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线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424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线缆组件,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对接空间的绝缘壳体、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导电模组、屏蔽片、接地片以及导电外壳,所述导电模组具备的导电端子呈上下排布设,并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上下排导电端子之间设有收容腔,所述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所述导电外壳与所述屏蔽片、接地片电性接触形成一体的屏蔽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及其线缆组件制程可靠稳定、成本较低、性能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线缆组件
技术介绍
如今,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广泛应用于电脑及各种便携式设备等需要连接的场合中,目前市场上这类连接器及其线缆组件的导电端子大多采用冲压折弯式的方案,生产制程的稳定性差,生产成本高,也有少数采用下料的结构,但生产制程较为复杂,品质直通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制程简单且稳定的电连接器及其线缆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壳体,具有对接空间;导电模组,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内,包括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并呈上下排布设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上下排导电端子之间设有收容腔;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导电外壳,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屏蔽片电性接触。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电模组为多个,所述每个导电模组具有呈上下排布设的两个导电端子。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个导电模组的绝缘本体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定位凸部,所述第二侧面具有定位凹槽,所述每个相邻的导电模组的绝缘本体的定位凸部或定位凹槽分别对应地与定位凹槽或定位凸部相互嵌合。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片包括平板主体、自所述平板主体两侧缘折弯延伸形成的且关于所述平板主体对称的两个弹性侧臂,所述每个弹性侧臂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对接空间内的弹性卡扣,所述平板主体插装地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是由等厚的金属材料通过冲压下料工艺制成。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之外的卡突。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突在将所述导电模组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时卡定于所述绝缘壳体内。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接地片,该接地片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前端且设置有伸入所述对接空间内的接地卡爪,所述接地片与所述导电外壳电性接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对接空间的绝缘壳体、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导电模组、屏蔽片、接地片以及导电外壳,所述导电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并呈上下排布设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上下排导电端子之间设有收容腔,所述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所述导电外壳与所述屏蔽片、接地片电性接触;线缆,具有芯线;印制电路板,设置有连通线缆芯线与导电端子的布线图形;包接金属壳,包覆所述印制电路板并在前端与所述导电外壳固定在一起,后端具有收容所述线缆的穿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的技术情况,本技术将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一体形成导电模组,再将导电模组和屏蔽片组装于绝缘壳体和导电外壳,简化了生产制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这种配置具有更好的制程稳定性,其次,可以让导电模组组装于绝缘壳体和导电外壳后再将屏蔽片插入安装在导电模组的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防止相对结构强度相对较弱的导电模组在组装过程中受到损伤,使得生产制程更为可靠,品质直通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屏蔽片、接地片分别与导电外壳电性接触,形成一体的屏蔽结构,保证了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使性能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另一结构剖视图;图5a、图5b、图5c为图2中所示的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所示的导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导电模组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线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重要符号说明:电连接器01绝缘壳体10对接空间101接纳空间102导电模组20绝缘本体21间隔部103收容腔211导电端子22容槽10b卡突221通槽103a隔栏10a中空空间50a通孔104限位槽105卡合凹部106凸点32c屏蔽片30平板主体31弹性侧臂32卡点50b弹性卡扣32a卡板夹口32b导电外壳50接地片40接触部22a固持部22b焊接部22c触臂42接地卡爪41线缆组件02包接金属壳60穿孔60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同轴连接器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同轴连接器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同轴连接器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同轴连接器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同轴连接器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公开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01,包括绝缘壳体10、由绝缘本体21和导电端子22组成的导电模组20、屏蔽片30、导电外壳50以及接地片40,在本文所有描述中,前端是指靠近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与其配对的对方连接器插拔的对插口的一端,后端是指远离对插口的另一端,在实际应用中,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10关于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相同,其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相同,前述绝缘壳体10大致形状为圆角长方体,在其前端设置有收容与对方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的对接空间101,在其后端设置有接纳空间102,该接纳空间102在其后端设置有台阶,所述接纳空间102与所述对接空间101之间设置有间隔部103,该间隔部103以上下两排呈排列地设置有通槽103a,用以容置相对应的多个导电端子22。所述绝缘壳体10在其对接空间101和接纳空间102的上内壁和下内壁上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有隔栏10a,相邻的两个隔栏10a之间形成有与对应的所述通槽103a相连通的容槽10b,所述绝缘壳体10的前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还设置有数个贯通到对接空间101的通孔104。所述绝缘壳体10的两个侧部设置有限位槽105,该限位槽105分别在所述对接空间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具有对接空间;导电模组,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内,包括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并呈上下排布设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上下排导电端子之间设有收容腔;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导电外壳,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屏蔽片电性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体,具有对接空间;
导电模组,组装于所述绝缘壳体内,包括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中并呈上下
排布设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上下排导电端子之间设有收容腔;
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
导电外壳,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屏蔽片电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模组为多个,所述每个导
电模组具有呈上下排布设的两个导电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导电模组的绝缘本体具有第
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定位凸部,所述第二侧面具有定位凹槽,所述每个
相邻的导电模组的绝缘本体的定位凸部或定位凹槽分别对应地与定位凹槽或定位凸部相
互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包括平板主体、自所述平
板主体两侧缘折弯延伸形成的且关于所述平板主体对称的两个弹性侧臂,所述每个弹性侧
臂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对接空间内的弹性卡扣,所述平板主体插装地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
收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
绝缘本体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渊任俊江赵善记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