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及其构成的分离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6096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及其构成的分离系统,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储液瓶,插入到储液瓶内部的岀液管和进气管,进气管的进气管上端高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岀液管的岀液管上端低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进气管的进气管下端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岀液管的岀液管下端所在的水平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属于液位控制领域,具体来说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及其构成的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在离子交换、色层柱分离中,需要人工不间断地向分离柱中加入淋洗液,淋洗液加太多会造成待分离物质的稀释,造成分离效率降低;另外,人工不间断添加过程中稍不注意淋洗液液面降低又容易使空气进入分离柱中形成气泡直接影响分离效率及分离柱性能,这项工作对人力浪费大。在其他领域中,保持液体的恒位连续加入,需求也较多。为保持液位的恒位自动加入,已有文献报道中,主要应用调节阀门或者流速控制器来控制流量,应用外力控制加入液体的流速及液位高度,对流量控制依赖性较高;在液体加入方面,需在其它形式功率输入(如电功)情况下能一定程度上实现液体自动加入,装置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及其构成的分离系统,实现非能动、定位液面、自动加液功能。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储液瓶,插入到储液瓶内部的岀液管和进气管,进气管的进气管上端高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岀液管的岀液管上端低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进气管的进气管下端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岀液管的岀液管下端所在的水平高度。传统结构中,为了保持液位的恒位自动加入,都是采用调节阀门或者流速控制器来控制流量,这种方法需要借助外力,无法实现非能动,且稳定性能差,容易造成液面升高或降低的发生。本技术利用岀液管和进气管实现对液面的稳定控制,达到非能动条件下自动加液。进气管高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使得进气管可以与外界空气连通,储液瓶内部空气气压等于外界空气气压,当储液瓶内部的液态从出液管内部流出后,外部液态的液面上升到进气管位置时,会封闭进气管,为保持气压平衡,这时液体自动停止加入。当液位下降时,使进气管的进气管下端远离液面暴露在空气中时,空气继续从进气管流入,液体继续从岀液管流出,实现液体的非能动恒位自动加入,液面的高度由进气管的进气管下端位置决定,一般液面高度与进气管的进气管下端相等,与储液瓶内部的液体质量无关。总的来说。为实现液体在非能动状态下恒位自动加入,本技术设计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完全依靠气压平衡实现液体的恒位自动加入,非能动控制。优选的,进气管下端沿其轴线方向向下逐渐变径增大呈喇叭形开口。进气管下端按照上述结构设计,且喇叭形开口的进气口设计能够有效提高非能动加入效率,有效防止少量液体的倒吸。能够实现液体在非能动状态下恒位自动加入,且装置简单,成本较低。岀液管的侧壁和进气管的侧壁互相结合在一起呈一体化结构。上述结构中,岀液管与进气管采用合并设置,可以采用一个控制阀同时控制岀液管和进气管的开闭。还包括控制岀液管和进气管开闭的控制阀。优选的,储液瓶的开口处采用储液瓶盖密封,倒置储液瓶后,使得储液瓶开口向下后,岀液管和进气管从储液瓶盖处插入到储液瓶内。优选的,岀液管为等直径的圆管。优选的,基于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构成的分离系统,包括位于储液瓶下方的分离柱,分离柱内设置有固定相缓冲物、分离固定相,进气管下端和岀液管下端插入到分离柱内并位于固定相缓冲物上方,分离固定相位于固定相缓冲物下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实现液体在非能动状态下恒位自动加入。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岀液管与进气管在储液瓶中位置高度差异,实现液体的自动加入。能够通过进气管下端的变径增大管口实现液体的液位控制,并能够有效防止液体的倒吸。本专利技术装置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够仅仅依靠装置自身结构及重力实现液体的非能动、恒位、自动加入,尤其适用于离子交换柱分离等领域。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基于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的分离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储液瓶;2、储液瓶盖;3、控制阀;4、岀液管;5、进气管;6、分离柱;7、固定相缓冲物;8、分离固定相;4a、岀液管下端;4b、岀液管上端;5a、进气管下端;5b、进气管上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储液瓶1,插入到储液瓶1内部的岀液管4和进气管5,进气管5的进气管上端5b高于储液瓶1内部液体的液面,岀液管4的岀液管上端4b低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进气管5的进气管下端5a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岀液管4的岀液管下端4a所在的水平高度。传统结构中,为了保持液位的恒位自动加入,都是采用调节阀门或者流速控制器来控制流量,这种方法需要借助外力,无法实现非能动,且稳定性能差,容易造成液面升高或降低的发生。本专利技术利用岀液管4和进气管5实现对液面的稳定控制,达到非能动条件下自动加液。进气管5的进气管上端5b高于储液瓶1内部液体的液面,使得进气管5可以与外界空气连通,储液瓶1内部空气气压等于外界空气气压,当储液瓶1内部的液态从出液管4内部流出后,外部液态的液面上升到进气管5的进气管下端5a位置时,会封闭进气管5,为保持气压平衡,这时液体自动停止加入。当液位下降时,使进气管5的进气管下端5a远离液面并暴露在空气中时,空气继续从进气管5流入,液体继续从岀液管4流出,实现液体的非能动恒位自动加入,液面的高度由进气管5的进气管下端5a的位置决定,一般液面高度与进气管5的进气管下端5a相等,与储液瓶1内部的液体质量无关。总的来说。为实现液体在非能动状态下恒位自动加入,本技术设计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完全依靠气压平衡实现液体的恒位自动加入,非能动控制。优选的,进气管下端5a沿其轴线方向向下逐渐变径增大呈喇叭形开口。进气管下端5a按照上述结构设计,且喇叭形开口的进气口设计能够有效提高非能动加入效率,有效防止少量液体的倒吸。能够实现液体在非能动状态下恒位自动加入,且装置简单,成本较低。岀液管4的侧壁和进气管5的侧壁互相结合在一起呈一体化结构。上述结构中,岀液管4与进气管5采用合并设置,可以采用一个控制阀3同时控制岀液管4和进气管5的开闭。还包括控制岀液管4和进气管5开闭的控制阀3。优选的,储液瓶1的开口处采用储液瓶盖2密封,倒置储液瓶1后,使得储液瓶1开口向下后,岀液管4和进气管5从储液瓶盖2处插入到储液瓶1内。优选的,岀液管4为等直径的圆管。实施例2基于上述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构成的分离系统,包括位于储液瓶1下方的分离柱6,分离柱6内设置有固定相缓冲物7、分离固定相8,进气管下端5a和岀液管下端4a插入到分离柱内并位于固定相缓冲物7上方,分离固定相8位于固定相缓冲物7下方。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及其构成的分离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瓶(1),插入到储液瓶内部的岀液管(4)和进气管(5),进气管(5)的进气管上端(5b)高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岀液管(4)的岀液管上端(4b)低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进气管(5)的进气管下端(5a)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岀液管(4)的岀液管下端(4a)所在的水平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瓶(1),插入到储液瓶内部的岀液管(4)和进气管(5),进气管(5)的进气管上端(5b)高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岀液管(4)的岀液管上端(4b)低于储液瓶内部液体的液面;进气管(5)的进气管下端(5a)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岀液管(4)的岀液管下端(4a)所在的水平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下端(5a)沿其轴线方向向下逐渐变径增大呈喇叭形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岀液管(4)的侧壁和进气管(5)的侧壁互相结合在一起呈一体化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能动恒位自动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岀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绍军王占明廖志海乔洪波黄新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