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654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包括厢体本体,该厢体本体包括前板,与该前板连接的左侧板、右侧板、上板和底板,与该左侧板和右侧板活动连接的厢门,所述厢体本体的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一,所述耐磨筋条一平行于所述底板,均匀分布在所述厢体本体的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所述底板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二,所述耐磨筋条二的前端指向车头,后端指向车尾,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了货物对厢体造成冲击的问题,保护厢体免遭破坏,提高了厢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解决了厢式运输车装卸货物时比较麻烦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厢体制造
,特别是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
技术介绍
现在的厢式运输车,其外外表面是一层钢板,内层是整体结构钢架,这样的厢体结构,外层厢体与内部框架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的。厢式运输车往往运输的是包装物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物料会对厢体造成冲撞,久了久之,厢体会由于长期受到冲撞而变形,甚至破裂,这时就不得不更换外层厢体,而更换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对厢体的使用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在装卸货物时,由于物料跟底板和侧板间隙很小,叉车叉载货物时很不方便,需要对物料进行临时起翘,然后塞垫木才能完成装卸,操作起来极为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主要解决货物对厢体造成冲击的问题,保护厢体免遭破坏,提高厢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解决了厢式运输车装卸货物时比较麻烦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包括厢体本体,该厢体本体包括前板,与该前板连接的左侧板、右侧板、上板和底板,与该左侧板和右侧板活动连接的厢门,所述厢体本体的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一,所述耐磨筋条一平行于所述底板,均匀分布在所述厢体本体的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所述底板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二,所述耐磨筋条二的前端指向车头,后端指向车尾,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上。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在厢体本体的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设置耐磨筋条一,货物在厢体内发生移动而对厢体造成冲撞时,由于耐磨筋条一的存在,可以缓冲大部分冲击力,进而保护厢体免遭冲击破坏,在此过程中,耐磨筋条的材料选择很重要,既要耐磨防滑性能好,又要有足够的强度来缓冲冲击力,本技术选用废旧橡胶轮胎或橡胶轮胎作耐磨筋条一和耐磨筋条二的材料;此外,由于耐磨筋条一是平行于所述底板等高排列且均匀分布,通过每条耐磨筋条一之间的间距,可以方便抓盘式装卸车装卸货物,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底板上设置耐磨筋条二,一是防止货物滑动而影响厢式运输车运输;二是提高底板的耐磨能力,一般厢体磨损最严重的部分是底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底板很容易因磨损而破裂从而失效,而更换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对厢体的使用造成较大影响,从成本上考虑,设置的耐磨筋条投入成本低,经久耐用,能保护底板不被磨损;三是由于耐磨筋条二的前端指向车头,后端指向车尾,形成的间隙方便叉车叉入完成装卸货物,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所述耐磨筋条一的宽度为2-20cm,高度为1-8cm,每条耐磨筋条一之间的间距为10-20cm,等高排列在所述厢体本体的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进一步,所述耐磨筋条一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者为长方形。进一步,所述耐磨筋条一的横截面为弧形或者为圆形,作为优选,耐磨筋条一缓冲冲击力的能力更好。进一步,所述耐磨筋条二的宽度为2-20cm,高度为1-8cm,每条耐磨筋条二之间的间距为10-20cm,等高排列在所述底板的内壁上。进一步,所述耐磨筋条二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者为长方形,或者为弧形。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要解决货物对厢体造成冲击的问题,保护厢体免遭破坏,提高厢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解决了厢式运输车装卸货物时比较麻烦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使本技术的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耐磨筋条一分布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的耐磨筋条二分布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厢体本体,2为左侧板,3为底板,4为耐磨筋条一,5为耐磨筋条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包括厢体本体1,该厢体本体1包括前板,与该前板连接的左侧板2、右侧板、上板和底板3,与该左侧板2和右侧板活动连接的厢门,所述厢体本体1的前板、左侧板2、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一4,所述耐磨筋条一4平行于所述底板3,均匀分布在所述厢体本体1的前板、左侧板3、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所述底板3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二5,所述耐磨筋条二5的前端指向车头,后端指向车尾,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3上;所述耐磨筋条一4的宽度为2-20cm,高度为1-8cm,每条耐磨筋条一4之间的间距为10-20cm,等高排列在所述厢体本体1的前板、左侧板2、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所述耐磨筋条一4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者为长方形,所述耐磨筋条一4的横截面为弧形或者为圆形,所述耐磨筋条二5的宽度为2-20cm,高度为1-8cm,每条耐磨筋条二5之间的间距为10-20cm,等高排列在所述底板3的内壁上,所述耐磨筋条二5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者为长方形,或者为弧形。在厢体本体1的前板、左侧板2、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设置耐磨筋条一4,货物在厢体内发生移动而对厢体造成冲撞时,由于耐磨筋条一4的存在,可以缓冲大部分冲击力,进而保护厢体免遭冲击破坏,在此过程中,耐磨筋条的材料选择很重要,既要耐磨防滑性能好,又要有足够的强度来缓冲冲击力,本技术选用废旧橡胶轮胎或橡胶轮胎作耐磨筋条一4和耐磨筋条二5的材料;此外,由于耐磨筋条一4是平行于所述底板3等高排列且均匀分布,通过每条耐磨筋条一4之间的间距,可以方便抓盘式装卸车装卸货物,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底板上设置耐磨筋条二5,一是防止货物滑动而影响厢式运输车运输;二是提高底板3的耐磨能力,一般厢体磨损最严重的部分是底板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底板3很容易因磨损而破裂从而失效,而更换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对厢体的使用造成较大影响,从成本上考虑,设置的耐磨筋条投入成本低,经久耐用,能保护底板3不被磨损;三是由于耐磨筋条二5的前端指向车头,后端指向车尾,形成的间隙方便叉车叉入完成装卸货物,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包括厢体本体(1),该厢体本体(1)包括前板,与该前板连接的左侧板(2)、右侧板、上板和底板,与该左侧板(2)和右侧板活动连接的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本体(1)的前板、左侧板(2)、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一(4),所述耐磨筋条一(4)平行于所述底板(3),均匀分布在所述厢体本体(1)的前板、左侧板(2)、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所述底板(3)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二(5),所述耐磨筋条二(5)的前端指向车头,后端指向车尾,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包括厢体本体(1),该厢体本体(1)包括前板,与该前板连接的左侧板(2)、右侧板、上板和底板,与该左侧板(2)和右侧板活动连接的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本体(1)的前板、左侧板(2)、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一(4),所述耐磨筋条一(4)平行于所述底板(3),均匀分布在所述厢体本体(1)的前板、左侧板(2)、右侧板和厢门的内壁上,所述底板(3)设有若干根耐磨筋条二(5),所述耐磨筋条二(5)的前端指向车头,后端指向车尾,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运输车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筋条一(4)的宽度为2-20cm,高度为1-8cm,每条耐磨筋条一(4)之间的间距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李自云段小玉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运力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