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153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其中前车架包括一第一车架部、一第二车架部和一固定器,第一车架部和第二车架部以可相对滑动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因此前车架可以伸长和缩短用以调整车架长度;后车架包括一后上叉、一后下叉和一立管,其中后上叉的后端和后下叉的后端互相连接在一起用以供后轮组组装,后上叉的前端藉由一第一连接器可拆装地连接于立管靠近上端的位置,后下叉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立管靠近下端的位置,因此后车架可以由一使用位置旋转至一收折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折叠和调整尺寸,具有减少材积、方便携带以及适合不同身材的使用者骑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车架,特别是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可以旋转折叠和调整尺寸,具有减少材积、方便携带以及适合成人或小孩等不同身材的使用者骑乘的优点。
技术介绍
在提倡健康与环保的观念之下,自行车运动已成为最受现代人欢迎的运动之一,在此风气的带动之下自行车相关产业亦正在蓬勃发展之中。由于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的功能不再以代步为主,为了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争取市占率,自行车制造商不断地改良自行车的设计,依据用途自行车的种类大致上可区分为运动和休闲两大类。除了以运动为目的骑乘自行车之外,目前已有许多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更近一步地改用自行车作为日常的代步工具,另一面,由于自行车专用道路的普遍设置,以及周休二日的实施,许多人更会在开车至外地旅行时同时携带自行车以作为休闲的工具之一;因此,为了能够更方便地携带及收纳自行车,业者提出了可折叠的自行车,以便使用者能够容易且方便地携行和收纳自行车。在已公告第453962号的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可折叠脚踏车」,其中揭露了一种可折叠式脚踏车,该可折叠式脚踏车包含一前骨架和一后骨架,该前、后骨架以一非重叠之方式接合在一起,除了在位于座位支管之上或附近之折叠及系结点以外,再者,该前、后骨架之方位被设计成它们之间的虚线可以向前或向后突出而不会接触任一该骨架,除了该前、后骨架被衔接并固定在一起使该脚踏车位在一运作骑乘状态之时。前述已公告的可折叠脚踏车虽然可以折叠在一起,但是无法调整前轮轴和后轮轴之间的距离,换言之,前述的可折叠脚踏车可以透过折叠的方式减小体积,实现方便携带的目的,但是却不能任意的调整脚踏车的尺寸以适合不同身材的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解决习知自行车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旋转折叠,又能调整脚踏车尺寸的自行车车架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该前车架包括一第一车架部、一第二车架部和一固定器,该第一车架部和第二车架部以可相对滑动的关系组合在一起,令该第一车架部能相对于该第二车架部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该固定器可以将该第一车架部和该第二车架部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固定位置以及从该固定位置释放;该后车架包括一后上叉、一后下叉和一立管,该第二车架部的一端和该立管连接,其中后上叉的后端和后下叉的后端互相连接在一起用以供一后轮组组装,该后上叉的前端藉由一第一连接器可拆装地连接于该立管靠近上端的位置,该后下叉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立管靠近下端的位置。进一步地,该第二车架部是一种中空的管体,该第一车架部是可以沿着该第二车架部的管体的轴线方向滑动的管件。进一步地,该固定器是一种快拆构造,该固定器穿过该第一车架部和该第二车架部的横断面,该固定器可以将该第一车架部的侧壁朝向该第二车架部的方向迫紧,用以将该第一车架部和该第二车架部紧紧地夹在一起。进一步地,该第一车架部具有一狭长型的穿孔,该固定器包括一第三拉杆和一第三凸轮拨杆,该固定器的该第三拉杆穿过该第二车架部的横断面以及该第一车架部的该狭长型的穿孔,该第三拉杆的前端穿出该第二车架部的外侧,在该第三拉杆的前端枢设有该第三凸轮拨杆,该第三拉杆的尾端穿出该第二车架部的外侧,在该第三拉杆的尾端设有可转动的一第三螺帽,该第三凸轮拨杆包含一第三凸轮和连接于该第三凸轮的一第三凸轮拨杆,该第三凸轮的偏心轴枢设于该第三拉杆的前端。进一步地,该第一连接器包含一第一拉杆、一第一凸轮拨杆、一枢接座和一枢接耳;其中该枢接座固定设置于该立管靠近上端的位置,该枢接耳固定设置于该后上叉的前端,该第一拉杆以松配合的方式横向贯穿该枢接耳和该枢接座,该第一拉杆的尾端螺接有可转动的一第一螺帽,该第一螺帽位于该枢接耳的外侧,该第一拉杆的前端穿出该枢接耳的另一侧,该第一凸轮拨杆包含一第一凸轮和连接于该第一凸轮的一第一拨杆,该第一凸轮的偏心轴枢设于该第一拉杆的前端,该第一凸轮拨杆可拨动至一锁固位置,藉由该第一凸轮及该第一螺帽将该枢接耳朝向该枢接座的方向迫紧,该第一凸轮拨杆可拨动至一解锁位置,令该第一凸轮及该第一螺帽不会迫紧该枢接耳。