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庭专利>正文

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635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包括数控装置(9)以及与其连接且并排设置的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和第三模具组,在所述第一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一挤压模(1)和第二挤压模(2),在所述第二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三挤压模(3)和第四挤压模(4),在所述第三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五挤压模(5)和第六挤压模(6),每个所述模具组均设有一个机械手,相邻两个模具组之间均设有一个传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三个模具组上的六个挤压模,依次对飞轮盘的边沿逐一挤压,挤压堆积而成的飞轮盘环状边沿平整度和中心度精度高,飞轮盘一体成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飞轮盘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飞轮盘是动力设备传动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飞轮盘的外沿通常是会焊接或嵌设固定齿圈或钢圈,由于加工条件的影响,这样生产而成的飞轮盘组合体,飞轮盘与齿圈或钢圈的平整度、同心度等的精度较低,不能满足高精度使用的要求,同时焊接的温度也会使飞轮盘局部的材质发生变化,材料性能不均匀,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使飞轮盘边沿挤压堆积一体成型的挤压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包括数控装置以及与其连接且并排设置的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和第三模具组,在所述第一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在所述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一抵触板和第二抵触板;在所述第二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三挤压模和第四挤压模,在所述第三挤压模和第四挤压模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抵触板和第四抵触板;在所述第三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五挤压模和第六挤压模,在所述第五挤压模和第六挤压模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抵触板和第四抵触板;所述第一模具组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机械手,该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机械手,在所述第二模具组和第三模具组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设有第三机械手;所述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第三模具组、第一挤压模、第二挤压模、第三挤压模、第四挤压模、第五挤压模、第六挤压模、第一抵触板、第二抵触板、第三抵触板、第四抵触板、第五抵触板、第六抵触板、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三机械手、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与数控装置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数控装置控制三个模具组以及所配置的六个挤压模,逐一对飞轮盘的边沿进行挤压成型的加工,同时由相对应的六个抵触板辅助挤压施力,能提高飞轮盘盘面平整度的稳定性,同时也能降低飞轮盘在加工过程中中心度的偏差,其中每个模具组里还设有机械手,相邻的两个模具组之间还设有传送带,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了人为误差的产生,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生产精度高,能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性高。为了便于飞轮盘的定位以及加工的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具组包括第一凸模和第一凹模,所述第一凸模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一上压轮,该第一凸模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压料板,在所述第一压料板的中心设有第一导向柱;在所述第一凹模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一下压轮,所述第一下压轮在第一上压轮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一凹模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顶料板,在所述第一顶料板的中心设有与第一导向柱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凹模的边沿设有向上的第一翻折边,所述第一压料板和第一顶料板均与数控装置连接。为了便于飞轮盘的定位以及加工的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模具组包括第二凸模和第二凹模,所述第二凸模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二上压轮,该第二凸模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压料板,在所述第二压料板的中心设有第二导向柱;在所述第二凹模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二下压轮,所述第二下压轮在第二上压轮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二凹模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顶料板,在所述第二顶料板的中心设有与第二导向柱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凹模的边沿设有向上的第二翻折边,所述第二压料板和第二顶料板均与数控装置连接。为了便于飞轮盘的定位以及加工的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模具组包括第三凸模和第三凹模,所述第三凸模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三上压轮,该第三凸模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三压料板,在所述第三压料板的中心设有第三导向柱;在所述第三凹模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三下压轮,所述第三下压轮在第三上压轮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三凹模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三顶料板,在所述第三顶料板的中心设有与第三导向柱相适配的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三凹模的边沿设有向上的第三翻折边,所述第三压料板和第三顶料板均与数控装置连接。为了便于飞轮盘边沿的初次挤压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挤压模设有第一挤压轮,在所述第一挤压轮的轮面上设有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一挤压槽的下端槽壁为下凹的第一下圆弧段,所述第一挤压槽的上端槽壁为下凸的第一上圆弧段;所述第一下圆弧段的内侧和第一上圆弧段的内侧之间设有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圆弧半径为8~10mm,所述第一上圆弧段和槽口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为内高外低的波浪形圆弧段。为了便于飞轮盘边沿的第二次挤压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挤压模设有第二挤压轮,在所述第二挤压轮的轮面上设有第二挤压槽,所述第二挤压槽的槽口宽度与第一挤压槽的成型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二挤压槽的下端槽壁为下凹的第二下圆弧段,所述第二挤压槽的上端槽壁为下凸的第二上圆弧段;所述第二下圆弧段的内侧和第二上圆弧段的内侧之间设有第三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的圆弧半径为10~15mm,所述第二上圆弧段的外侧设有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下端和槽口之间设有第四过渡段,所述第四过渡段为下凹的圆弧段。为了便于飞轮盘边沿的第三次挤压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挤压模设有第三挤压轮,在所述第三挤压轮的轮面上设有第三挤压槽,所述第三挤压槽的槽口宽度与第二挤压槽的成型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三挤压槽的下端槽壁为下凹的第三下圆弧段,所述第三挤压槽的上端槽壁为下凸的第三上圆弧段;所述第三下圆弧段的内侧和第三上圆弧段的内侧之间设有第五过渡段,所述第五过渡段的圆弧半径为15~20mm,所述第三上圆弧段的外侧设有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为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槽口之间设有第六过渡段,所述第六过渡段为平直段。