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849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其包括控制臂前支架、纵梁和控制臂后支架,所述控制臂前支架与所述纵梁焊接,所述控制臂后支架与所述纵梁焊接,且所述控制臂前支架的端面封闭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增加了控制臂支架与纵臂的接触面积,更好地保证了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与纵梁焊接处的强度性能,同时对改善控制安装点的刚度性能也有积极作用。控制臂支架端面封闭后也有利于焊接工艺,更好地保证了焊接强度。采用上述结构的副车架,既可以满足减重的目标要求,同时也保证了结构的强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中,汽车前副车架是底盘系统中重要的安全件和承载件,前副车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因此对其刚度、强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图1为现有技术中铝合金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至图3所示,纵梁原为钢结构,现由于减重要求需改为铝合金,如沿用原结构的支架,支架与纵梁10的焊接处应力值为400MPa左右,远高于材料的屈服强度250Mpa。同时,控制臂的前安装点刚度值为15.6KN/mm,也未能满足目标要求16.0KN/mm。控制臂前支架20端面与纵梁10的焊接长度a为10mm,控制臂后支架30端面与纵梁10的焊接长度b为10mm。当控制臂承受纵向载荷时,其上下面与纵臂之间承受剪切力的作用,由于焊接位置处接触面积小,因此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为了保证在铝合金设计方案中结构的刚度及强度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必须对控制臂支架进行结构改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刚度和强度性能无法达到要求等缺陷,提供一种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其特点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包括控制臂前支架、纵梁和控制臂后支架,所述控制臂前支架与所述纵梁焊接,所述控制臂后支架与所述纵梁焊接,且所述控制臂前支架的端面封闭成一体,所述纵梁为铝合金。较佳地,所述控制臂后支架的端面也封闭成一体。较佳地,所述控制臂前支架与所述纵梁之间的焊缝长度为47.5mm。较佳地,所述控制臂后支架与所述纵梁之间的焊缝长度为72.5mm。较佳地,所述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的上下端面封闭成一体。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增加了控制臂支架与纵臂的接触面积,更好地保证了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与纵梁焊接处的强度性能,同时对改善控制安装点的刚度性能也有积极作用。控制臂支架端面封闭后也有利于焊接工艺,更好地保证了焊接强度。采用上述结构的副车架,既可以满足减重的目标要求,同时也保证了结构的强度性能。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铝合金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图4为本技术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如图4至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其包括控制臂前支架40、纵梁10和控制臂后支架50。其中,控制臂前支架40与纵梁10焊接,控制臂后支架50与纵梁10焊接,且控制臂前支架40的端面封闭成一体。优选地,控制臂后支架50的端面也封闭成一体。进一步地,控制臂前支架40与纵梁10之间的焊缝长度c为47.5mm。控制臂后支架50与纵梁10之间的焊缝长度d为72.5mm。为了保证控制臂支架与纵梁焊接处的强度,本技术将控制臂支架端面封闭成一体,控制臂前支架40端面的焊缝长度c增加到47.5mm,控制臂后支架50端面的焊缝长度d增加到72.5mm。这就增加了控制臂支架与纵臂的接触面积,更好地保证了制臂支架与纵梁焊接处的强度性能,同时对改善控制安装点的刚度性能也有积极作用。较佳地,所述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的上下端面封闭成一体。上述这种结构,即控制臂支架端面封闭后也有利于焊接工艺,能够更好地保证焊接强度。原有结构中的控制臂支架上下端面与纵梁只有10mm的连接宽度,在这一尺寸下即使有焊缝也很难保证焊接质量,对结构的性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技术将控制臂支架的上下端面封闭成一体,可以更加有利于焊接的工艺性,从而保证结构的强度及刚度性能。本技术针对现有铝合金前副车架控制臂前后支架与纵梁焊接处的应力集中及控制臂安装点刚度不足现象进行了改型设计,以确保在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结构的刚度及强度性能。控制臂支架与纵梁焊接处的强度性能对副车架的耐久性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控制臂安装点的刚度性能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增加了控制臂支架与纵臂的接触面积,更好地保证了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与纵梁焊接处的强度性能,同时对改善控制安装点的刚度性能也有积极作用。采用上述结构的副车架,既可以满足减重的目标要求,同时也保证了结构的强度性能。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包括控制臂前支架、纵梁和控制臂后支架,所述控制臂前支架与所述纵梁焊接,所述控制臂后支架与所述纵梁焊接,且所述控制臂前支架的端面封闭成一体,所述纵梁为铝合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包括控制臂前支架、纵梁和控制臂后支架,所述控制臂前支架与所述纵梁焊接,所述控制臂后支架与所述纵梁焊接,且所述控制臂前支架的端面封闭成一体,所述纵梁为铝合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控制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后支架的端面也封闭成一体。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梅王成龙闵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