进一步地,该立管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一轴座,该后下叉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一轴套,该轴套之轴心设有一转轴,该轴套藉由该转轴可转动地枢接于该轴座。进一步地,该第二车架部包括一加强杆,该加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该立管靠近下端的位置,该加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该第二车架部的下侧,该立管、该第二车架部和该加强杆构成一种三角形结构。因此,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了解,本技术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可以容易地旋转折叠和调整尺寸,具有减少材积、方便携带以及适合不同身材的使用者骑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图,绘示第一车架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形。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图,绘示第一车架滑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形。图3a是图1在III-III位置的的断面构造图,绘示固定器在迫紧位置的情形。图3b是图3a的另一动作示意图,绘示固定器在释放位置的情形。图4是本技术局部构造图,绘示第二连接器的构造。图5a是图1在V-V位置的局部构造图,绘示第一连接器在锁固位置的情形。图5b是图5a的另一动作示意图,绘示第一连接器在解锁位置的情形。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绘示后车架旋转折叠收合的情形。图7a是本技术枢接器的一实施例的构造图,绘示枢接器在锁固位置的情形。图7b是本技术枢接器的一实施例的构造图,绘示枢接器在解锁位置的情形。附图标记A、前车架,B、后车架,W2、后轮组,10、第一连接器,21、第一拉杆,211、尾端,22、第一凸轮拨杆,221、第一凸轮,222、第一拨杆,23、枢接座,24、枢接耳,241、缺口,25、第一螺帽,30、第一车架部,31、狭长型的穿孔,32、头管,33、前叉,34、把手管,40、第二车架部,50、固定器,51、第三拉杆,52、第三凸轮拨杆,511、第三螺帽,521、第三凸轮,60A、后上叉,60B、后下叉,70、立管,72、座管,73、加强杆,74、大齿盘座,80、第二连接器,81、轴座,82、转轴,83、轴套,90、枢接器,91、第一翼板,911、第一缺口,912、旋转轴,92、第二翼板,921、第二缺口,93、枢轴,94、第二拉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该前车架包括一第一车架部、一第二车架部和一固定器,该第一车架部和第二车架部以可相对滑动的关系组合在一起,令该第一车架部能相对于该第二车架部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该固定器可以将该第一车架部和该第二车架部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固定位置以及从该固定位置释放;该后车架包括一后上叉、一后下叉和一立管,该第二车架部的一端和该立管连接,其中后上叉的后端和后下叉的后端互相连接在一起用以供一后轮组组装,该后上叉的前端藉由一第一连接器可拆装地连接于该立管靠近上端的位置,该后下叉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立管靠近下端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该前车架包
括一第一车架部、一第二车架部和一固定器,该第一车架部和第二车架部以可相对滑动的
关系组合在一起,令该第一车架部能相对于该第二车架部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
滑动,其中该固定器可以将该第一车架部和该第二车架部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固定位置以及
从该固定位置释放;该后车架包括一后上叉、一后下叉和一立管,该第二车架部的一端和该
立管连接,其中后上叉的后端和后下叉的后端互相连接在一起用以供一后轮组组装,该后
上叉的前端藉由一第一连接器可拆装地连接于该立管靠近上端的位置,该后下叉的前端可
转动地连接于该立管靠近下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
二车架部是一种中空的管体,该第一车架部是可以沿着该第二车架部的管体的轴线方向滑
动的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
定器是一种快拆构造,该固定器穿过该第一车架部和该第二车架部的横断面,该固定器可
以将该第一车架部的侧壁朝向该第二车架部的方向迫紧,用以将该第一车架部和该第二车
架部紧紧地夹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
一车架部具有一狭长型的穿孔,该固定器包括一第三拉杆和一第三凸轮拨杆,该固定器的
该第三拉杆穿过该第二车架部的横断面以及该第一车架部的该狭长型的穿孔,该第三拉杆
的前端穿出该第二车架部的外侧,在该第三拉杆的前端枢设有该第三凸轮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峻甫
申请(专利权)人:速铼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