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显波专利>正文

一种茶叶的压制模具及其压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2861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的压制模具及其压制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粒重均匀、形状好且压制效率高的茶叶压制模具及其压制方法,其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压制块、腔体;腔体内边缘形状分别与上模具、下模具、压制块的外边缘的形状相匹配,在上模具下方、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内凹,上、下模具之间的内凹的形状相配合,合在一起形成闭合腔,上模具、下模具和压制块叠加高度与腔体高度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制备而得的茶体重量均匀、误差小、形状好且压制效率高,而且一次性可压制多粒茶体,小到2克大到1000克以上的圆球形茶均能满足生产要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同时丰富了茶文化,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压制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的压制模具及其压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茶的压制形状呈多样化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七子饼茶、沱茶或者是砖茶等,小金沱每粒重2克,是世界上最小普洱茶,小金沱为圆球形,的压制设备较为简单落后,基本上还处于人工搓揉而成或者是一个模具压制一粒,生产效率特别低下,由于圆球形茶的形状独特性和个体较小,采用大条茶压制后茶叶细碎,影响了茶叶的饮用品质,成批量的生产圆球形茶的模具则未见报道或使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751938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普洱茶压制模具组”,它包括圆柱形的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套筒,所述上模具、下模具的直径相同,并且上模具的下端中央和下模具的上端中央分别设有一半球形空洞,将普洱茶压制成球形,所述上下模具的外径与半球的直径之间相差2-6毫米;所述套筒为空心圆柱形,上模具、下模具的外径与套筒的同径相匹配。该专利技术技术仍是单个模具,一次仅能压制出一粒,即使多个一起使用,茶叶的称重也需要一粒一料完成或者靠操作人员的长期工作经验凭感觉进行称重,工作量繁重,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粒重均匀、形状好且压制效率高的茶叶压制模具及其压制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的压制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压制块、腔体,腔体内边缘形状分别与上模具、下模具、压制块的外边缘的形状相匹配,在上模具下方、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内凹,上、下模具之间的内凹的形状相配合,合在一起形成闭合腔,上模具、下模具和压制块叠加高度与腔体高度一致。优选的,所述的上、下模具上的内凹相互连在一起,所述内凹相互之间的间隔在1-1.5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内凹呈半圆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凹表面覆盖有薄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模具与液压设备相连接。一种使用上述的茶叶的压制模具的压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要压制的茶叶喷洒纯净水搅拌均匀,回潮至茶叶含水量10-15%;b.将回潮的茶叶放到蒸台隔水蒸1-3分钟,温度控制在50℃~200℃,将茶叶蒸软至茶叶果胶质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粘合,茶叶含水量10%-20%,备用;c.将蒸制好的茶叶按计算好的重量称好后直接倒入压制模具的模具腔内的下模具上方,模具腔内的茶叶摊平,模具腔内的茶叶密度均匀,装入上模具和压制块,移至液压设备液压杆的下方;d.启动液压设备,液压杆将压制块压至与模具腔高度齐平位置后,调整压制时间,稳定压力,再保持压力1.5-6分钟;e.将上、下模具和压制块从模具腔内取出,脱模,打开上、下模具,取出压制好的圆球形茶,放入晾晒框内晒干或者烤房烘干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压制时间为30~60秒,保持压力时间为2-4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直径为2.5mm重7g的圆球形茶压制时间为30秒;直径为5mm重10g的圆球形茶压制时间为40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烤房烘干,烤房的温度控制在40℃-60℃,烘干时间为8~14小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烤房烘干,烤房的温度控制在50℃,烘干时间为12小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茶叶的压制方法,在压制茶体时,先将茶叶洒水回潮后再蒸制达到设计的参数时,根据一次压制茶体颗粒数以及每颗圆球的重量计算出一次投料的重量,进行称量好后备用,将下模具套在腔体的底部,将称量好的茶叶倒入腔体,均匀腔体内茶叶的铺设厚度,保证铺设的密度均匀,将上模具压下,再在上模具的上方放置压制块,将铺设好茶叶的模具置于液压设备的压杆下方,启动液压设备,30-60秒将压制块压至腔体齐平的位置后,保持3-5分钟的时间即可,为了方便胶模,可分别在上、下模具上铺设薄膜,脱模时将覆盖在模具表面的薄膜取下,即可将压制好的茶体和模具分离。上、下模具上的内凹相互连在一起,相互之间的间隔在1-1.5mm,这样在压力作用下,较长的茶叶在间隔处被切断,而不会由于压制茶叶叶条长而存在架空导致茶体与茶体之间的重量过于悬殊,造成次品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制备而得的茶体重量均匀、误差小、形状好且压制效率高,一次性可压制多粒茶体,小到2克大到1000克以上的圆球形茶均能满足生产要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同时丰富了茶文化,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腔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腔体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具下方的内凹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具结构示意图。图中,1-腔体,2-上模具,3-下模具,4-压制块,5-内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茶叶的压制模具,包括上模具2、下模具3、压制块4、腔体1,腔体1内边缘形状分别与上模具2、下模具3、压制块4的外边缘的形状相匹配,且相互之间无间隙或间隙小于2mm,在上模具2的下方、下模具3的上方均设置有内凹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内凹呈半圆形,上、下模具之间的半圆形的内凹的位置相互对应,合在一起形成圆球形的闭合腔,上、下模具上的半圆形内凹相互连在一起,所述半圆形内凹相互之间的间隔在1-1.5m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半圆形内凹的直径大小可以根据茶叶的不同和需要的尺寸规格不同灵活调整半圆形内凹的直径大小、深浅;另外,在实际中生产中,还可以将内凹调整为其他形状,比如:椭圆形,矩形、梯形、圆角矩形、多边形、心形、梅花形等等,只需上、下模具之间的内凹相互匹配即可,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一种使用上述的茶叶的压制模具的压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要压制的茶叶喷洒纯净水搅拌均匀,回潮至茶叶含水量10-15%,优选的茶叶含水量为12%,显然此时茶叶的含水量还可以为其他数值,比如:10%、11%、13%、14%、15%等等;b.将回潮的茶叶放到蒸台隔水蒸1-3分钟,蒸的温度控制在50℃~200℃,将茶叶蒸软至茶叶果胶质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粘合,茶叶含水量10%-20%,备用;优选的将回潮的茶叶放到蒸台上隔水蒸2分钟,蒸的温度控制在100℃,将茶叶蒸软至茶叶果胶质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粘合,蒸后茶叶的含水量为15%;显然根据茶叶的品质和种类不同,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的压制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压制块、腔体,其特征在于,腔体内边缘形状分别与上模具、下模具、压制块的外边缘的形状相匹配,在上模具下方、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内凹,上、下模具之间的内凹的形状相配合,合在一起形成闭合腔,上模具、下模具和压制块叠加高度与腔体高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的压制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压制块、腔体,其特征在
于,腔体内边缘形状分别与上模具、下模具、压制块的外边缘的形状相匹配,
在上模具下方、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内凹,上、下模具之间的内凹的形状相配
合,合在一起形成闭合腔,上模具、下模具和压制块叠加高度与腔体高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模
具上的内凹相互连在一起,所述内凹相互之间的间隔在1-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的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内凹呈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的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凹表面覆盖有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与液
压设备相连接。
6.使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的压制模具的压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将要压制的茶叶喷洒纯净水搅拌均匀,回潮至茶叶含水量10-15%;
b.将回潮的茶叶放到蒸台隔水蒸1-3分钟,温度控制在50℃~200℃,将
茶叶蒸软至茶叶果胶质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粘合,茶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显波赵磊周婉容
申请(专利权)人:周显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