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2471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变频器,包括供电电路、放大电路、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其输出的放大信号经第一滤波电路的滤波、混频电路的混频、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的放大滤波后输出至供电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均与供电电路输出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波变频器,在同一射频段实现二段降频电路本振频率(10.1GHZ及10.75GHZ)同时工作,提高产品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频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微波变频器
技术介绍
随着微波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用于处理微波信号之变频器也相对变得普通化,正常微波变频器由SWITCH电路及其他变频电路共同组成,且输出之各路信号为独立工作并需要专用的切换电路进行信号调配;因此本技术设计一种特殊的微波变频器,二段本振频率为10.1GHZ及10.75GHZ同时工作,无需SWITCH切换电路而造成产品信号损耗就能实现全频接收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微波变频器,在同一射频段实现二段降频电路本振频率(10.1GHZ及10.75GHZ)同时工作,提高产品稳定性。本技术的微波变频器,包括供电电路、放大电路、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其输出的放大信号经第一滤波电路的滤波、混频电路的混频、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的放大滤波后输出至供电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均与供电电路输出端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六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分别输入有H、V两组相互垂直的极化振子输入的卫星信号;所述卫星信号经过第一、第三场效应管放大后,经第二、第四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二级放大电路和第五、第六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三级放大电路进行逐级放大。进一步地,所述变频电路包括第一起振电路效应管、第二起振电路效应管、>第一陶瓷振荡器和第二陶瓷振荡器;所述第一起振电路效应管与第一陶瓷振荡器电连接,且输出有10.75GHZ的振荡频率;所述第二起振电路效应管与第二陶瓷振荡器电连接,且输出有10.1GHZ的振荡频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由单独镜像抑制滤波器组成.进一步地,所述混频电路由两组SB201C混频器组成。进一步地,所述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由第一至第三中频放大器及电容滤波电路构成;所述第一中频放大器和第二中频放大器分别通过电容滤波电路输出至第三中频放大器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输入有13-18V直流电压;所述供电电路经稳压器稳压输出有+6V直流电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第六场效应管通过电阻与放大芯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电连接;所述供电电路输出端经各个衰减电路与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电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提出了一种微波变频器,在同一射频段实现二段降频电路本振频率(10.1GHZ及10.75GHZ)同时工作,无需SWITCH切换电路而造成产品信号损耗就能实现全频接收工作;产品特性固定,且不会因外围电路干扰和SWITCH切换电路造成产品信号损耗,提高产品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另外,变频电路及中频放大电路相互独立并同时工作,互不干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放大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变频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滤波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的混频电路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的供电电路原理图。图中:A-放大电路,B-变频电路,C-第一滤波电路,D-混频电路,E-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F-供电电路,Q1-第一场效应管,Q2-第二场效应管,Q3-第三场效应管,Q4-第四场效应管,Q5-第五场效应管,Q6-第六场效应管,Q7-第一起振电路效应管,Q8-第二起振电路效应管,DR1-第一陶瓷振荡器,DR2-第二陶瓷振荡器,BDF-单独镜像抑制滤波器,U1-放大芯片,U3-第一中频放大器,U4-第二中频放大器,U5-第三中频放大器,U6-稳压器,IC-SB201C混频器,AO-供电电路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的微波变频器,包括供电电路F、放大电路A、变频电路B、第一滤波电路C、混频电路D、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E;所述放大电路A其输出的放大信号经第一滤波电路C的滤波、混频电路D的混频、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E的放大滤波后输出至供电电路F;所述放大电路A、变频电路B、第一滤波电路C、混频电路D、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E均与供电电路F输出端AO电连接。所述放大电路A包括第一至第六场效应管Q1-Q6,提供适合的栅极偏压,保证高放管工作点的稳定;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分别输入有H、V两组相互垂直的极化振子输入的卫星信号;所述卫星信号经过第一、第三场效应管Q1、Q3放大后,经第二、第四场效应管Q2、Q4构成的第二级放大电路和第五、第六场效应管Q5、Q6构成的第三级放大电路进行逐级放大。所述变频电路B包括第一起振电路效应管Q7、第二起振电路效应管Q8、第一陶瓷振荡器DR1和第二陶瓷振荡器DR2;所述第一起振电路效应管Q7与第一陶瓷振荡器Q8电连接,且输出有10.75GHZ的振荡频率;所述第二起振电路效应管Q8与第二陶瓷振荡器DR2电连接,且输出有10.1GHZ的振荡频率。所述第一滤波电路C由单独镜像抑制滤波器BDF组成。所述混频电路D由两组SB201C混频器IC组成。所述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E由第一至第三中频放大器U3-U5及电容滤波电路构成;所述第一中频放大器U3和第二中频放大器U5分别通过电容滤波电路输出至第三中频放大器U5输入端。所述供电电路F包括稳压器U6;所述稳压器U6输入有13-18V直流电压;所述供电电路经稳压器U6稳压输出有+6V直流电压。所述第一至第六场效应管Q1-Q6通过电阻与放大芯片U1电连接。所述供电电路F输出端与放大电路A电连接;所述供电电路F输出端AO经各个衰减电路与变频电路B、第一滤波电路C、混频电路D、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E电连接。本技术的微波变频器工作原理,二段本振频率为10.1GHZ及10.75GHZ同时工作,电路具体工作是由供电电路F给产品各个电路提供供电电压后开始工作;馈源接收H、V(H、L)两组相互垂直卫星信号经两根相互垂直的探针传输至放大电路A逐级放大后经第一滤波电路C滤波(RF信号滤波成产品工作频率范围11.7GHZ-12.2GHZ);同时由变频电路B第一、第二起振电路场效应管Q1、Q7与第一、第二陶瓷振荡器DR1、DR2核振出本振频率LO,L-BAND频率为10.1GHZ,H-BAND频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放大电路、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其输出的放大信号经第一滤波电路的滤波、混频电路的混频、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的放大滤波后输出至供电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均与供电电路输出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放大电路、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其输出的放大信号经第一滤波电路的滤波、混频电路的混频、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的放大滤波后输出至供电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变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及第二滤波电路均与供电电路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六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分别输入有H、V两组相互垂直的极化振子输入的卫星信号;所述卫星信号经过第一、第三场效应管放大后,经第二、第四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二级放大电路和第五、第六场效应管构成的第三级放大电路进行逐级放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电路包括第一起振电路效应管、第二起振电路效应管、第一陶瓷振荡器和第二陶瓷振荡器;所述第一起振电路效应管与第一陶瓷振荡器电连接,且输出有10.75GHZ的振荡频率;所述第二起振电路效应管与第二陶瓷振荡器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宇昕何宏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