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横梁结构、座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000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横梁结构、座椅及汽车,用以解决汽车追尾事故中,近似刚性的座椅横梁使得乘员躯干回弹较快,导致乘员躯干和头部之间移动的位移较大,从而使得乘员颈部容易受到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平行设置于汽车座椅横梁上的多个可压缩结构,每个可压缩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设置于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垂直的第三板状结构,每个第一板状结构均与汽车座椅横梁连接;与每个第二板状结构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压缩结构在汽车追尾事故中能够压溃吸能,减缓乘员躯干回弹趋势,进而缩小乘员躯干和头部相对位移,降低乘员颈部的受伤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横梁结构、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近些年,后碰工况中汽车座椅对头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对保护乘员颈部在汽车后碰中的伤害情况有严格的要求。汽车座椅横梁起到增强座椅强度的作用,但不可忽略的是在汽车追尾事故中,近似刚性的座椅横梁使得乘员躯干回弹较快,进而导致乘员躯干和头部之间移动的位移较大,增加了乘员颈部受伤害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横梁结构、座椅及汽车,用以解决汽车追尾事故中,近似刚性的座椅横梁使得乘员躯干回弹较快,导致乘员躯干和头部之间移动的位移较大,从而使得乘员颈部容易受到伤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横梁结构,包括:平行设置于汽车座椅横梁上的多个可压缩结构,每个所述可压缩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垂直的第三板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均与所述汽车座椅横梁连接;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板状结构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结构。其中,上述座椅横梁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结构,每个所述可压缩结构的第一板状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结构与所述汽车座椅横梁连接。其中,所述可压缩结构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结构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结构的强度。其中,所述可压缩结构的材质为铁,所述第一加强板结构及所述第二加强板结构的材质为钢。其中,每个所述可压缩结构为工字型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结构及所述第二加强板结构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可压缩结构贴合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横梁结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横梁结构,在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时,乘员和座椅产生相对运动,第一加强板结构受到挤压,呈工字型结构的可压缩结构压溃吸能,减缓乘员躯干回弹趋势,进而缩小乘员躯干和头部相对位移,降低了乘员颈部的受伤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横梁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横梁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横梁结构与座椅骨架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板状结构,12-第二板状结构,13-第三板状结构,2-第一加强板结构,3-第二加强板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解决汽车追尾事故中,近似刚性的座椅横梁使得乘员躯干回弹较快,导致乘员躯干和头部之间移动的位移较大,从而使得乘员颈部容易受到伤害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横梁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平行设置于汽车座椅横梁上的多个可压缩结构,每个所述可压缩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11和第二板状结构1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垂直的第三板状结构13,每个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均与所述汽车座椅横梁连接;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结构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板状结构13分别与第一板状结构11和第二板状结构12连接,构成工字型结构,上述可压缩结构能够在汽车追尾事故中提供沿工字型竖边方向的压溃吸能效果。进一步地,第一板状结构11、第二板状结构12及第三板状结构13均为铁片,降低了可压缩结构的成本,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同时,为使该可压缩结构提供更好的压溃性能,铁片的厚度不小于1.5mm,铁片的长度不小于18mm,另外,第一板状结构11和第二板状结构12之间的间距可具体为50mm。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横梁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结构3,每个所述可压缩结构的第一板状结构11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结构3与所述汽车座椅横梁连接。本技术的座椅横梁结构,在座椅横梁上焊接第二加强板结构3,然后将每个可压缩结构的第一板状结构11焊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结构3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上述可压缩结构分别与第一加强板结构2和第二加强板结构3连接在一起,且第一加强板结构2和第二加强板结构3的强度大于所述可压缩结构的强度,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横梁结构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前提下,能够提供很好的压溃性能。具体的,所述第一加强板结构2及所述第二加强板结构3的材质为钢。另外,由于每个可压缩结构的三个板状结构连接构成工字型结构,工字型结构两端的板状结构能够方便地与第一加强板结构和第二加强板结构进行牢固连接。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当汽车受到后面冲击时,由于惯性的存在,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乘员与汽车座椅发生相对运动而对座椅有挤压作用,乘员通过压缩座椅靠背的发泡间接地与可压缩结构作用使得可压缩结构压溃吸能,有效降低乘员颈部所受伤害。相应的由于本实用型实施例的座椅横梁结构应用于座椅,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横梁结构,其中,上述座椅横梁结构的实施例均适用于该座椅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相应的由于本实用型实施例的座椅应用于汽车,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其中,上述座椅的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横梁结构、座椅及汽车,在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时,乘员和座椅产生相对运动,第一加强板结构受到挤压,呈工字型结构的可压缩结构压溃吸能,减缓乘员躯干回弹趋势,进而缩小乘员躯干和头部相对位移,降低了乘员颈部的受伤程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于汽车座椅横梁上的多个可压缩结构,每个所述可压缩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11)和第二板状结构(1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垂直的第三板状结构(13),每个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均与所述汽车座椅横梁连接;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结构(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行设置于汽车座椅横梁上的多个可压缩结构,每个所述可压缩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11)和第二板状结构(1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垂直的第三板状结构(13),每个所述第一板状结构(11)均与所述汽车座椅横梁连接;以及
与每个所述第二板状结构(12)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结构(3),每个所述可压缩结构的第一板状结构(11)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结构(3)与所述汽车座椅横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伟李新董传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