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0145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干扰滤波器,包括外壳、磁珠、电感器、PCB电容组件、A端端子及B端端子;PCB电容组件包括PCB板及绕PCB板的中心线均匀布设在PCB板的外侧上的若干个电容;A端端子设有第一空腔;B端端子设有第二空腔。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A端端子设有第一空腔、B端端子设有第二空腔,使到设于外壳内部的引线可通过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引出至外壳外部,并使到该引线可焊接在外壳外部,可避免因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振动时致引线出现松脱或受损的问题;同时,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若干个电容为均匀设置在PCB板的外侧上,可避免因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振动时致电容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波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干扰滤波器
技术介绍
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滤波器)是一种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它能让低频的有用信号顺利通过,而对高频干扰有抑制作用。电磁干扰滤波器主要由外壳、及设于外壳内部的电感器、电容、PCB板组成,其中,目前的电容大多采用陶瓷圆片穿心电容,而该电容会直接焊接在外壳内部,如此,因圆片穿心电容面积大、厚度较薄,容易因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振动时致电容开裂;再有,由于普遍将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引线焊接在外壳内部,如此,也容易因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振动时致引线出现松脱或受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电磁干扰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结构容易因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振动时致电容开裂、引线出现松脱或受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电磁干扰滤波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腔的第一端的磁珠;设于相对于所述外壳内腔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的电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腔且位于所述磁珠与所述电感器之间的PCB电容组件,所述PCB电容组件包括PCB板及绕所述PCB板的中心线均匀布设在所述PCB板的外侧上的若干个电容,且所述PCB电容组件分别与所述磁珠、所述电感器连接;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上的A端端子,所述A端端子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磁珠并连接于所述PCB电容组件,相对于所述A端端子的第一端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的外部,且所述A端端子设有可供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引线穿出以使所述引线可焊接在所述外壳外部的第一空腔;及设于相对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的第二侧端上的B端端子,所述B端端子的第一端穿插入所述外壳的第二侧端并连接于所述电感器,相对于所述B端端子的第一端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外壳的第二侧端的外部,且所述B端端子设有可供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引线穿出以使所述引线可焊接在所述外壳外部的第二空腔。具体地,所述A端端子的第二端设有用以防止于所述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后所述A端端子在所述外壳上出现转动或者被拉出的第一固定部;所述B端端子的第二端设有防止于所述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后所述B端端子在所述外壳上出现转动或者被拉出的第二固定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为于所述A端端子的第二端的两侧凸出的飞机翼状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为于所述B端端子的第二端的两侧凸出的飞机翼状部。具体地,所述PCB板为圆柱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电容为片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具有三个或四个。具体地,所述外壳的第二侧端还凸设有一柱状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外侧设有连接螺纹,且所述连接端上套设有垫片及与其匹配连接的螺母,所述B端端子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连接端中心开设的通腔而连接于所述电感器。具体地,电磁干扰滤波器还包括灌封于所述外壳内腔的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内设有可供所述A端端子固定设置的第一内螺纹,所述A端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接触;所述外壳的第二侧端内设有可供所述B端端子固定设置的第二内螺纹,所述B端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胶包括AB胶和G500胶,所述AB胶分别灌封所述外壳内部的所述A端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接触的位置处、所述B端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接触的位置处,所述G500胶灌封所述外壳内部中除所述AB胶灌封的部分的其他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技术效果为:由于本专利技术的A端端子设有第一空腔、B端端子设有第二空腔,使到设于外壳内部的引线可通过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引出至外壳外部,并使到该引线可焊接在外壳外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引线焊接在外壳内部的实施方式,可避免因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振动时致引线出现松脱或受损的问题,提高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若干个电容为均匀设置在PCB板的外侧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容直接焊接在外壳内部的实施方式,可避免因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振动时致电容开裂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A端端子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固定部、B端端子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固定部,于此,当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到扭力或拉力后,可借由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与安装部件的定位固定作用,避免A端端子、B端端子在外壳上出现转动或者被拉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外壳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A端端子或B端端子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PCB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PCB电容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实施例进行阐述。本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滤波器100,包括外壳10、磁珠20、电感器30、PCB电容组件40、A端端子50及B端端子60,下面对电磁干扰滤波器100的各部件作进一步的说明:外壳10具有内腔,且该外壳10为圆柱状结构,可以设置为上壳和下壳,以便于组装;磁珠20设于外壳10内腔的第一端,其中,磁珠10专用于抑制信号线、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磁珠10有很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其等效于电阻和电感串联,但电阻值和电感值都随频率变化。其比普通的电感有更好的高频滤波特性,在高频时呈现阻性,所以能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阻抗,从而提高调频滤波效果;电感器30设于相对于外壳10内腔的第一端的第二端,其中,电感器30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30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30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30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PCB电容组件40设于外壳10内腔且位于磁珠20与电感器30之间,该PCB电容组件40包括PCB板41及绕PCB板41的中心线均匀布设在PCB板41的外侧上的若干个电容42,且PCB电容组件40分别与磁珠20、电感器30连接;A端端子50设于外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磁干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腔的第一端的磁珠;设于相对于所述外壳内腔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的电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腔且位于所述磁珠与所述电感器之间的PCB电容组件,所述PCB电容组件包括PCB板及绕所述PCB板的中心线均匀布设在所述PCB板的外侧上的若干个电容,且所述PCB电容组件分别与所述磁珠、所述电感器连接;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上的A端端子,所述A端端子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磁珠并连接于所述PCB电容组件,相对于所述A端端子的第一端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的外部,且所述A端端子设有可供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引线穿出以使所述引线可焊接在所述外壳外部的第一空腔;及设于相对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的第二侧端上的B端端子,所述B端端子的第一端穿插入所述外壳的第二侧端并连接于所述电感器,相对于所述B端端子的第一端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外壳的第二侧端的外部,且所述B端端子设有可供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引线穿出以使所述引线可焊接在所述外壳外部的第二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干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内腔的外壳;
设于所述外壳内腔的第一端的磁珠;
设于相对于所述外壳内腔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的电感器;
设于所述外壳内腔且位于所述磁珠与所述电感器之间的PCB电容组件,所
述PCB电容组件包括PCB板及绕所述PCB板的中心线均匀布设在所述PCB板的
外侧上的若干个电容,且所述PCB电容组件分别与所述磁珠、所述电感器连接;
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上的A端端子,所述A端端子的第一端穿过所述
磁珠并连接于所述PCB电容组件,相对于所述A端端子的第一端的第二端外露
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的外部,且所述A端端子设有可供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
引线穿出以使所述引线可焊接在所述外壳外部的第一空腔;及
设于相对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端的第二侧端上的B端端子,所述B端端子
的第一端穿插入所述外壳的第二侧端并连接于所述电感器,相对于所述B端端
子的第一端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外壳的第二侧端的外部,且所述B端端子设有
可供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引线穿出以使所述引线可焊接在所述外壳外部的第
二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干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端子的第
二端设有用以防止于所述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后所述A端端子在所述外壳上
出现转动或者被拉出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B端端子的第二端设有防止于所述电磁干扰滤波器受力后所述B端端
子在所述外壳上出现转动或者被拉出的第二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干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芳蒋忠益张育龙廖荣华高永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