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282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电位器RP1、麦克风MIC和耳机插座Y,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麦克风MIC,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阻R2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容C3和电阻R3,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滑片连接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三极管VT2基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采用三极管配合阻容元件控制整个电路,没有使用任何芯片元件控制,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巧、重量很轻的突出优点,非常适合聋人使用,价格便宜,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随着科技的发展,助听器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贵,而低端的助听器都存在音质差、接收效果不好、体积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电位器RP1、麦克风MIC和耳机插座Y,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麦克风MIC,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阻R2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容C3和电阻R3,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滑片连接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三极管VT2基极,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电容C5和三极管VT2集电极,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和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4基极,三极管VT4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7和耳机插座Y,耳机插座Y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7另一端、电源VCC、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4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发射极、三极管VT2发射极、电位器RP1另一端、三极管VT1发射极和麦克风MIC另一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VCC电压为3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采用三极管配合阻容元件控制整个电路,没有使用任何芯片元件控制,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巧、重量很轻的突出优点,非常适合聋人使用,价格便宜,稳定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电位器RP1、麦克风MIC和耳机插座Y,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麦克风MIC,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阻R2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容C3和电阻R3,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滑片连接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三极管VT2基极,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电容C5和三极管VT2集电极,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和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4基极,三极管VT4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7和耳机插座Y,耳机插座Y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7另一端、电源VCC、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4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发射极、三极管VT2发射极、电位器RP1另一端、三极管VT1发射极和麦克风MIC另一端;所述电源VCC电压为3V。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麦克风MIC拾取的信号经C1耦合,由VT1音频放大以后,经C3耦合、RP1音量调节、C4与R4耦合,由VT2和VT3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进行电压放大后,由C6耦合,再经VT4进行功率放大以后,驱动耳机插座上的耳机发声,C2用于防振和改善频率响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电位器RP1、麦克风MIC和耳机插座Y,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麦克风MIC,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阻R2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容C3和电阻R3,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滑片连接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三极管VT2基极,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电容C5和三极管VT2集电极,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和电容C6,电容C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4基极,三极管VT4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7和耳机插座Y,耳机插座Y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7另一端、电源VCC、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4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发射极、三极管VT2发射极、电位器RP1另一端、三极管VT1发射极和麦克风MIC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智能助听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电位器RP1、
麦克风MIC和耳机插座Y,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麦克风MIC,
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阻R2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集电极分别连接
电容C2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容C3和电阻R3,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一端,
电位器RP1滑片连接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
R5和三极管VT2基极,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电容C5和三极管VT2集电极,
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茂隆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