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结构、密封部件、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方法及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0142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0:32
一种管接头结构,以经由密封部件(4)而在形成于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受口(2A)的内部插入有形成于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的方式构成,该密封部件(4)具备跟部(4a)和球状部(4b),该跟部(4a)嵌入于在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2B),该球状部(4b)被压缩在接受口的内周面和插口的外周面之间,并且在收容于凹部(2B)的跟部(4a)设置有标记部件(4c),对于该管接头结构,由标记检测装置(C2)从插口侧的管沿着管的轴心方向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查接受口周部,基于是否检测到标记部件(4c)来判断接合状态的好或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接头结构、管接头所使用的密封部件、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方法及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密封部件的管接头结构,在接受口内周部形成的凹部嵌入有该密封部件的跟部,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面与插口的外周面之间压缩有该密封部件的阀部,涉及管接头所使用的密封部件、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方法及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上水道管、下水道管中广泛使用球墨铸铁管,在这些铁管采用所谓推进式的管接头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管接头结构,在形成于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受口的内部插入形成于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密封用的橡胶圈以被压缩的方式夹装于接受口的内周面与插口的外周面之间,设置于接受口的内周槽部的锁环与形成于插口的突部卡合而防脱。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进行如下作业:为了判断橡胶圈是否以适当的姿势接合管,使用厚薄规来测量从接受口的管端到与橡胶圈的接触位置为止的距离,或将专用的接合检查器从接受口的管端插入到与橡胶圈的接触位置为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022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23589号公报如图11(a)所示,在接合这样的推进式的接头结构的铁管时,需要在一方的管T1的接受口104放置另一方的管T2的插口,在接受口104附近在接受口侧的管T1卷绕由吊绳带、链条构成的接合器具100,并且在插口附近相同地在插口侧的管T2卷绕接合器具101,在管T1、T2的两侧在接合器具之间分别安装手扳葫芦102、103来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卷起。并且,在接合作业后,使用上述的厚薄规、接合检查器来确认橡胶圈是否被适当地定位。因此,如图11(b)虚线所示般,需要多名工作人员进入敷设管T1、T2用的挖掘槽110,进行非常耗费工夫的接合作业,因此需要挖掘宽度比管径充分大的槽11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接头结构、管接头所使用的密封部件、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方法及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装置,该管接头结构无需使工作人员进入槽就能够容易确定管的接合作业是否适当地进行。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如权利要求书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结构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一种管接头结构,在形成于相互接合的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受口的内部插入有形成于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并且在所述接受口与所述插口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跟部和球状部,该跟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该球状部被压缩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面和所述插口的外周面之间,在收容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跟部设置有标记部件。若插口侧的管被适当地插入接受口,则维持密封部件的跟部被嵌入凹部的状态,因此无法从外部确定设置于该跟部的标记部件。然而,在插口侧的管被插入接受口时,被插口拖住而至少是跟部的一部分从密封部件收容凹部脱离的情况下,变得能够从外部确认设置于该跟部的标记部件,能够容易判断接合状态是否适当。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同第二特征结构在于,除上述的第一特征结构外,所述标记部件由颜色与所述密封部件的颜色不同的着色部件构成。由于标记部件是颜色与密封部件不同的着色部件,能够非常容易地识别跟部与标记部件。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密封部件的特征结构在于,该密封部件是用于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结构的管接头结构,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的跟部设置有标记部件,该标记部件能够检测到所述跟部从所述凹部脱离。能够容易地通过是否观察到标记部件来识别跟部是否被适当地收容于凹部。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方法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该管接头在形成于相互接合的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受口的内部插入有形成于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并且在所述接受口与所述插口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该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方法中,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跟部和球状部,该跟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该球状部被压缩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面和所述插口的外周面之间,在收容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跟部设置有标记部件,在接合了所述管接头的状态下,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所述标记部件的确认。在将插口侧的管插入接受口时,被插口拖住而至少是跟部的一部分从凹部脱离的情况下,以非接触的方式观察标记部件的存在。相反,若密封部件被适当地收容于凹部,则不会观察到标记部件。因此,无需工作人员进入槽并使用厚薄规来小心地检查接受口的周部,能够非常容易地检查。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装置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该管接头在形成于相互接合的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受口的内部插入有形成于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并且在所述接受口与所述插口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该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装置中,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跟部和球状部,该跟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该球状部被压缩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面和所述插口的外周面之间,在收容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跟部设置有标记部件,相对于所述密封部件,具备:插口侧抵接片,该插口侧抵接片与插口侧的管抵接;以及标记检测装置,该标记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插口侧抵接片,并且在接合了所述管接头的状态下,从所述插口侧的管沿着管的轴心方向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标记部件进行检测。在使插口侧抵接片与插口侧的管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安装于插口侧抵接片的标记检测装置,从插口侧的管沿着管的轴心方向以非接触的方式观察有无标记部件。若通过标记检测装置观察标记部件,能够判定跟部从凹部脱离,若通过标记检测装置未观察到标记部件,则能够判定跟部被适当地收容于凹部。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同第二特征结构在于,除上述的第一特征结构以外,所述标记部件是颜色与所述密封部件的颜色不同的着色部件,所述标记检测装置由能够通过图像判断是否有所述着色部件的摄像装置构成。经由安装于插口侧抵接片的摄像装置来从接受口侧的管端部对接受口开口部侧进行摄像,若确认在该图像中存在颜色与密封部件不同的着色部件,则能够判定被插口拖住而跟部从密封部件收容凹部脱离。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同第三特征结构在于,除上述的第二特征结构以外,隔开规定间隔地在所述插口侧抵接片安装多台所述摄像装置。若在插口侧抵接片隔开间隔地安装多台摄像装置,则能够沿着接受口而通过一次对大致整个区域进行摄像。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同第四特征结构在于,除上述的第二特征结构以外,所述摄像装置经由移动机构而安装于所述插口侧抵接片,该移动机构沿着所述插口侧的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接头结构,在形成于相互接合的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受口的内部插入有形成于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并且在所述接受口与所述插口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该管接头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跟部和球状部,该跟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该球状部被压缩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面和所述插口的外周面之间,在收容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跟部设置有标记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09 JP 2013-2118331.一种管接头结构,在形成于相互接合的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受口的内部插入有形成于
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并且在所述接受口与所述插口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该管接头结
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跟部和球状部,该跟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该
球状部被压缩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面和所述插口的外周面之间,在收容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跟
部设置有标记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部件由颜色与所述密封部件的颜色不同的着色部件构成。
3.一种密封部件,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头结构,该密封部件的特征在于,
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的跟部设置有标记部件,该标记部件能够检
测到所述跟部从所述凹部脱离。
4.一种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方法,该管接头在形成于相互接合的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
受口的内部插入有形成于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并且在所述接受口与所述插口之间设置
有密封部件,该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跟部和球状部,该跟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该
球状部被压缩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面和所述插口的外周面之间,在收容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跟
部设置有标记部件,
在接合了所述管接头的状态下,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所述标记部件的确认。
5.一种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装置,该管接头在形成于相互接合的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接
受口的内部插入有形成于另一方的管的端部的插口,并且在所述接受口与所述插口之间设置
有密封部件,该管接头的接合状态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跟部和球状部,该跟部嵌入于在所述接受口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正蔵香川崇哲小田圭太小丸维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