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662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包括运载车厢、上下客车厢,运载车厢设有上下客区域,上下客区域的顶部设有顶部轨道,上下客车厢底部设有轮轨,运载车厢运行时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嵌入顶部轨道上,顶部轨道上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运载车厢顶部设有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上下客车厢底部相应位置设有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实现上下乘客,从而大幅提高整条轨交线路的运营效率,增大轨交线路的运能,并且降低轨交车辆的运行能耗,乘客也可以有更多时间从容上下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不停车上下客的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受制于车辆的特性,需要每一站都停车上下乘客。由于运能有限,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乘客人满为患,许多轨交车站都要实行限流措施,给乘客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即使在不用限流的车站,经常由于乘客人数太多,而造成轨道交通车辆车门无法关闭,导致车辆无法开动,进而造成整条轨交线路上所有车辆延误。因此,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每站停车上下客的运行方式一方面降低了运营速度,使车辆的运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车辆从减速-停车-加速,增加了能量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改善现有轨道车辆运营效率低下、能量损耗大等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包括运载车厢,还包括上下客车厢,所述运载车厢设有上下客区域,所述上下客区域的顶部设有顶部轨道,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设有轮轨,所述运载车厢运行时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嵌入所述顶部轨道上,所述顶部轨道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所述运载车厢顶部设有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相应位置设有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设有运载车厢顶盖,所述运载车厢顶盖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设有上下客车厢底盖,所述上下客车厢底盖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上下客车厢出入口。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客车厢还设有动力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运载车厢还设有可收放的外包结构;所述外包结构可收缩置于所述运载车厢顶部或者从顶部和左右两侧遮挡所述上下客车厢。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客车厢顶部设有卡扣装置,所述外包结构相应位置设有卡接装置,所述卡扣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扣合。进一步地,所述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还设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上下客车厢的动力装置、所述外包结构、所述卡扣装置、所述固定装置、所述运载车厢顶盖和上下客车厢底盖控制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设计,能够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实现上下乘客,从而大幅提高整条轨交线路的运营效率,增大轨交线路的运能,并且降低轨交车辆的运行能耗,乘客也可以有更多时间从容上下车。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运载车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客运行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客运行方式示意图。图中,1运载车厢;11上下客区域;12顶部轨道;13固定装置;14外包结构;15卡接装置;16运载车厢顶盖;2上下客车厢;21轮轨;22卡扣装置;23上下客车厢底盖;3下客站台;4上客站台;5第一上下客车厢;6第二上下客车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一具体实施例,包括运载车厢1,上下客车厢2,运载车厢设有上下客区域11,上下客区域的顶部设有顶部轨道12,上下客车厢底部设有轮轨21,运载车厢运行时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21嵌入顶部轨道12上,顶部轨道12上设有固定装置13,固定装置13用于固定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21;运载车厢顶部设有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上下客车厢底部相应位置设有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设有运载车厢顶盖16,运载车厢顶盖16用于封闭或开启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设有上下客车厢底盖23,上下客车厢底盖23用于封闭或开启上下客车厢出入口。上下客车厢设有动力装置(图未示出),动力装置用于驱动上下客车厢2从上客站台4驶上运载车厢1顶部的顶部轨道12,以及驱动上下客车厢2从顶部轨道12驶上下客站台3。运载车厢1还设有可收放的外包结构14;外包结构14可收缩置于运载车厢顶部或者从顶部和左右两侧遮挡上下客车厢2。上下客车厢顶部设有卡扣装置22,外包结构14相应位置设有卡接装置15,卡扣装置22与卡接装置扣合15用于固定上下客车厢上部。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还设有自动控制系统(图未示出),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与上下客车厢的动力装置、外包结构14、卡扣装置22、固定装置13、运载车厢顶盖16和上下客车厢底盖23控制连接。本技术的运行方式如下:如图3-4所示,在轨交车站设有下客站台3和上客站台4,下客站台3和上客站台4设置于运载车厢1运行轨道的上方,下客站台3和上客站台4上各设有一个斜坡,斜坡上设有轨道,当运载车厢1减速驶过下客站台3和上客站台4下方时,下客站台3和上客站台4斜坡上的轨道与运载车厢顶部轨道12相接。运载车厢1在轨道上常速运行,第一上下客车厢5底部轮轨21嵌入顶部轨道12上,固定装置13将底部轮轨21固定在顶部轨道12上,外包结构14从第一上下客车厢5的左右两侧和顶部遮挡第一上下客车厢5;第一上下客车厢顶部的卡扣装置22扣合在外包结构14相应位置上的卡接装置15上,从而将第一上下客车厢5与运载车厢1牢固地固定在一起。此时,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运载车厢顶盖16和上下客车厢底盖23均开启并架设乘客步道,运载车厢1和第一上下客车厢5联通,第一上下客车厢5内的乘客通过乘客步道下行进入运载车厢1;然后,将在下一站轨交站下车的乘客通过乘客步道上行进入第一上下客车厢5,待所有乘客都上行完毕,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运载车厢顶盖16和上下客车厢底盖23均封闭。然后,列车驶入轨交车站,此时运载车厢1减速运行;当运载车厢1行驶至接近下客站台3时,卡扣装置22从卡接装置15上松开解除扣合,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外包结构14收缩折叠,最后收入运载车厢1顶部收藏;待下客站台3的斜坡上的轨道与运载车厢顶部轨道12相接时,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固定装置13松开底部轮轨21,如图3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为第一上下客车厢5的运行方向,第一上下客车厢5驶上下客站台3。然后,运载车厢1继续减速行驶经过上客站台4上方,上客站台4上停泊着第二上下客车厢6,第二上下客车厢6内搭载了在本站上车的乘客。如图4所示,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第二上下客车厢6的运行方向,当上客站台4的斜坡上的轨道与运载车厢顶部轨道12相接时,第二上下客车厢6驶入运载车厢顶部轨道12,自动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包括运载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客车厢,所述运载车厢设有上下客区域,所述上下客区域的顶部设有顶部轨道,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设有轮轨,所述运载车厢运行时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嵌入所述顶部轨道上,所述顶部轨道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所述运载车厢顶部设有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相应位置设有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设有运载车厢顶盖,所述运载车厢顶盖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设有上下客车厢底盖,所述上下客车厢底盖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上下客车厢出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包括运载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客车厢,所述运载车厢设有上下客区域,所述上下客区域的顶部设有顶部轨道,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设有轮轨,所述运载车厢运行时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嵌入所述顶部轨道上,所述顶部轨道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轮轨;所述运载车厢顶部设有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上下客车厢底部相应位置设有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设有运载车厢顶盖,所述运载车厢顶盖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运载车厢乘客出入口;所述上下客车厢乘客出入口设有上下客车厢底盖,所述上下客车厢底盖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上下客车厢出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晖王啸君董伟力郭高华任艳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