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8740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稻壳、20wt%NaOH溶液、干兔粪、硅藻土、钾长石粉、干牛粪、EM菌剂、红糖渣、硫酸锰、白云石钙粉、硫酸铵和适量的水;马铃薯属于块茎发芽的作物,如果不能快速的生根发芽,很有可等受环境的影响直接烂掉,而且也很容易被田间害虫吃点,发芽率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有机质丰富的促生根肥料,可以有效促进马铃薯的生根速度,并可以使其幼苗具备一定的抗性,受环境的影响地,较少来自病虫害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肥料的工艺
,具体涉及到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化肥在农业上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而农作物对化肥的利用率低,N肥的利用率在30~35%,P肥的利用率为10~20%,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化肥的环境污染,另外,使用化肥所带类的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是不可逆的。硅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重要元素之一,人们对硅元素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研究引进证实:硅元素具有增强作物植株茎秆粗壮、抗倒伏、提高抗病性、抗土壤土壤营养性生理胁迫、增加产量等特性。而稻壳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硅,其二氧化硅含量可达20%以上之多,在我国,稻壳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植物原料,工业采用磷酸法、碱浸提法制备活性炭、硅酸钠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就稻壳灰的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根据稻壳焚烧程度的不同,稻壳灰的成分也不尽相同。稻壳经过完全燃烧后,其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其中的硅转变为二氧化硅,所以产生的碳元素没有完全转变为二氧化碳,因此呈黑色颗粒状,综合稻壳灰的研究现状来看,这些研究的切入点为稻壳灰的高硅含量和大比表面积。利用稻壳灰与烧碱反应制取泡花碱,与硫酸铵反应制取白炭黑,与酸煮沸后合成碳化硅,提取其中的二氧化硅以及利用稻壳灰制取混凝土高活性掺和料等研究便是基于稻壳灰的高硅含量这一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作物种子的发芽率,促进作物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本专利技术肥料作为作物种植前施用的一种含有硅酸盐类肥料具备以上所有特点,具体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稻壳40~45、20wt%NaOH溶液120~145、干兔粪25~30、硅藻土35~45、钾长石粉6~12、干牛粪15~20、EM菌剂2~3、红糖渣20~30、硫酸锰8~12、白云石钙粉6~10、硫酸铵12~16和适量的水;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对稻壳先进行粉碎,粉碎成10~20目筛的颗粒,放入马弗炉中,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00~800℃,持续炭化6~8h得炭化产物;(2)将(1)所述的炭化产物混合20wt%NaOH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00~120℃,保温反应4~5h,得富含硅酸盐的炭化产物溶液,对溶液进行抽滤的固液两部分,液态原料备用,固态炭化产物烘干成粉剂;(3)混合干兔粪、干牛粪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喷洒用水稀释的EM菌剂,继续加水调整含水量在40~45%,控制温度38~45℃,堆积发酵20~24天,期间翻搅6~8次,完成后按料水比1:3加水球磨,制成稀薄发酵液,离心后的残渣和上清液;(4)混合硫酸锰、硫酸铵加入到(3)所述的上清液中,同时加入(2)所得粉剂,搅拌至溶解并静置吸附30~40min,最后加入(3)所述残渣调制成糊料,喷浆造粒即可。本专利技术将重点对稻壳灰进行利用,关键在于采用碱溶酸析技术将稻壳灰中的非晶态硅转化为易溶态的硅酸盐,然后测试不同浓度硅预处理对种子活力,根系吸收能力及幼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测试最优的硅酸盐溶度。稻壳经热解或燃烧以后,所含的硅以SiO2的形式存在于稻壳灰中,经光谱分析,含硅28%,换算成SiO2含量为60%,含碳量为39%,稻壳中的SiO2在加温加压条件下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盐制品:SiO2+2NaOH→Na3SiO2+H2O活性炭是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炭,稻壳灰也就是稻壳经过炭化以后的产物,含碳量提高至90%以上,碳质疏松多孔,是制造活性炭的优良材料。本专利技术先是将稻壳干燥粉碎,得到一定粒径的稻壳颗粒,然后整体放入高温的马弗炉内,调整温度进行炭化,得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活性炭结构物质,然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反应一定的时间得到含有一定硅酸盐含量的稻壳灰产品,同时,稻壳灰中还具有很多的颗粒状活性炭颗粒,具有一定的吸附改性作用,作为肥料的添加料,给予肥料多样化无线的可能性。由于马弗炉的高温炭化制备活性炭颗粒的过程,在密闭隔绝氧气的条件下进行,在随后与烧碱溶液的反应过程中又消耗了一定的SiO2,在消耗SiO2的过程中又在颗粒上留下孔隙,增加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和空间结构,更加有利于吸附过程,通过反复的试验证明:NaOH溶液与稻壳灰物料比为3:1,反应时间4h左右,反应温度为100℃时,得到硅酸盐的最优溶出率达到90.4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马铃薯属于块茎发芽的作物,如果不能快速的生根发芽,很有可等受环境的影响直接烂掉,而且也很容易被田间害虫吃点,发芽率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有机质丰富的促生根肥料,可以有效促进马铃薯的生根速度,并可以使其幼苗具备一定的抗性,受环境的影响地,较少来自病虫害的危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稻壳43、20wt%NaOH溶液125、干兔粪27、硅藻土41、钾长石粉11、干牛粪17、EM菌剂3、红糖渣27、硫酸锰9、白云石钙粉7、硫酸铵13和适量的水;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对稻壳先进行粉碎,粉碎成10~20目筛的颗粒,放入马弗炉中,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00~800℃,持续炭化6~8h得炭化产物;(2)将(1)所述的炭化产物混合20wt%NaOH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00~120℃,保温反应4~5h,得富含硅酸盐的炭化产物溶液,对溶液进行抽滤的固液两部分,液态原料备用,固态炭化产物烘干成粉剂;(3)混合干兔粪、干牛粪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喷洒用水稀释的EM菌剂,继续加水调整含水量在40~45%,控制温度38~45℃,堆积发酵20~24天,期间翻搅6~8次,完成后按料水比1:3加水球磨,制成稀薄发酵液,离心后的残渣和上清液;(4)混合硫酸锰、硫酸铵加入到(3)所述的上清液中,同时加入(2)所得粉剂,搅拌至溶解并静置吸附30~40min,最后加入(3)所述残渣调制成糊料,喷浆造粒即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用于马铃薯的种植试验,将本专利技术肥料与马铃薯苗圃底土1:3比例混合用于做畦,对照组马铃薯苗圃不做任何处理,后期水肥管理均保持一致,结果证明:实验组的马铃薯发芽破土的速率和效率远远超过对照组,幼后期的生长形势也比较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次数,当年经济提升1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稻壳40~45、20wt%NaOH溶液120~145、干兔粪25~30、硅藻土35~45、钾长石粉6~12、干牛粪15~20、EM菌剂2~3、红糖渣20~30、硫酸锰8~12、白云石钙粉6~10、硫酸铵12~16和适量的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稻壳40~45、20wt%NaOH溶液120~145、干兔粪25~30、硅藻土35~45、钾长石粉6~12、干牛粪15~20、EM菌剂2~3、红糖渣20~30、硫酸锰8~12、白云石钙粉6~10、硫酸铵12~16和适量的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马铃薯快速生根发芽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对稻壳先进行粉碎,粉碎成10~20目筛的颗粒,放入马弗炉中,密闭条件下加热至温度600~800℃,持续炭化6~8h得炭化产物;(2)将(1)所述的炭化产物混合20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希久
申请(专利权)人:凤台县农之梦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