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限位装置、消声器总成及车辆排气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5584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器限位装置、消声器总成及车辆排气系统,涉及车辆领域。消声器限位装置安装在车身纵梁与消声器之间,包括:第一支座、第一车身挂钩组件及第一消声挂钩,第一支座具有三个孔心不共线的安装孔,第一车身挂钩组件具有第一车身挂钩和第一限位支架,第一消声挂钩、第一车身挂钩及第一限位支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支座的三个安装孔中。消声器总成包括所述消声器限位装置。车辆排气系统包括所述消声器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不共线的三点形成一个平面,以此限定消声器晃动,可以有效解决消声器晃动量大的问题,从而避免因消声器晃动量大而与周边零部件发生磕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声器限位装置、消声器总成及车辆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包括汽车、柴油车及电动汽车。下面以汽车为例加以说明。汽车的噪声(Nosise)、振动(Vibration)和声振粗糙度(Harshness)统称为汽车的NVH特性,是衡量汽车设计及制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消声器是汽车零部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为排气管道的一部分,可降低发动机的排气噪声并能使高温废气安全有效的排出。消声器一般是通过橡胶支座安装在车身上的,而橡胶支座不仅起到悬挂消声器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减振及限位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两孔橡胶支座布置,而布置方式也有多种,具体有左右正八型布置、左右倒八型布置、前后布置、或者前一个加后两个倒八型布置,但是,由于橡胶支座的布置空间的局限性,车身挂钩之间的Y向距离要尽量小于消声挂钩之间的Y向距离,因此只能采用左右正八型布置。然而,采用此种方式布置,橡胶支座容易左右晃动,还会随车身挂钩旋转,而无法达到对消声器限位的目的,使得消声器的晃动量过大,从而引起消声器与周边零部件发生磕碰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限制消声器晃动的消声器限位装置。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器限位装置,安装在车身纵梁与消声器之间,包括:第一支座、第一车身挂钩组件及第一消声挂钩,其中,所述第一消声挂钩固定在所述消声器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一支座具有三个孔心不共线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车身挂钩组件具有第一车身挂钩和第一限位支架,所述第一车身挂钩固定在所述车身纵梁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一消声挂钩的伸出端、所述第一车身挂钩的伸出端及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的三个安装孔中。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支座、第二车身挂钩组件及第二消声挂钩,其中,所述第二消声挂钩固定在所述消声器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二支座具有三个孔心不共线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车身挂钩组件具有第二车身挂钩和第二限位支架,所述第二车身挂钩固定在所述车身纵梁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二消声挂钩的伸出端、所述第二车身挂钩的伸出端及所述第二限位支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的三个安装孔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支座及所述第二支座相对布置在所述车身纵梁的前后两侧并呈错位布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车身挂钩对应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消声挂钩对应的安装孔的中心连线和所述第二车身挂钩对应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二消声挂钩对应的安装孔的中心连线呈左右正八型。可选地,所述第一车身挂钩和所述第二车身挂钩焊接安装在所述车身纵梁上。可选地,所述第一车身挂钩和所述第一限位支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车身挂钩和所述第二限位支架之间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车身挂钩的伸出端和所述第二车身挂钩的伸出端均具有一凸台并且所述凸台可旋转地安装在对应支座的安装孔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支座及所述第二支座均为橡胶支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声器总成,包括消声器以及上述任一种的消声器限位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排气系统,包括上述的消声器总成。本技术的消声器限位装置,通过将具有三个安装孔的第一支座的其中两个安装孔分别连接第一消声挂钩与第一车身挂钩,以形成消声器与车身纵梁的连接,并利用第一限位支架与第一支座的第三个安装孔相连,以形成对消声器的限位。本技术通过不共线的三点形成一个平面,以此限定消声器晃动,可以有效解决消声器晃动量大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实施性强,在布置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了汽车NVH性能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消声器因晃动量大而与周边零部件发生磕碰的问题。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消声器限位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第一支座的零件图;图5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第二支座的零件图;图6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第一车身挂钩组件的零件图;图7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第二车身挂钩组件的零件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消声器限位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参考图1,消声器限位装置安装在车身纵梁1与消声器5之间。图2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左视图。参考图2,消声器限位装置一般性地可包括:第一车身挂钩组件2、第一支座4以及第一消声挂钩51。其中,所述第一消声挂钩51固定在所述消声器5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一支座4具有三个孔心不共线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车身挂钩组件2具有第一车身挂钩21和第一限位支架22,所述第一车身挂钩21固定在所述车身纵梁1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一消声挂钩51的伸出端、所述第一车身挂钩21的伸出端及所述第一限位支架2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4的三个安装孔中。本技术的消声器限位装置,通过将具有三个安装孔的第一支座4的其中两个安装孔分别连接第一消声挂钩51与第一车身挂钩21,以形成消声器5与车身纵梁1的连接,并利用第一限位支架22与第一支座4的第三个安装孔相连,以形成对消声器5的限位。本技术通过不共线的三点形成一个平面,以此限定消声器5晃动,可以有效解决消声器5晃动量大的问题。继续参考图2,消声器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二支座6、第二车身挂钩组件3及第二消声挂钩52,其中,所述第二消声挂钩52固定在所述消声器5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二支座6具有三个孔心不共线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车身挂钩组件3具有第二车身挂钩31和第二限位支架32,所述第二车身挂钩31固定在所述车身纵梁1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二消声挂钩52的伸出端、所述第二车身挂钩31的伸出端及所述第二限位支架3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6的三个安装孔中。本技术的第二支座6与第一支座4对消声器5的限位起到同样的作用。图4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第一支座4的零件图。参考图4,所述第一支座4具有三个安装孔,分别为所述第一支座4的第一安装孔41、第二安装孔42以及第三安装孔43。图5是图1所示消声器限位装置的第二支座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声器限位装置,安装在车身纵梁与消声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第一车身挂钩组件及第一消声挂钩,其中,所述第一消声挂钩固定在所述消声器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一支座具有三个孔心不共线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车身挂钩组件具有第一车身挂钩和第一限位支架,所述第一车身挂钩固定在所述车身纵梁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一消声挂钩的伸出端、所述第一车身挂钩的伸出端及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的三个安装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器限位装置,安装在车身纵梁与消声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座、第一车身挂钩组件及第一消声挂钩,其中,所述第一消声挂钩固定
在所述消声器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一支座具有三个孔心不共线的安装孔,所
述第一车身挂钩组件具有第一车身挂钩和第一限位支架,所述第一车身挂钩固
定在所述车身纵梁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一消声挂钩的伸出端、所述第一车身
挂钩的伸出端及所述第一限位支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的三个安
装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座、
第二车身挂钩组件及第二消声挂钩,其中,所述第二消声挂钩固定在所述消声
器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二支座具有三个孔心不共线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车身
挂钩组件具有第二车身挂钩和第二限位支架,所述第二车身挂钩固定在所述车
身纵梁处并由其伸出,所述第二消声挂钩的伸出端、所述第二车身挂钩的伸出
端及所述第二限位支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的三个安装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及
所述第二支座相对布置在所述车身纵梁的前后两侧并呈错位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蒋孝渊苏杨王为勇杨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