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及其液晶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896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4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它包括导光板本体,它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和底面上透明导光件,所述透明导光件的边缘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对齐,或其边缘延伸至超出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或者通过在导光板本体入光面上设置透明导光件;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入光效率,降低光学损失,而不需要减小导光板本体的厚度,降低整机超薄设计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器件领域,涉及一种导光板,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液晶模组如图1所示,通常由液晶玻璃1、光学膜片组合2、导光板本体3、光源4、反射片5及后壳6组成,反射片5和导光板3依次放置在后壳6的腔体内,后壳6作为结构支撑及部分外观功能,此种结构复杂,导致整机厚度较厚、成本较高,而且背板一般为金属或者塑胶件,其颜色单一,很难制作不同的外观效果。导光板本体3一般使用PMMA,其折射率n=1.49,而空气折射率n=1。当光线在PMMA中传播时,根据斯涅尔定律(Snell'sLaw),如果光线与PMMA法线的夹角大于全反射角,光线一直在PMMA内传播,而不会漏出,从而实现导光效果。现有的导光板本体3结构通常如图2所示,它位于光源4的一侧,整体呈长方体结构;如图2所示,定义它与光源4相向的一面为其入光面31、与入光面31相对应的一面为背光面33、与光学膜片组合2相邻的一面为出光面32以及与反射片5相邻的一面为底面34,底面34上形成有若干网点35。为了达到显示模组的超薄设计,常规方法是降低导光板的厚度,导光板厚度的降低后,与之匹配的LED厚度也要降低,而现有超薄LED亮度无法满足大尺寸TV高亮度的需求。同时PMMA变薄后,其容易变形,导致入光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漏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复合型导光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它包括导光板本体,它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和底面上透明导光件,所述透明导光件的边缘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对齐,或其边缘延伸至超出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优化地,所述透明导光件包含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或底面相贴合的贴合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平行的导光件入光面、与所述导光件入光面相对应的导光件反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导光件入光面和所述导光件反光面的连接面;所述导光件反光面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件入光面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为弧形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包括与所述贴合面相平行且与所述导光件入光面相交的第一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导光件反光面的第二平面;或者所述连接面包括与所述贴合面相平行的第一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导光件反光面的两个第二平面。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它包括导光板本体,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入光面上的透明导光件。优化地,所述透明导光件的端面呈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带凹槽的梯形、六边形或六边棱形。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本体和所述透明导光件一体成形或者通过设置于其间的光学胶层粘贴。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与透明导光件或导光板本体的相同或相近。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光件的材质为PMMA、PC、PS或玻璃,所述导光板本体为PMMA、PC、PS或玻璃。本专利技术的再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它包含有上述的复合型导光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复合型导光板,它包括导光板本体,通过在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和底面上形成透明导光件,该透明导光件的边缘与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对齐,或其边缘延伸至超出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或者通过在导光板本体入光面上设置透明导光件;可以有效增加入光效率,降低光学损失,而不需要减小导光板本体的厚度,降低整机超薄设计的难度。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现有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型导光板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型导光板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导光件的不同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型导光板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型导光板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型导光板第三实施例中透明导光件的不同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液晶玻璃;2、光学膜片组合;3、导光板本体;31、入光面;32、出光面;33、背光面;34、底面;35、网点;4、光源;5、光学胶;6、反射膜;7、光学胶层;8、透明导光件;8’、透明导光件;8’’、透明导光件;81、连接面;81’、连接面;81’’、连接面;82、贴合面;82’、贴合面;82’’、贴合面;83、导光件入光面;83’、导光件入光面;83’’、导光件入光面;84、导光件反光面;84’、导光件反光面;84’’、导光件反光面;811、第一平面;811’、第一平面;812、第二平面;812’、第二平面;9、透明导光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如图3所示,它主要包括导光板本体3以及透明导光件8。透明导光件8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导光板本体3的出光面32和底面34上,使得透明导光件8的端面与导光板本体3的入光面平齐;由于透明导光件8的尺寸小于导光板本体3的尺寸,使得导光板本体3的底面34留有制作网点35的空间(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激光、刻蚀等工艺制作)。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3和透明导光件8通过设置在它们其间的光学胶层7进行粘贴,它可以是热固型,也可以是UV型;光学胶层7的折射率与导光板本体3和透明导光件8接近,最好是相同,从而可以降低光学胶层7与导光板本体3和透明导光件8的界面反射,减少光损失。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导光件8与导光板本体3相配合,它的端面结构如图4(a)所示,它具有连接面81、贴合面82、导光件入光面83和导光件反光面84;贴合面82通过光学胶层7与导光板本体3的出光面32或底面34相贴合,导光件入光面83与导光板本体3的入光面31平齐;导光件反光面84则与导光件入光面83相对应,它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光件入光面83的宽度(此处宽度是指图4(a)中导光件入光面83、导光件反光面84的高度);连接面81则包括与贴合面82相平行且与导光件入光面83相交的第一平面811以及连接第一平面811和导光件反光面84的第二平面812。导光板本体3可以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或玻璃,透明导光件8可以是PMMA、PC、PS(聚苯乙烯)或玻璃等透明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3为玻璃,透明导光件8为PMMA,使得复合型导光板具有优良的入光效率。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基本一致,不同的是使用了不同的透明导光件8’。该透明导光件8’的端面结构如图4(b)所示,它也具有连接面81’、贴合面82’、导光件入光面83’和导光件反光面84’;贴合面82’通过光学胶层7与导光板本体3的出光面32或底面34相贴合(或者透明导光件8’与导光板本体3一体成型),导光件入光面83’与导光板本体3的入光面31平齐;导光件反光面84’则与导光件入光面83’相对应,它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光件入光面83’的宽度;连接面81’则包括第一平面811’和两个第二平面812’,第一平面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它包括导光板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和底面上透明导光件,所述透明导光件的边缘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对齐,或其边缘延伸至超出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它包括导光板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和底面上透明导光件,所述透明导光件的边缘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对齐,或其边缘延伸至超出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光件包含与所述导光板本体出光面或底面相贴合的贴合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平行的导光件入光面、与所述导光件入光面相对应的导光件反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导光件入光面和所述导光件反光面的连接面;所述导光件反光面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件入光面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为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包括与所述贴合面相平行且与所述导光件入光面相交的第一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导光件反光面的第二平面;或者所述连接面包括与所述贴合面相平行的第一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国马路蒙世创朱义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比斯特殊玻璃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