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2869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包括中间设置有第一排气空腔的上盖板、中间设置有螺杆空腔的下盖板、设置有空气空腔和进水孔的进水排气组件、中间设置有第二排气空腔的连接螺杆和中间设置有出水空腔的出水管;进水排气组件安装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且通过焊接连接;该进水排气组件内还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分别连接空气空腔;连接螺杆固定于下盖板上通过螺纹连接;出水管从上至下分别贯穿进水排气组件、下盖板和连接螺杆后,下端伸出连接螺杆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在缸体上加工一个工艺孔即可实现在做水压试验时同时进水和排气的目的,避免在缸体上多开工艺螺孔,从使用情况看非常理想,达到了试验目标及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压试验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做缸体的水压试验时要在缸体上加工2个工艺螺孔,分别用于进水和排气。在试验结束后,这2个工艺螺孔要被重新堵上。有的缸体较小,只能加工一个孔,这样就给我们的试验增加了难度,甚至没办法进行试验。为了保证缸体(如汽轮机汽缸、泵壳等)的气密性,缸体在精加工结束后要做水压试验,将缸体上下半合并,各管口用堵板密封,在缸体上开进水孔和排气孔,进水孔用于将自来水打入缸体内腔,排气孔用于将缸体内腔的空气排出(排气孔应在缸体的最上方加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排尽缸体内腔的空气),空气排空后再接压力表,并继续往缸体内泵水,保持缸体内有一定的压力,观察一段时间,缸体不漏水即证明缸体气密性合格。有的缸体比较小,在做水压试验时只能开一个孔,这个孔既要进水又要排空气,还要接压力表,需要一孔多用。中国专利CN103558090A公开了一种大直径承压管道单个接缝处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固定环(2)、顶固件(3)、承压钢圈(5)、进水装置(6)、排气装置(7)以及独立设置的密封圈(4);所述顶固件(3)包括顶板(31)以及紧固螺栓(35),所述顶板(31)设置在所述承压钢圈(5)的内壁上,所述紧固螺栓(3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顶板(31)上,另一端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螺帽(34);所述内固定环(2)通过所述紧固螺栓(35)以及螺帽(34)固定在所述承压钢圈(5)的内部;所述进水装置(6)包括第一顶板(61)、第一套管(62)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顶板(61)固定设置在所述承压钢圈(5)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套管(6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61)上,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顶板(61)、密封圈(4)以及所述承压钢圈(5)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管(62)的内部相通的第一孔;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套管(62)之间设有压力表;所述排气装置(7)包括第二顶板(71)以及第二套管(72);所述第二顶板(71)固定设置在所述承压钢圈(5)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套管(7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板(11)上,另一端设有密封装置(73);所述第二顶板(71)、密封圈(4)以及所述承压钢圈(5)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管(72)的内部相通的第二孔。该技术方案主要解决的是道单个接缝处的水压试验,检查合格是指管道内无异物、管道接口无破损以及橡胶圈无变形且无断裂的问题,而不是检查缸体的水压试验。中国专利CN202350993U公开了一种液力推动水压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它设四根支撑柱(8)连下平台(7)及上托板(3)构成支撑框架,下平台上嵌有下压力盘(4),该压力盘外设挡水圈(15),该下平台下连接水斗(6),上述下压力盘中间设试压管(16),该管引出接水斗;本装置的上部装饰罩(13)内设液压缸(14),缸体装在上述的上托板(3)上,缸体上部设有液压接头(1),缸内有活塞(12),活塞穿过上托板,其下部连压力盘(9),该压力盘的位置在上托板与下平台之间;在上托板的外侧装压力表,上述表经管路连泵站及液压缸。该技术方案对多种口径的阀门进行测试,并没有解决缸体水压试验一孔多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一个装置来满足一孔多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压试验时要在缸体上加工2个工艺螺孔,而缸体较小,只能加工一个孔,这样就给我们的试验增加了难度,甚至没办法进行试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中间设置有第一排气空腔的上盖板、中间设置有螺杆空腔的下盖板、设置有空气空腔和进水孔的进水排气组件、中间设置有第二排气空腔的连接螺杆和中间设置有出水空腔的出水管;所述进水排气组件安装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且通过焊接连接;该进水排气组件内还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分别连接空气空腔;所述连接螺杆固定于下盖板上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管从上至下分别贯穿进水排气组件、下盖板和连接螺杆后,下端伸出连接螺杆底部。