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0473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属于石油化工产业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本方法包括:(1)提取地震属性,然后根据工区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地震属性的种类和个数;(2)对第(1)步中所确定的所有地震属性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所有地震属性都在同一尺度[0,1]下;(3)建立沉积相类型分类,对各种沉积相类型分别进行标识,最后获得属性沉积类型标识;(4)确定属性证据体;(5)对步骤(4)获得的属性证据体进行计算,得到沉积相带划分结果m(Aij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产业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利用地质统计学进行相控建模逐渐成为研究的主流方向。相控建模也称为“两步法建模”。其第一步是指:利用地质统计学离散变量建模方法对不同沉积相引起的大范围非均质性进行模拟生成相模型,或者通过人工解释生成相模型,即“相建模”;第二步是指:在第一步生成相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合适的地质统计学连续变量建模方法对物性参数进行模拟,即“相控建模”。针对“两步法建模”的第一步“相建模”而言,目前生成相模型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地质统计学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算法生成,或者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生成“训练图像”;二是通过研究人员对沉积微相进行分析,人工解释得出相模式图。就第一种方式而言,无论是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还是多点地质统计学,它们都是通过随机算法采用测井数据参与模拟计算,因此相模型的生成速度快,但不能对单个相进行精细描述,这样就不能突出单个相的数据分布特征,而且它们生成多个实现,其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和多解性,尤其是在测井数据不充足的情况下,模拟的结果可信度会更加降低。对于第二种方式,研究人员根据地质构造和沉积模式结合地震、露头、钻井、测井等数据可以编制出相模式图,这种方式准确度高,但耗时长,工作量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能够快速的、准确性高地进行沉积相带划分。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1)提取地震属性,然后根据工区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地震属性的种类和个数;(2)对第(1)步中所确定的所有地震属性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所有地震属性都在同一尺度[0,1]下;(3)建立沉积相类型分类,对各种沉积相类型分别进行标识,最后获得属性沉积类型标识;(4)确定属性证据体;(5)对步骤(4)获得的属性证据体进行计算,得到沉积相带划分结果m(Aijl)。所述步骤(1)中提取地震属性是这样实现的:在有工区解释层位的情况下,沿解释层位提取地震属性,在没有工区解释层位的情况下,在研究目标区沿时间切片提取地震属性,所提取的地震属性包括:瞬时属性、频率属性、振幅属性、波形属性、能量属性。所述步骤(2)的标准化处理是采用min-max标准化处理方法实现的,具体如下: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属性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x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x’,其公式为:x’=(x-minA)/(maxA-minA)(即新数据=(原数据-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这样处理后,使得所有的地震属性都在同一尺度[0,1]下。所述步骤(3)是这样实现的:根据工区情况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类型划分,获得N种沉积类型;对这N种沉积类型分别进行标识,第一种标识为1,第二种标识为2,以此类推,第N种标识为N;分别对每个标准化处理后的地震属性进行沉积类型分类,即将每个标准化处理后的地震属性的值分段,将每一段与一种沉积类型对应,并将此段标识为对应的沉积类型的标识,这样完成对每个地震属性的属性沉积类型标识。所述步骤(4)是这样实现的:属性证据体就是上述第(3)步所获得的属性沉积类型标识,属性证据体的数据格式与提取的地震属性格式一致,即:提取的属性是沿层或者沿时间切片提取,因此数据排列是以线道号的方式排列的,线道的每个网格点上是地震属性值,在经过第(3)步的处理后,原来网格点上的地震属性值就变成了属性沉积类型标识,即1、2、3、4...N。所述步骤(5)是这样实现的:采用下面的公式对步骤(4)获得的属性证据体进行计算:M(Aij)=(1-kij)p(Aij)(1-kij)+kij*ϵij*q(Aij)---(5)]]>其中,i为线号,j为道号。kij=ΣAijl∈Fijl,Aijl∈FijlAijl∩Aijl=Φl=1nmijl(Aijl)mijl(Aijl),]]>其中,mijl(Aijl)为属性沉积类型标识;l为属性证据体的序号;p(Aij)=Σ∩l=1nAl=AAl∈Fmij1(Aij1)mij2(Aij2)···mijn(Aijn),q(Aij)=1nΣl=1nmijl(Aijl)]]>ε为证据的可信度,ϵij=e-kij~,]]>其中k~ij=1n(n-1)/2Σl=1nkij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D-S证据理论进行地震属性沉积相带划分,得出的结果是沉积相分布图。由于结合了人工解释的结果与算法的优化,本专利技术对比已有的技术,具有快速获得准确的相模式,又能降低结果多解性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步骤框图图2实现思路图3河流相三维地质模型图4正演地震振幅图5河流相三维地质模型切片图6(a)均方根振幅图6(b)瞬时相位图6(c)瞬时振幅图7计算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无论是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还是人工解释,都是从测井数据出发,如果研究工区内的测井数据不充足,其相模式结果的准确度就会不高。而地震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变化信息,所提取的地震属性则是确定性的,针对目标工区,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专家筛选,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在目标工区中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因此充分利用地震属性数据参与计算,既能快速的获得相模式,又加入人工解释能降低结果的多解性。D-S证据理论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不确定性的表示、量度和组合方面的优势受到广泛地重视,它允许人们对不精确、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建模,并进行推理。针对上述两种“相建模”方式的优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的、准确性高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相控建模及“两步法建模”中的第一步建模方法存在的不足,基于孙全提出的一种新证据理论的合成公式,对其进行改进,结合地震数据的特点进行计算公式推导,建立了地震多属性与沉积相模式的关系式,由此计算可以通过地震属性获得沉积相带的划分结果。以往使用D-S证据理论进行数据融合时,对存在的一个事件,通过不断加入证据进行信息融合,可以更加准确的判定改事件为真还是为假;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提取地震属性,然后根据工区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地震属性的种类和个数;(2)对第(1)步中所确定的所有地震属性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所有地震属性都在同一尺度[0,1]下;(3)建立沉积相类型分类,对各种沉积相类型分别进行标识,最后获得属性沉积类型标识;(4)确定属性证据体;(5)对步骤(4)获得的属性证据体进行计算,得到沉积相带划分结果m(Aij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提取地震属性,然后根据工区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地震属性的种类
和个数;
(2)对第(1)步中所确定的所有地震属性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所有
地震属性都在同一尺度[0,1]下;
(3)建立沉积相类型分类,对各种沉积相类型分别进行标识,最后获得属
性沉积类型标识;
(4)确定属性证据体;
(5)对步骤(4)获得的属性证据体进行计算,得到沉积相带划分结果m(Aij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提取地震属性是这样实现的:
在有工区解释层位的情况下,沿解释层位提取地震属性,在没有工区解释层
位的情况下,在研究目标区沿时间切片提取地震属性,所提取的地震属性包括:
瞬时属性、频率属性、振幅属性、波形属性、能量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的标准化处理是采用min-max标准化处理方法实现的,具体如下:
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属性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将A的一个原始值x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x’,其公式
为:x’=(x-minA)/(maxA-minA),这样处理后,使得所有的地震属性都在同一
尺度[0,1]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工区情况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类型划分,获得N种沉积类型;
对这N种沉积类型分别进行标识,第一种标识为1,第二种标识为2,以此
类推,第N种标识为N;
分别对每个标准化处理后的地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单林正良须振华张克非胡华锋朱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