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685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12:48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母端连接器及与所述母端连接器配合的公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自前向后凹陷的第一插接腔,所述公端连接器具有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外侧的第二底壁、第二顶壁以及上下连接第二底壁与第二顶壁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底壁外侧设有向外突出且自前向后延伸的导引肋,所述母端连接器设有供所述导引肋滑行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插接腔连通。如此设置,方便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的顺畅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组合,一般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通过相互之间的插接配合达成信号或者电流的传输。一般的连接器配合都是通过倒角使得公端插入母端的插接腔,但是当涉及到防水连接器的时候,因为防水的原因,电连接器均会在绝缘本体外侧加包一层具有防水性能的橡胶类的防水件,而此类材质的表面光滑度显然较差,不能达到与塑胶材质的表面光滑的效果,那么当带有防水件的公端连接器插入母端连接器时候,则会因为防水件的摩擦而加大插接阻力,从而造成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匹配度不好,甚至有可能不能匹配,最终造成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之间的信号或者电流无法传输。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母端连接器及与所述母端连接器配合的公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自前向后凹陷的第一插接腔,所述公端连接器具有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外侧的第二底壁、第二顶壁以及上下连接第二底壁与第二顶壁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底壁外侧设有向外突出且自前向后延伸的导引肋,所述母端连接器设有供所述导引肋滑行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插接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母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接腔底部的第一安装壁、位于所述插接腔左右侧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导引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壁上的两个第一导引槽,所述第一导引槽自前向后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槽之间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上还设有自前向后凹陷形成的第二导引槽,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第二侧壁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引槽配合的第三导引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腔包括并排向前贯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三个第一插接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接腔顶部的第一顶壁,所述第一顶壁在每个第一插接腔的顶部设有自所述第一顶壁继续向上凹陷且自前向后延伸的第一让位槽。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在位于边缘的一侧的第一插接腔内还设有自所述第一顶壁向所述第一让位槽内突伸的第一导引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侧设有弹性卡扣件,所述弹性卡扣件的前端还设有自前向后凹陷的缺口,所述第一导引肋与所述缺口相互配合以达成母端连接器对公端连接器的定位。进一步地,所述公端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后侧的第二基部以及位于第二基部前端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基部的第二前壁中间位置处自前向后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第二对接部自所述凹槽的槽壁向外突伸形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基部前端与将所述凹槽隔离出一个环形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一部分限位在所述环形限位槽内的环形防水件,所述环形防水件具有包覆在所述第二对接部外侧的第一部分及自第一部分向后延伸的嵌入部,所述嵌入部收容在所述环形限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防水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外侧向外突出且环抱所述第一部分的凸肋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公端连接器的底壁上设定导引肋,母端连接器的插接腔内设定导引槽,通过导引槽与导引肋的配合达成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顺畅插接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中母端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中母端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三个公端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三个公端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其中一个公端连接器的分解图。图8为图7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900,包括母端连接器100和三个能与所述母端连接器100插接的公端连接器400。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所述母端连接器100包括一个第一绝缘本体1、收容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第一端子2以及用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2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固定件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设有第一前壁11、与第一前壁11相对的第一后壁12、位于顶部的第一顶壁13、位于底部与所述第一顶壁13对应的第一安装壁14、前后连接第一前壁11与第一后壁12的两第一侧壁15、自第一前壁11向后凹陷形成的相互分隔的三个第一插接腔10以及位于所述两第一侧壁15及所述第一后壁12之间的第一安装腔16。三个所述第一插接腔10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还设有自每个所述第一插接腔10进一步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壁14上的两个第一导引槽101,所述第一导引槽101自前向后延伸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槽101相互之间平行,所述第一导引槽101向前贯穿所述第一前壁1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在位于左侧的第一侧壁15上设有自所述第一插接腔10进一步凹陷形成的两个第二导引槽102,所述第二导引槽102自前向后延伸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引槽102相互之间平行,所述第二导引槽102向前贯穿所述第一前壁1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在位于右侧的第一侧壁15上同样设有两个第三导引槽103,所述第三导引槽103与所述第二导引槽102镜像对称设置,亦同样向前贯穿所述第一前壁11。另外,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在所述三个第一插接腔10的顶部分别设有自每个第一插接腔10进一步向所述第一顶壁13凹陷形成的三个第一让位槽17,每个所述第一让位槽17自前向后延伸形成且向前贯穿所述第一前壁1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在左侧的所述第一插接腔10顶部还设有自第一顶壁13向下突伸在所述第一让位槽17内的第一导引肋171。所述第一后壁12上设有前后贯穿所述第一后壁12且与所述第一插接腔10连通的若干第一端子固定槽121,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固定槽121上下排列为两行。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121前后连通所述第一插接腔10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6。每个所述第一侧壁15均设有自下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一卡位槽151、自第一侧壁15内侧向所述第一安装腔16内突伸的第一扣持块152以及自下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二卡位槽153。所述第一卡位槽151、第二卡位槽153相向并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6连通。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扣持块152位于所述第一卡位槽151与第二卡位槽153之间。所述第一卡位槽151、第二卡位槽153均向下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5,但是均没有向外贯穿所述两个第一侧壁15。所述第一端子2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121内的第一固定部22、自第一固定部22向前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接腔10内的第一接触部21、自第一固定部22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23以及自所述第一弯折部23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4。所述第一固定件3具有一平板状第一主体部31、上下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31的若干第一限位孔32、自所述第一主体部32两端分别向外继续突伸的第一限位块33、第二限位块34以及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母端连接器及与所述母端连接器配合的公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自前向后凹陷的第一插接腔,所述公端连接器具有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外侧的第二底壁、第二顶壁以及上下连接第二底壁与第二顶壁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底壁外侧设有向外突出且自前向后延伸的导引肋,所述母端连接器设有供所述导引肋滑行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插接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母端连接器及与所述母端连接器配合的公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自前向后凹陷的第一插接腔,所述公端连接器具有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外侧的第二底壁、第二顶壁以及上下连接第二底壁与第二顶壁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底壁外侧设有向外突出且自前向后延伸的导引肋,所述母端连接器设有供所述导引肋滑行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插接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接腔底部的第一安装壁、位于所述插接腔左右侧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导引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壁上的两个第一导引槽,所述第一导引槽自前向后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槽之间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还设有自前向后凹陷形成的第二导引槽,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第二侧壁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引槽配合的第三导引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腔包括并排向前贯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三个第一插接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接腔顶部的第一顶壁,所述第一顶壁在每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辉张勇刚梁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