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41604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包括透水铺装路面、下凹式绿地,所述透水铺装路面与下凹式绿地相连接,下凹式绿地的底部设有生物滞留层,生物滞留层包括生物层、砂层和砾石层,且依次分布,砾石层底部设有雨水收集池,砾石层与雨水收集池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土工布,雨水收集池由若干雨水收集模块组成,雨水收集池的两侧池壁上部分别设有溢流管,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有水位监测装置,采用模块相互拼接的方法,施工方便且工期短,收集的水不仅为上层绿植等生物提供水分,还进一步汇总到雨水收集池,过滤净化雨水、存蓄滞留雨水、消纳周边雨水,且能够减少噪音,缓解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经济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城市排水防涝和面源污染治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
技术介绍
200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全球将在20年内陷入“水资源破产”的困境,水也会变得比油更有投资价值。近年来,高速的城市化使得不透水下垫面比例不断增加,造成雨水汇流时间缩短,峰值流量增大,内涝灾害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雨水径流污染较为严重,雨水的利用将缓解水资源的短缺,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水资源的不足。目前,雨水的利用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大部分城市已经对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做了相关的规定。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LID技术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现有技术中采用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中,需要工程量较大,占用空间大,耗资巨大,适用性不强,且效果并不好,对雨水存贮的智能控制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工程量较大,占用空间大,耗资巨大,适用性不强,且效果并不好,对雨水存贮的智能控制不足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包括透水铺装路面和下凹式绿地,所述透水铺装路面与下凹式绿地相连接,下凹式绿地的下面设有生物滞留层,生物滞留层包括生物层、砂层和砾石层,且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砾石层底部设有雨水收集池,砾石层与雨水收集池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土工布,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拼接组成,雨水收集池的池壁上部设有溢流管;在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主要由透水铺装路面和下凹式绿地组合而成,能够节约占地面积,不占用宝贵的空间;并且重量轻,易拆装,运输方便;由于雨水收集模块可以根据蓄水池大小组合拼装,设计灵活;承载力强,施工方便,省工期;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并且在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有水位监测装置,使人在地面上就能够对雨水收集池的雨水进行了解,显示蓄水池中的水位变化,当水位低于一定的警戒值时会发出警报,提醒市政管理人员及时补水。优选的,所述透水铺装路面在靠近下凹式绿地的边缘设有路缘石,路缘石上设置20~60cm宽度的缺口,缺口处设有雨水截污挂篮,雨水截污挂篮固定连接于路缘石靠近下凹式绿地的一侧。其有益效果在于对垃圾进行拦截,同时可以从当储存垃圾的容器,起到一个初期过滤的效果,从而使后期的水处理和收集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有效。优选的,所述雨水截污挂篮的底部设有滤网。优选的,所述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位探头和水位显示报警仪,水位探头设于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底部,水位探头的连接线经雨水收集池一侧的所述溢流管连接至透水铺装路面上方的水位显示报警仪。优选的,所述水位显示报警仪包括显示屏和报警灯。优选的,所述水位监测装置采用柱状结构,竖直设于雨水收集池内部,且穿过生物滞留层。优选的,所述水位监测装置内部设有水柱。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的材料采用PP材料。雨水收集模块由再生环保材料制作,绿色环保,深埋地下,维护简单,且可回收再利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雨水收集模块安装于地下,可按需设置于城市、小区、工厂、景观等场所的地下,不占用底面空间,且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组合成一个水池,水池的形状不同地形综合确定,任意组合,不受场地限制,因为采用模块相互拼接的方法,无需大型机械,施工方便、工期短。具有支撑,蓄水,净化的功效,同时收集的水不仅可以为上层绿植等生物提供水分,还可以进一步经过雨水汇总管汇总到雨水收集池,过滤净化雨水、存蓄滞留雨水、消纳周边雨水,同时还具有减少噪音,缓解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经济效益好的优点,根据需要选取两种水位监测装置,能够对雨水收集池的雨水进行了解,便于控制,且精确度高,便于使用,PP材料为再生环保材料,绿色环保,深埋地下不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维护简单,且可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凹式绿地、2-生物滞留层、3-路缘石、4-雨水截污挂篮、5-透水铺装路面、6-生物层、7-砂层、8-砾石层、9-土工布、10-溢流管、11-雨水收集模块、12-雨水收集池、13-土壤、14-水位探头、15-水位显示报警仪、16-连接线、17-柱状结构、18-有色气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和图2出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包括透水铺装路面5、下凹式绿地1,所述透水铺装路面5与下凹式绿地1相连接,下凹式绿地1的底部设有生物滞留层2,生物滞留层2包括生物层6、砂层7和砾石层8,且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砾石层8底部设有雨水收集池12,砾石层8与雨水收集池12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土工布9,雨水收集池12由若干雨水收集模块11组成,雨水收集池12的两侧池壁上部分别设有溢流管10,雨水收集池12的内部设有水位监测装置。在本技术中,所述透水铺装路面5在靠近下凹式绿地1的边缘设有路缘石3,路缘石3上设置20~60cm宽度的缺口,缺口处设有雨水截污挂篮4,雨水截污挂篮4固定连接于路缘石3靠近下凹式绿地1的一侧。带有路缘石3的透水铺装路面5,透水铺装路面5与下凹式绿地1相连接,用于消纳硬化地表产生的雨水径流,所述路缘石3上设置20~60cm宽度的缺口,在所述缺口处设置有雨水截污挂篮4,径流通过缺口汇入雨水截污挂篮4后经初步浮沉后流入下凹式绿地1,路缘石3上的缺口将雨水径流集中汇入雨水截污挂篮4后能将体积较大的污染物拦截下来,起到初期过滤的作用,下凹式绿地1下面是生物滞留层2,生物滞留层2包括生物层6、砂层7和砾石层8,且依次分布,砾石层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包括透水铺装路面和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装路面与下凹式绿地相连接,下凹式绿地的下面设有生物滞留层,生物滞留层包括生物层、砂层和砾石层,且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砾石层底部设有雨水收集池,砾石层与雨水收集池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土工布,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拼接组成,雨水收集池的池壁上部设有溢流管;在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有水位监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包括透水铺装路面和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装路面与下凹式绿地相连接,下凹式绿地的下面设有生物滞留层,生物滞留层包括生物层、砂层和砾石层,且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砾石层底部设有雨水收集池,砾石层与雨水收集池的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土工布,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雨水收集模块拼接组成,雨水收集池的池壁上部设有溢流管;在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有水位监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装路面在靠近下凹式绿地的边缘设有路缘石,路缘石上设置20~60cm宽度的缺口,缺口处设有雨水截污挂篮,雨水截污挂篮固定连接于路缘石靠近下凹式绿地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截污挂篮的底部设有滤网。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玲周杰民周丽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