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081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包括型钢构成的主体结构、主体外部的混凝土包覆结构以及现场浇筑结构,主体结构起到主要承载作用,包覆结构起到防腐防火的作用,现场浇筑结构起到与主体结构搭配起到共同承载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高度工业化、快速装配化、减少现场作业量,施工周期短;另外由于SC构件部分采用轻质混凝土,使结构自重轻并结合钢结构先天节点优势提高抗震等级,大跨度结构性能更优;而且构件拆除后可加固重复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减少碳排放,节约社会资源;此外,钢结构技术人员队伍庞大,产业工人转型SC体系较传统建筑行业工人接受度高,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建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工作基础薄弱,必须承认整个发展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目前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现场作业量大,扬尘噪音污染严重,且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工期较长难以保证;受现场作业环境限制,工程安装精度不高,节点处质量特别是裂缝是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支撑系统作业量大、安全隐患多,楼板需在支撑系统安全保证措施到位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等后续工艺施工,施工周期长且安全隐患多;社会认知度不够,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尚处于发展中期,建筑工业化技术应用发展的空间还十分有限,局部地区对建筑工业化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化技术人才与产业化工人缺乏出现瓶颈,当前从事工业化的技术人员数量少,整体素质不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施工队伍配合安装,这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和发展;传统预制构件体系自重大,抗震性能低,传统现浇体系现场钢筋施工费时费工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钢筋混凝土连接节点装配化先天不足的问题、现场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建筑材料应用问题、生产成本居高问题、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化问题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具体方案如下: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包括若干SC组件,所述SC组件包括SC构件柱、SC框架体系叠合梁、SC框架体系叠合板、SC框架体系楼梯,所述SC组件均包括型钢构成的主体结构、主体外部的混凝土包覆结构以及现场浇筑结构,所述主体结构起到主要承载作用,所述包覆结构起到防腐防火的作用,所述现场浇筑结构起到与所述主体结构搭配起到共同承载作用。进一步地,所述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为内部成型有空腔的柱状型钢,所述SC构件柱的包覆结构(103)为在所述SC构件柱主体结构(101)外壁上预制的轻质混凝土层,所述SC构件柱的现场浇筑结构(104)为所述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内部空腔内浇筑的普通混凝土层。进一步地,所述SC构件柱的包覆结构(103)与所述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之间设有第一构造配筋(102)。进一步地,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主体结构(201)为H型钢,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3)为在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主体结构(201)外预制的轻质混凝土层,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现场浇筑结构(204)为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与其他SC组件的连接处浇筑的普通混凝土层。进一步地,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3)与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主体结构(201)之间设有第二构造配筋(202),所述第二构造配筋(202)的上端超出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3)。进一步地,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主体结构(301)为若干根平行布置的H型钢,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包覆结构(303)为将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主体结构(301)下端包覆的预制轻质混凝土层,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包覆结构(303)高度不大于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主体结构(301)高度的2/3,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现场浇筑结构(304)为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包覆结构(303)上层的普通混凝土层,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现场浇筑结构(304)的高度不小于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主体结构(301)高度的1/3。进一步地,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包覆结构(303)内位于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主体结构(301)下方设有预设配筋,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现场浇筑结构(304)内位于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主体结构(301)上方设有现场配筋,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包覆结构(303)的边缘设有连接配筋。进一步地,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现场配筋为钢筋网片。进一步地,所述SC框架体系楼梯的主体结构为楼梯上层配筋(401)和底层配筋(402),所述SC框架体系楼梯的包覆结构(404)为在所述楼梯上层配筋(401)和所述底层配筋(402)之间、所述楼梯上层配筋(401)上表面以及底层配筋(402)下表面预制的轻质混凝土层,所述SC框架体系楼梯为全预制后现场安装,没有现场现浇部分。进一步地,所述SC框架体系楼梯的包覆结构(404)内位于所述楼梯上层配筋(401)的下方设有角钢骨架(40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在建筑行业中能够实现高度工业化、快速装配化、减少现场作业量,施工周期短,综合有效资源,结合钢结构先天节点优势,并将钢筋标准化,安装精准定位,大大简化了钢筋混凝土节点部位处理的复杂工艺,保证工程质量;另外由于SC构件部分采用轻质混凝土,使结构自重轻并结合钢结构先天节点优势提高抗震等级,大跨度结构性能更优;而且构件拆除后可加固重复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减少碳排放,节约社会资源;此外,钢结构技术人员队伍庞大,产业工人转型SC体系较传统建筑行业工人接受度高,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SC构件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结构主视图,图4.本技术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结构侧视图,图5.本技术SC框架体系楼梯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SC框架体系楼梯A处放大示意图。附图序号及名称:101、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2、第一构造配筋,103、SC构件柱的包覆结构,104、SC构件柱的现场浇筑结构,201、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主体结构,202、第二构造配筋,203、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4、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现场浇筑结构,301、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主体结构,302、预设配筋,303、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包覆结构,304、SC框架体系叠合板的现场浇筑结构,401、楼梯上层配筋,402、楼梯底层配筋,403、楼梯角钢骨架,404、SC框架体系楼梯的包覆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体系包括若干SC组件,SC组件包括SC构件柱、SC框架体系叠合梁、SC框架体系叠合板、SC框架体系楼梯,SC组件均包括型钢构成的主体结构、主体外部的混凝土包覆结构以及现场浇筑结构,主体结构起到主要承载作用,包覆结构起到防腐防火的作用,现场浇筑结构起到与所述主体结构搭配起到共同承载作用。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为箱型型钢,SC构件柱的包覆结构103为在SC构件柱主体结构101的外壁上预制的轻质混凝土层,SC构件柱的现场浇筑结构104为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内部空腔内浇筑的普通混凝土层,SC构件柱的包覆结构103与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之间设有第一构造配筋102。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主体结构201为H型钢,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3为在SC框架体系叠合梁主体结构201外预制的轻质混凝土层,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现场浇筑结构204为SC框架体系叠合梁与其他SC组件的连接处浇筑的普通混凝土层。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3与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主体结构20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技术保护点】
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包括若干SC组件,所述SC组件包括SC构件柱、SC框架体系叠合梁、SC框架体系叠合板、SC框架体系楼梯,所述SC组件均包括型钢构成的主体结构、主体外部的混凝土包覆结构以及现场浇筑结构,所述主体结构起到主要承载作用,所述包覆结构起到防腐防火的作用,所述现场浇筑结构起到与所述主体结构搭配起到共同承载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包括若干SC组件,所述SC组件包括SC构件柱、SC框架体系叠合梁、SC框架体系叠合板、SC框架体系楼梯,所述SC组件均包括型钢构成的主体结构、主体外部的混凝土包覆结构以及现场浇筑结构,所述主体结构起到主要承载作用,所述包覆结构起到防腐防火的作用,所述现场浇筑结构起到与所述主体结构搭配起到共同承载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为内部成型有空腔的柱状型钢,所述SC构件柱的包覆结构(103)为在所述SC构件柱主体结构(101)外壁上预制的轻质混凝土层,所述SC构件柱的现场浇筑结构(104)为所述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内部空腔内浇筑的普通混凝土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SC构件柱的包覆结构(103)与所述SC构件柱的主体结构(101)之间设有第一构造配筋(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主体结构(201)为H型钢,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3)为在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主体结构(201)外预制的轻质混凝土层,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现场浇筑结构(204)为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与其他SC组件的连接处浇筑的普通混凝土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3)与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主体结构(201)之间设有第二构造配筋(202),所述第二构造配筋(202)的上端超出所述SC框架体系叠合梁的包覆结构(20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慧云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