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元件以及工业用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9595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元件以及工业用加热装置,其中电加热元件包括基板,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纳米厚度的电发热涂层,电发热涂层的两相对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电极;电极接驳电源。工业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本体,加热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加热元件具有纳米厚度的电发热涂层,当电流通过电发热涂层时,在电发热涂层的超薄的体积内,产生极高密度的热能,从而可以起到高效能以及快速升温的效果。同时,由于平面结构,热能可以大面积均匀扩散,比其他传统加热元件更能达到大面积均热效应。同时,该电加热元件亦能发出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ing device for Indust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and industrial heating device, wherein the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substrate, the substrate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coating with nanometer thickness, two opposite edges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coating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de electrode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our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dustrial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eating device body. Because the electric heating coatin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nanometer thickness, when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electric heating coating, the electric heating coating thin volume, high heat density, which can play high performance and rapid warm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planar structure, the heat energy can b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a large area, and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large area uniform heating compared with other traditional heating el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can also emit infrared ray and far infrared r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加热元件以及工业用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工业用加热装置一般采用燃气、燃油加热元件,或金属线圈、金属线等电加热元件,或卤素灯等加热元件。这其中的电加热元件效率低、耗电大,燃气、燃油加热元件则由于燃气、燃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这些加热装置一般需要在600摄氏度高温或以上操作,所以能量损失极大,同时也容易发生使用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元件以及具有该电加热元件的工业用加热装置。一方面,本实用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元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纳米厚度的电发热涂层,所述电发热涂层的两相对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接驳电源。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陶瓷玻璃板。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发热涂层包括氧化物涂层,其包含的金属源选自锡、铟、镉、钨、钛和钒。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包括玻璃陶瓷烧结油墨,其包含的金属源选自铂、金、银、钯和铜。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纳米厚度的绝缘涂层,所述电发热涂层位于所述绝缘涂层之上。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由溶胶-凝胶得到的二氧化硅涂层。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发热涂层上覆盖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玻璃或陶瓷层。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表面为不平滑表面,或者所述基板为拱型基板。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不平滑表面上包含有凸点。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业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本体,以及设置在加热装置本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如以上电加热元件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包括金属、塑料或陶瓷的壳体,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加热元件的所述基板的背面设置有隔热及热反射层。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及热反射层为深色玻璃、透明玻璃、高光度金属板或云母板。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接驳导线的电源接驳端子,所述电源接驳端子与所述电极焊接连接或通过金属弹片连接。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元件两边各钻有孔,钻孔尺寸在1mm–10mm之间,所述钻孔横跨电极宽度,或部份在电极上及部份在电极旁没有发热层的地方,或者,全部在电极旁没有发热层的地方;电源接驳端子以镙丝穿过钻孔或加配具弹性的介子安装在电加热元件。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电加热元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每个电发热元件的长宽比率为6:1、3:1、2:1、1:1或其他长宽比率。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业用加热装置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工业用加热装置并联一起运作。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包括风道,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加热元件交错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风道的风流方向相垂直,所述电加热元件的电发热涂层正对所述风道的风流方向。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加热元件平行设置,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风道的风流方向相平行。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的风道壁上,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风道的风流方向相平行。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加热元件间距安排,安排的间距按热风流量及热能供应及分布计算,各电加热元件之间的间距及夹角设计为相同间距、不同间距、相同夹角或不同夹角。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的出口设置有导风板。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包括炉体,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底部或炉体内壁上。在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包括模具,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模具的表面上。实施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以及工业用加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具有纳米厚度的电发热涂层,当电流通过电发热涂层时,在电发热涂层的超薄的体积内,产生极高密度的热能,从而可以起到高效能以及快速升温的效果。同时,由于平面结构,热能可以大面积均匀扩散,比其他传统加热元件更能达到大面积均热效应。同时,该电加热元件亦能发出红外线及远红外线,用来加热塑料时,能够使塑料分子振动,产生热能,从而使塑胶加热更快速,温度更为均匀。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加热元件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剖面示意图;图6a是图3所示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温度分布示意图;图6b是现有技术的加热装置的温度分布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的工业用加热装置在200摄氏度时红外线及远红外线测试分布结果;图8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9a是图8所示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9b是图9a中A-A剖面示意图;图9c是图8所示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10a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0b是图10a所示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11a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导线接驳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的工业用加热装置的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以及工业用加热装置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以及工业用加热装置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上端”、“下端”、“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所使用的词语“纳米厚度”是指仅能在纳米水平内测得的每一涂层的厚度。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电加热元件的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1包括基板10,基板10的背面设置有纳米厚度的电发热涂层11,电发热涂层11的两相对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纳米厚度的电发热涂层,所述电发热涂层的两相对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接驳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纳米厚度的电发热涂层,所述电发热涂层的两相对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接驳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陶瓷玻璃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涂层包括氧化物涂层,其包含的金属源选自锡、铟、镉、钨、钛和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玻璃陶瓷烧结油墨,其包含的金属源选自铂、金、银、钯和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纳米厚度的绝缘涂层,所述电发热涂层位于所述绝缘涂层之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由溶胶-凝胶得到的二氧化硅涂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涂层上覆盖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玻璃或陶瓷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为不平滑表面,或者所述基板为拱型基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平滑表面上包含有凸点。10.一种工业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本体,以及设置在加热装置本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元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业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包括金属、塑料或陶瓷的壳体,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加热元件的所述基板的背面设置有隔热及热反射层。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业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及
\t热反射层为深色玻璃、透明玻璃、高光度金属板或云母板。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业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驳导线的电源接驳端子,所述电源接驳端子与所述电极焊接连接或通过金属弹片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业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两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耀陈文杰陈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高新材料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