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5928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结构及无线充电装置,其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热源、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热源、及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屏蔽层的背向第二壳体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片及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和所述散热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实现无线充电装置的合理散热,为其内部各功能模块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长期可靠性及市场接受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应用该散热结构的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无线充电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得以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为保证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可批量生产性,能量发射端和能量接收端分别进行一体化设计及封装,已成为无线充电装置的必然发展趋势。并且,为达到更高的功率密度,小型化设计亦成为无线充电装置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当下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可兼顾二者的无线充电装置,均存在着内部散热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工作时存在严重的散热问题,其内部各功能模块工作时的温度差异极大、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进而导致该类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极差、市场接受度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旨在实现无线充电装置的合理散热,为其内部各功能模块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长期可靠性及市场接受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散热结构,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热源、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热源、及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屏蔽层的背向第二壳体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片及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和所述散热片连接。可选地,所述导热件设置有若干。可选地,所述散热片设置有若干。可选地,所述若干散热片平行设置。可选地,所述屏蔽层的具有第一热源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流槽。可选地,所述导流槽设置有若干。可选地,所述第二热源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贴合。可选地,所述散热片、所述第一热源、及所述第二热源在所述屏蔽层所在平面的投影之间无重叠。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导热件将置于第一壳体内部的第一热源所产生的大量的热量快速转移至置于第一壳体外部的散热片,继而通过与低温空气直接接触的散热片将已转移至其上的热量进行快速散发,从而完成于第一空间外部快速散发第一热源所产生的大量的热量的过程,降低第一热源温度,保护第一热源所包含的有关元件;同时,通过将第二热源置于相对独立的第二空间进行自然冷却散热,可完成对具有不同散热需求的不同热源采用对应、合理、且有效的方式进行快速散热的过程,且利用不同散热空间之间相对独立的位置关系,可有效降低不同热源之间及不同散热方式之间的热关联影响,降低各热源的工作温度,从而使得无线充电装置中各元件均可置于其所适宜的温度承受范围内,继而实现无线充电装置的合理散热,为其内部各功能模块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长期可靠性及市场接受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散热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散热结构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屏蔽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散热结构的散热片、导热件、及第一热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无线充电装置221第二空间200散热结构230屏蔽层210第一壳体231散热片211第一空间232导热件212第一热源233导流槽220第二壳体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散热结构200,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100。请进一步参阅图2至图4,在本专利技术散热结构200一实施例中,该散热结构200包括第一壳体210、设置于第一壳体210内的第一热源212、第二壳体220、设置于第二壳体220内的第二热源(未图示)、及屏蔽层230,所述屏蔽层23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10与所述第二壳体220之间,所述屏蔽层230的背向第二壳体220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片231及导热件232,所述导热件232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212和所述散热片23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装置,通常由能量发射端与能量接收端组成。能量发射端与能量接收端相同,均主要包括功率电路、无功补偿网络、线圈、及磁路等发热元件。本专利技术散热结构200既可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100的能量发射端,亦可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100的能量接收端。本实施例中,第一热源212为集成有功率电路的发热板(参阅图4)。发热板为金属材质,可吸收获取功率电路工作时所产生的大量的热量,其为高发热热源;第二热源则主要包括无功补偿网络中的谐振电容、线圈、及磁路,其为低发热热源。第一热源212设置于由第一壳体210与屏蔽层230所形成的第一空间211内,散热片231固设于屏蔽层230的背向第二壳体220的表面,且位于第一壳体210外部,可与低温空气直接接触。并且,第一壳体210上还开设有用于导热件232通过的通孔(未图示),第一热源212与散热片231之间由导热件232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导热件232可将第一热源212(即高发热热源)所产生的大量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由第一热源212快速地转移至散热片231;散热片231继而通过其表面的自然冷却过程快速且有效地将其所获取得到的热量传递至低温空气中,从而完成对第一热源212的散热过程,有效降低第一热源212的工作温度。并且,散热片231固定设置于第一壳体210外部的屏蔽层230的表面,可有效替代传统无线充电装置的壳体中存在的金属与塑料结合的散热结构,进行壳体外部集中散热,解决传统无线充电装置因长期反复的温差变化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热源、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热源、及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屏蔽层的背向第二壳体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片及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和所述散热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热源、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热源、及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屏蔽层的背向第二壳体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片及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源和所述散热片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设置有若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设置有若干。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坤周诗杰刘宇晓张永辉胡高明浦锡锋梁力科罗勇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中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