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314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盖板与一触控感测结构。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环绕可视区,而触控感测结构设于盖板的下表面。触控感测结构包含一感测电极与一导线电极,其中至少部分感测电极设置于可视区,而导线电极设置于非可视区,并延伸至感测电极上形成一重迭部分,重叠部分上的导线电极包含一导电浆层以及一镭射图案相邻于导电浆层,且镭射图案由导电浆层中的导电粒子聚集而成。如此可以降低导电浆层与感测电极之间的阻抗而维持触控讯号传递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有关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装置(TouchPanel)通常使用于手机、照相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以便增进操控及讯号输入的便利性。举例来说,目前常见的智能型手机以及平板计算机系使用触控装置,让用户可直接通过屏幕面板输入信息,例如手写识别系统。一般会于触控面板的感应区周边配置线路,通过线路将感测电极产生的触控讯号送至后续电路(例如:软性电路板)作讯号处理。依目前的触控技术而言,通常是以导电浆作为线路搭接感测电极,以达成电性连接。然而,导电浆在印刷至感测电极上时易受刮刀、台面与浆料本身的性质影响,导致形成的导电浆层的受力不均匀而无法紧密的贴附至感测电极上。在此情况下,导电浆层与感测电极之间存在未搭接区域而使得线路的阻抗变高,进而影响触控讯号的传递。虽然在目前的技术中使用碳黑(carbon)作为导电浆层与感测电极间的黏接层以使导电浆层能均匀分布,但碳黑具有较高的阻抗值,而仍有影响触控讯号传递的疑虑。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触控面板与其制备方法,以直接形成导电浆层至感测电极上,并降低两者之间的阻抗,已成为业界亟需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与其制备方法,以降低导电浆层与感测电极之间的阻抗而维持触控讯号传递的完整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盖板、一触控感测结构。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环绕可视区,而触控感测结构设于盖板下表面。触控感测结构包含一感测电极与一导线电极,其中感测电极至少部份设置于可视区,而导线电极设置于非可视区,并延伸至感测电极上形成一重叠部分,该重叠部分上的导线电极包含一导电浆层以及一镭射图案相邻于导电浆层,且镭射图案由导电浆层中的导电粒子聚集而成。根据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导电浆层包含一第一导电浆区与一第二导电浆区,且该镭射图案与该第一导电浆区相邻,而第二导电浆区位于镭射图案异于盖板的一侧,且第二导电浆区中的导电粒子浓度小于第一导电浆区中的导电粒子浓度。根据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导电浆层为一银浆层,包含一树酯,占28至32重量份,以及银微粒,占68至72重量份,且银微粒散布于树酯中。根据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该触控面板更包含一保护层,其中触控感测结构夹设于该盖板与该保护层之间。根据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盖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2.0毫米之间,而保护层的厚度介于15微米至20微米之间。根据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感测电极的厚度介于15微米至20微米之间。根据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导电浆层的厚度介于5微米至10微米之间。根据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镭射图案的厚度介于0.5微米至2微米之间。附图说明图1A为依据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1B为图1A的触控面板沿着AA剖线的剖视图;图1C绘示本技术的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的示意图;图1D绘示本技术的部份实施方式中,搭接区域B中导线电极与第一电极图案搭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E绘示本技术的部份实施方式中,图1D的搭接区域B沿D-D剖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F绘示本技术的其他部份实施方式中,图1D的搭接区域B沿D-D剖线的剖面示意图;第2A至2C图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图1A的触控面板在制程各个阶段沿着AA剖线的剖面图;以及图2D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图2C的制程中间结构中感测电极与导电浆层之间的搭接示意图。100:触控面板110:盖板110a:可视区110b:非可视区120:透明基板130:触控感测结构132:感测电极132a:第一电极图案132b:第二电极图案132c:电桥132d:绝缘层134:导线电极134a:导电浆层134a1:第一导电浆区134a2:第二导电浆区134b:镭射图案140:油墨层210:空隙220:镭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参阅第1A与1B图,图1A为依据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而图1B为图1A的触控面板沿着AA剖线的剖视图。如第1A与1B图所示,一触控面板100包含一盖板110、一触控感测结构130。盖板110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使用者可透过盖板110观察到显示面板(未绘示)所显示的图像,并且直观的碰触盖板110的上表面以进行程序操作与下达指令。该触控传感器130设置于该盖板110的下表面。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可使用任何合适的透明绝缘材料制备盖板110,例如:玻璃、石英、蓝宝石(sapphir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但不以此为限。在本技术的其他部分实施方式中,盖板110的上表面更可具有各种涂层,例如:防指纹、防眩光、防刮等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涂层。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盖板110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2.0毫米之间。此外,盖板110包含一油墨层140,位于盖板110的下表面并定义出盖板110的可视区110a和非可视区110b。具体而言,油墨层140是用于遮蔽触控感测结构130中的周边线路及下文将提到的导线电极,使其不为使用者所见,而提升观赏效果。继续参阅图1B,触控感测结构130位于盖板110的下表面。触控感测结构130包含感测电极132与导线电极134,其中感测电极132设置于盖板110的可视区110a中,而导线电极134设置于非可视区110b中并延伸至可视区110b中的感测电极132上,并与盖板110分别位于油墨层140的相异两侧。请同时参阅图1C。图1C绘示本技术的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130的示意图,且图1B的触控感测层130为图1C沿C-C剖线的示意图。如图1C所示,感测电极132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132a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与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132b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但并不以此为限。相邻的第二电极图案132b之间具有连接线(未图示),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132a之间更具有电桥132c,以使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132a能藉由电桥132c电性连接。该电桥132c和连接在线下之间设置一绝缘层132d,以使第一电极图案132a与第二电极图案132b正常操作并避免短路的情形发生。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环绕该可视区;一触控感测结构设于该盖板下表面,该触控感测结构包含:一感测电极,至少部份设置于该可视区;以及一导线电极,设置于该非可视区,并延伸至该感测电极上形成一重叠部分,该重叠部分上的该导线电极包含一导电浆层以及一镭射图案相邻于该导电浆层,且该镭射图案由该导电浆层中的导电粒子聚集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包含:
一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环绕该可视区;
一触控感测结构设于该盖板下表面,该触控感测结构包含:
一感测电极,至少部份设置于该可视区;以及
一导线电极,设置于该非可视区,并延伸至该感测电极上形成一重叠部分,该重叠部分上的该导线电极包含一导电浆层以及一镭射图案相邻于该导电浆层,且该镭射图案由该导电浆层中的导电粒子聚集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导电浆层包含:
一第一导电浆区,且该镭射图案与第一导电浆区相邻;以及
一第二导电浆区,位于该镭射图案异于该盖板的一侧,且该第二导电浆区中的导电粒子浓度小于该第一导电浆区中的导电粒子浓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燕福刘昱廷李宪荣
申请(专利权)人:长鸿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