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线圈结构及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5984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其包括至少一层感应线圈,该至少一层感应线圈经导线绕制而成,每层圈数为3~20,最大外径为10~100毫米,该导线的直径为0.1~5毫米,该感应线圈的自身电感为5~30微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用于产生感应电流的线圈匹配电路、与所述线圈匹配电路连接的用于对所述感应电流进行整流的芯片外围电路及与所述芯片外围电路连接的用于输出整流后的所述感应电流至待充电设备以实现充电的输出接口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感应线圈结构及无线充电装置提供了一种小尺寸的无线充电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由导线绕制而成,容易做到厚度小,精度高,并且在多层的情况下,可保证各层感应线圈的连接性,进而保证充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技术,特别是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充电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对2W的无线充电需求越发的强烈,但是根据市场对智能穿戴设备小型化、精致化、多样化等要求,其内部配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和主板必须要适应该要求,因此线圈和主板正在逐步向小型化、形状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保证充电的便捷性及高的充电灵敏性和效率,使得待充设备能够更方便、更快的充电以提高用户体验度,就必须有与接收端配套的发射端以适应这些需求。现有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现有标准的线圈,尺寸较大,很难安装集成在穿戴产品中去,特别是配合小的接收端线圈时容易出现感应不到信号、识别慢、效率低、容易断电等问题,无法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并且,现有感应线圈形成于印制电路板上,感应线圈结构通常采用多个印制电路板叠加而成,并进行电连接。但制作工艺难以保证,其厚度较厚,一旦各层线圈发生错位,将导致各层线圈间无法导通,影响充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需要提供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感应线圈,所述至少一层感应线圈经导线绕制而成,每层所述感应线圈的圈数为3~20,所述感应线圈的最大外径为10~100毫米,所述导线的直径为0.1~5毫米,所述感应线圈的自身电感为5~30微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感应线圈结构提供了一种小尺寸的无线充电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由导线绕制而成,容易做到厚度小,精度高,并且在多层的情况下,可保证各层感应线圈的连接性,进而保证充电效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最大外径为10~30毫米,所述导线的直径为0.1~1.5毫米。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由绕线机绕制所述导线而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采用漆包线或丝包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结构包括置于所述感应线圈一侧的磁性元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在垂直于所述磁性元件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磁性元件内。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线圈匹配电路,所述线圈匹配电路包括感应线圈结构,所述感应线圈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感应线圈,所述至少一层感应线圈经导线绕制而成,每层所述感应线圈的圈数为3~20,所述感应线圈的最大外径为10~100毫米,所述导线的直径为0.1~5毫米,所述感应线圈的自身电感为5~30微亨,所述线圈匹配电路用于产生感应电流;与所述线圈匹配电路连接的芯片外围电路,所述芯片外围电路用于对所述感应电流进行整流;及与所述芯片外围电路连接的输出接口电路,所述输出接口电路用于输出整流后的所述感应电流至待充电设备以实现充电。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匹配小尺寸的无线充电的感应线圈结构的无线充电装置,感应线圈结构包括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由导线绕制而成,容易做到厚度小,精度高,并且在多层的情况下,可保证各层感应线圈的连接性,进而保证充电效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感应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外围电路;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感应线圈的另一端及所述芯片外围电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的品质因数大于7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的最大外径为10~30毫米,所述导线的直径为0.1~1.5毫米。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由绕线机绕制所述导线而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采用漆包线或丝包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结构包括置于所述感应线圈一侧的磁性元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在垂直于所述铁氧体磁片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磁性元件内。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感应线圈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匹配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感应线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方式的感应线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感应线圈结构10包括感应线圈100。感应线圈100的层数至少为一层,该感应线圈100可由一根导线101绕制而成。当感应线圈为多层时,可拉伸导线10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510633542.html" title="感应线圈结构及无线充电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感应线圈结构及无线充电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感应线圈,所述至少一层感应线圈经导线绕制而成,每层所述感应线圈的圈数为3~20,所述感应线圈的最大外径为10~100毫米,所述导线的直径为0.1~5毫米,所述感应线圈的自身电感为5~30微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感应线圈,所述至少一层感应线圈经导线绕制而成,每层所述感应线圈的圈数为3~20,所述感应线圈的最大外径为10~100毫米,所述导线的直径为0.1~5毫米,所述感应线圈的自身电感为5~30微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的最大外径为10~30毫米,所述导线的直径为0.1~1.5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由绕线机绕制所述导线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采用漆包线或丝包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结构包括置于所述感应线圈一侧的磁性元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在垂直于所述铁氧体磁片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磁性元件内。7.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匹配电路,所述线圈匹配电路包括感应线圈结构,所述感应线圈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感应线圈,所述至少一层感应线圈经导线绕制而成,每层所述感应线圈的圈数为3~20,所述感应线圈的最大外径为10~100毫米,所述导线的直径为0.1~5毫米,所述感应线圈的自身电感为5~30微亨,所述线圈匹配电路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树华劳成强李永辉张思权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