在此基础上,所述中间设置有第一排气空腔的上盖板整体形状为以自身中心线对称的凸型体,所述第一排气空腔设置于凸型体中间,且以凸型体的中心线对称。在此基础上,所述设置有空气空腔和进水孔的进水排气组件整体为长方体,且以自身水平中心线为对称体。在此基础上,所述的进水排气组件的进水孔设置在长方体一侧,且以长方体的水平中心线成轴对称。在此基础上,所述进水排气组件的空气空腔分为上空气空腔和下空气空腔,该上空气空腔设置于长方体上面,下空气空腔设置于长方体下面;所述下空气空腔上设置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进水孔连通,该第一通孔上连接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上空气空腔连通。在此基础上,所述进水孔设置为3个部分,分别为初进水段、中进水段和顶端;所述初进水段与中进水段贯通连接,中进水段和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初进水段的孔径大于中进水段的孔径,且初进水段的长度短于中进水段的长度。在此基础上,所述中间设置有螺杆空腔的下盖板整体为长方体,且以自身中心线为对称体;所述螺杆空腔以该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此基础上,所述中间设置有第二排气空腔的连接螺杆整体呈“中”字型,包括螺杆头、螺杆身和螺杆尾,该螺杆头、螺杆身和螺杆尾一体成型,且以自身中心线成轴对称;所述第二排气空腔以该中心线也成轴对称设置。在此基础上,所述螺杆身和螺杆尾之间设置有固定平台,该固定平台与螺杆身和螺杆尾一体成型,该固定平台的宽度短于螺杆身的宽度且长于螺杆尾的宽度,三者总体呈“阶梯”状。在此基础上,所述中间设置有出水空腔的出水管整体为长方体,且以自身中心线成轴对称;所述出水空腔以该中心线也成轴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进水排气组件、连接螺杆和出水管,部件简单,且只需在缸体上加工一个工艺孔即可实现在做水压试验时同时进水和排气的目的,避免在缸体上多开工艺螺孔,从使用情况看非常理想,达到了试验目标及要求,解决了做缸体的水压试验时要在缸体上加工2个工艺螺孔,分别用于进水和排气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水流进入缸体腔室,由于空气比重比水轻,水进入后就将空气从出水管与连接螺杆之间的缝隙挤出,进入“下空气腔室”,再从上下空气腔室之间的2个通孔进入“上空气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设置有第一排气空腔(10)的上盖板(1)、中间设置有螺杆空腔(30)的下盖板(3)、设置有空气空腔和进水孔(23)的进水排气组件(2)、中间设置有第二排气空腔(40)的连接螺杆(4)和中间设置有出水空腔(50)的出水管(5);所述进水排气组件(2)安装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3)之间,且通过焊接连接;该进水排气组件(2)内还设置有第一通孔(241)和第二通孔(242),且分别连接空气空腔;所述连接螺杆(4)固定于下盖板(3)上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管(5)从上至下分别贯穿进水排气组件(2)、下盖板(3)和连接螺杆(4)后,下端伸出连接螺杆(4)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设置有第一
排气空腔(10)的上盖板(1)、中间设置有螺杆空腔(30)的下盖板(3)、设置
有空气空腔和进水孔(23)的进水排气组件(2)、中间设置有第二排气空腔(40)
的连接螺杆(4)和中间设置有出水空腔(50)的出水管(5);所述进水排气组
件(2)安装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3)之间,且通过焊接连接;该进水排气
组件(2)内还设置有第一通孔(241)和第二通孔(242),且分别连接空气空腔;
所述连接螺杆(4)固定于下盖板(3)上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管(5)从上
至下分别贯穿进水排气组件(2)、下盖板(3)和连接螺杆(4)后,下端伸出连
接螺杆(4)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中间设置有第一排气空腔(10)的上盖板(1)整体形状为以自身中心线对称
的凸型体,所述第一排气空腔(10)设置于凸型体中间,且以凸型体的中心线对
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设置有空气空腔和进水孔(23)的进水排气组件(2)整体为长方体,且以自
身水平中心线为对称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进水排气组件的进水孔(23)设置在长方体一侧,且以长方体的水平中心线
成轴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缸体水压试验专用进水与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进水排气组件(2)的空气空腔分为上空气空腔(21)和下空气空腔(22),该
上空气空腔(21)设置于长方体上面,下空气空腔(22)设置于长方体下面;所
述下空气空腔(22)上设置第一通孔(241),该第一通孔(241)与进水孔(23)
连通,该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长政郁盛楠刘红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通灵流体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