为了便于飞轮盘边沿的第四次挤压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挤压模设有第四挤压轮,在所述第四挤压轮的轮面上设有第四挤压槽,所述第四挤压槽的槽口宽度与第三挤压槽的成型尺寸相适配;所述第四挤压槽的下端槽壁为第四下圆弧段,所述第四下圆弧段的内侧斜向上延伸,倾斜角度为10°~15°,所述第四挤压槽的上端槽壁为第一水平段;所述第四下圆弧段的内侧和第一水平段的内侧之间设有第七过渡段,所述第七过渡段的圆弧半径为15~20mm,所述第四下圆弧段和槽口之间设有第八过渡段,所述第八过渡段为内高外低的波浪形圆弧段。为了便于飞轮盘边沿的第五次挤压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第五挤压模设有第五挤压轮,在所述第五挤压轮的轮面上设有第五挤压槽,所述第五挤压槽的槽口宽度与第四挤压槽的成型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五挤压槽的下端槽壁为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五挤压槽的上端槽壁为第三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段的内侧和第三水平段的内侧之间设有第九过渡段,所述第九过渡段的圆弧半径为20~25mm,所述第二水平段的外侧竖直向下延伸有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和槽口之间设有第三水平段,所述第三水平段的内侧与第二竖直段下端之间为圆弧连接。为了便于飞轮盘边沿最终挤压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第六挤压模设有第六挤压轮,在所述第六挤压轮的轮面上设有第六挤压槽,所述第六挤压槽的槽口宽度与第五挤压槽的成型尺寸相适配;所述第六挤压槽的截面为矩形结构,该矩形结构的夹角处均为圆弧状。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三个模具组上的六个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控装置(9)以及与其连接且并排设置的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和第三模具组,在所述第一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一挤压模(1)和第二挤压模(2),在所述第一挤压模(1)和第二挤压模(2)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一抵触板(41)和第二抵触板(42);在所述第二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三挤压模(3)和第四挤压模(4),在所述第三挤压模(3)和第四挤压模(4)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抵触板(43)和第四抵触板(44);在所述第三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五挤压模(5)和第六挤压模(6),在所述第五挤压模(5)和第六挤压模(6)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抵触板(45)和第四抵触板(46);所述第一模具组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机械手(71),该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81),在所述第一传送带(8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机械手(72),在所述第二模具组和第三模具组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82),在所述第二传送带(82)的输出端设有第三机械手(73);所述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第三模具组、第一挤压模(1)、第二挤压模(2)、第三挤压模(3)、第四挤压模(4)、第五挤压模(5)、第六挤压模(6)、第一抵触板(41)、第二抵触板(42)、第三抵触板(43)、第四抵触板(44)、第五抵触板(45)、第六抵触板(46)、第一机械手(71)、第二机械手(72)、第三机械手(73)、第一传送带(81)和第二传送带(82)均与数控装置(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控装置(9)以及与其连接且并排设置的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和第三模具组,在所述第一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一挤压模(1)和第二挤压模(2),在所述第一挤压模(1)和第二挤压模(2)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一抵触板(41)和第二抵触板(42);在所述第二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三挤压模(3)和第四挤压模(4),在所述第三挤压模(3)和第四挤压模(4)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抵触板(43)和第四抵触板(44);在所述第三模具组的一侧并排设有第五挤压模(5)和第六挤压模(6),在所述第五挤压模(5)和第六挤压模(6)的相对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抵触板(45)和第四抵触板(46);
所述第一模具组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机械手(71),该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81),在所述第一传送带(8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机械手(72),在所述第二模具组和第三模具组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82),在所述第二传送带(82)的输出端设有第三机械手(73);
所述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第三模具组、第一挤压模(1)、第二挤压模(2)、第三挤压模(3)、第四挤压模(4)、第五挤压模(5)、第六挤压模(6)、第一抵触板(41)、第二抵触板(42)、第三抵触板(43)、第四抵触板(44)、第五抵触板(45)、第六抵触板(46)、第一机械手(71)、第二机械手(72)、第三机械手(73)、第一传送带(81)和第二传送带(82)均与数控装置(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包括第一凸模(11)和第一凹模(12),所述第一凸模(11)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一上压轮(13),该第一凸模(11)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压料板(14),在所述第一压料板(14)的中心设有第一导向柱(15);在所述第一凹模(12)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一下压轮(16),所述第一下压轮(16)在第一上压轮(13)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一凹模(12)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顶料板(17),在所述第一顶料板(17)的中心设有与第一导向柱(15)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孔(18),所述第一凹模(12)的边沿设有向上的第一翻折边(19),所述第一压料板(14)和第一顶料板(17)均与数控装置(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组包括第二凸模(21)和第二凹模(22),所述第二凸模(21)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二上压轮(23),该第二凸模(21)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压料板(24),在所述第二压料板(24)的中心设有第二导向柱(25);在所述第二凹模(22)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二下压轮(26),所述第二下压轮(26)在第二上压轮(23)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二凹模(22)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顶料板(27),在所述第二顶料板(27)的中心设有与第二导向柱(25)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孔(28),所述第二凹模(22)的边沿设有向上的第二翻折边(29),所述第二压料板(24)和第二顶料板(27)均与数控装置(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具组包括第三凸模(31)和第三凹模(32),所述第三凸模(31)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三上压轮(33),该第三凸模(31)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三压料板(34),在所述第三压料板(34)的中心设有第三导向柱(35);在所述第三凹模(32)外沿的一侧设有第三下压轮(36),所述第三下压轮(36)在第三上压轮(33)的正下方;在所述第三凹模(32)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三顶料板(37),在所述第三顶料板(37)的中心设有与第三导向柱(35)相适配的第三导向孔(38),所述第三凹模(32)的边沿设有向上的第三翻折边(39),所述第三压料板(34)和第三顶料板(37)均与数控装置(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盘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模(1)设有第一挤压轮(111),在所述第一挤压轮(111)的轮面上设有第一挤压槽(112),所述第一挤压槽(112)的下端槽壁为下凹的第一下圆弧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庭
申请(专利权)人:张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