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757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包括车身,车身的底部设有车轮;车身内设有连接壳,连接壳的上部设有黏块,黏块黏贴在车身的内顶部,连接壳的另一侧部设有连杆,连杆的端部设有挂勾;车身内插接有锁杆,锁杆的端部设有放卷轮,放卷轮通过活动轴与锁杆的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电缆线绕在放卷轮与导向轮位置,从而能更加灵活地在车身内实现布线,且通过挂勾可以悬挂住电缆线,能使电缆线更加安全地安装在车身的内顶部,连接壳通过黏块方便与车身的内顶部连接,从而方便布线,大大提高了布线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驾驶员以及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好的车身不仅能带来更佳的性能,也能体现出车主的个性。汽车车身结构从形式上说,主要分为非承载式和承载式两种。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性元件联接。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坏路行驶时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现有的汽车车身不方便布线,且汽车车内的监控器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电缆线绕在放卷轮与导向轮位置,从而能更加灵活地在车身内实现布线,且通过挂勾可以悬挂住电缆线,能使电缆线更加安全地安装在车身的内顶部,连接壳通过黏块方便与车身的内顶部连接,从而方便布线,大大提高了布线的效率的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包括车身,车身的底部设有车轮;车身内设有第一连接壳,第一连接壳的上部设有第一黏块,第一黏块黏贴在车身的内顶部,第一连接壳的一侧部设有第一黏层,第一连接壳的另一侧部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挂勾,第一挂勾为弧形形状;车身内插接有第一锁杆,第一锁杆为杆状结构,第一锁杆的端部设有放卷轮,放卷轮通过第一活动轴与第一锁杆的端部连接,车身内设有第二连接壳,第二连接壳的一侧设有第二黏块,第二黏块黏贴在车身内,第二连接壳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挂勾,第二挂勾为弧形形状,车身内设有第二锁杆,第二锁杆的端部设有导向轮,导向轮通过第二活动轴与第二锁杆的端部连接;第一连接壳的内表面设有磁铁层,第二连接壳的内表面设有磁铁层;第一连接壳与第二连接壳的形状大小相同;放卷轮与导向轮的形状大小相同,放卷轮与导向轮的轴向位置设有陶瓷层;第一锁杆的上端与车身通过活动轴连接,第二锁杆的上端与车身通过活动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壳的内部为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壳的内部为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壳的外表面设有由荧光油墨材料制成的荧光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壳的外表面设有由荧光油墨材料制成的荧光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将电缆线绕在放卷轮与导向轮位置,从而能更加灵活地在车身内实现布线,且通过第一挂勾与第二挂勾可以悬挂住电缆线,能使电缆线更加安全地安装在车身的内顶部,第一连接壳通过第一黏块方便与车身的内顶部连接,第二连接壳通过第二黏块方便与车身的内顶部连接,从而方便布线,大大提高了布线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包括车身11,车身11的底部设有车轮12;车身11内设有第一连接壳13,第一连接壳13的上部设有第一黏块14,第一黏块14黏贴在车身11的内顶部,第一连接壳13的一侧部设有第一黏层15,第一连接壳13的另一侧部设有第一连杆16,第一连杆16的端部设有第一挂勾17,第一挂勾17为弧形形状;车身11内插接有第一锁杆18,第一锁杆18为杆状结构,第一锁杆18的端部设有放卷轮19,放卷轮19通过第一活动轴20与第一锁杆18的端部连接,车身11内设有第二连接壳21,第二连接壳21的一侧设有第二黏块22,第二黏块22黏贴在车身11内,第二连接壳2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杆23