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外部空间的低温空气换热;以及温控系统,根据所述吸热器的出风口处的锅炉尾气的温度自动调节换热媒介的流量或流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用于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吸热器,具有传热管,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外部空间作为锅炉的高温尾气的通道;散热器,具有传热管,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外部空间作为低温空气的通道,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与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连通;循环系统,分别连接至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进口和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出口,以驱动换热媒介在所述吸热器内吸收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外部空间的高温尾气的热量之后,进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外部空间的低温空气换热;以及温控系统,根据所述吸热器的出风口处的锅炉尾气的温度自动调节换热媒介的流量或流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媒介为锅炉的水箱内的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吸热器的传热管的进口与所述水箱;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散热器的传热管的出口与所述水箱;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温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楷吕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集竹木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