,第二连杆23的端部设有第二挂勾24,第二挂勾24为弧形形状,车身11内设有第二锁杆25,第二锁杆25的端部设有导向轮26,导向轮26通过第二活动轴27与第二锁杆25的端部连接;第一连接壳13的内表面设有磁铁层,第二连接壳21的内表面设有磁铁层;第一连接壳13与第二连接壳21的形状大小相同;放卷轮19与导向轮26的形状大小相同,放卷轮19与导向轮26的轴向位置设有陶瓷层;第一锁杆18的上端与车身11通过活动轴连接,第二锁杆25的上端与车身11通过活动轴连接;第一连接壳1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接壳2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连接壳13的外表面设有由荧光油墨材料制成的荧光层,第二连接壳21的外表面设有由荧光油墨材料制成的荧光层。本技术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可以将电缆线绕在放卷轮19与导向轮26位置,从而能更加灵活地在车身11内实现布线,且通过第一挂勾17与第二挂勾24可以悬挂住电缆线,能使电缆线更加安全地安装在车身11的内顶部,第一连接壳13通过第一黏块14方便与车身11的内顶部连接,第二连接壳21通过第二黏块22方便与车身11的内顶部连接,从而方便布线,大大提高了布线的效率。其中,第一连接壳1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接壳2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以质轻。其中,第一连接壳13的外表面设有由荧光油墨材料制成的荧光层,第二连接壳21的外表面设有由荧光油墨材料制成的荧光层,所以还具有警示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包括车身(11),其特征在于:车身(11)的底部设有车轮(12);车身(11)内设有第一连接壳(13),第一连接壳(13)的上部设有第一黏块(14),第一黏块(14)黏贴在车身(11)的内顶部,第一连接壳(13)的一侧部设有第一黏层(15),第一连接壳(13)的另一侧部设有第一连杆(16),第一连杆(16)的端部设有第一挂勾(17),第一挂勾(17)为弧形形状;车身(11)内插接有第一锁杆(18),第一锁杆(18)为杆状结构,第一锁杆(18)的端部设有放卷轮(19),放卷轮(19)通过第一活动轴(20)与第一锁杆(18)的端部连接,车身(11)内设有第二连接壳(21),第二连接壳(21)的一侧设有第二黏块(22),第二黏块(22)黏贴在车身(11)内,第二连接壳(2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杆(23),第二连杆(23)的端部设有第二挂勾(24),第二挂勾(24)为弧形形状,车身(11)内设有第二锁杆(25),第二锁杆(25)的端部设有导向轮(26),导向轮(26)通过第二活动轴(27)与第二锁杆(25)的端部连接;第一连接壳(13)的内表面设有磁铁层,第二连接壳(21)的内表面设有磁铁层;第一连接壳(13)与第二连接壳(21)的形状大小相同;放卷轮(19)与导向轮(26)的形状大小相同,放卷轮(19)与导向轮(26)的轴向位置设有陶瓷层;第一锁杆(18)的上端与车身(11)通过活动轴连接,第二锁杆(25)的上端与车身(11)通过活动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方便布线的汽车车身,包括车身(11),其特征在于:车身
(11)的底部设有车轮(12);车身(11)内设有第一连接壳(13),第一连
接壳(13)的上部设有第一黏块(14),第一黏块(14)黏贴在车身(11)的
内顶部,第一连接壳(13)的一侧部设有第一黏层(15),第一连接壳(13)
的另一侧部设有第一连杆(16),第一连杆(16)的端部设有第一挂勾(17),
第一挂勾(17)为弧形形状;车身(11)内插接有第一锁杆(18),第一锁杆
(18)为杆状结构,第一锁杆(18)的端部设有放卷轮(19),放卷轮(19)
通过第一活动轴(20)与第一锁杆(18)的端部连接,车身(11)内设有第
二连接壳(21),第二连接壳(21)的一侧设有第二黏块(22),第二黏块(22)
黏贴在车身(11)内,第二连接壳(2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杆(23),第二
连杆(23)的端部设有第二挂勾(24),第二挂勾(24)为弧形形状,车身(11)
内设有第二锁杆(25),第二锁杆(25)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高朱孟春熊智双易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同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