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检测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移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8713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检测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移动的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为长方体形形状,本体纵向设置有燕尾槽且贯穿横向两侧面,燕尾槽顶端与外界连通,燕尾槽底端表面上设置有与顶端对应的多个锯齿槽;还包含有两个挡块支架,挡块支架底端设置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挡块支架一侧面上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长度大于支撑杆的铰接位置到挡块支架底面的距离,支撑杆与锯齿槽配合固定,能够防止测试的绝缘梯移动,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避免了返工的情形,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检测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移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的登高器具方梯、绝缘梯、单梯和人字梯等现场使用器具,通常在(变电站)带电设备区域中操作使用,各类登高器具不但要保障耐压试验的规程要求,并且需要具备人力登高的荷重试验(梯子台阶试验)。因此,电力系统经常会用到登高方梯、绝缘梯、单梯和人字梯等,由于上述各类型号的梯子体积大、沉重,移动搬运不方便,因此,电力维修人员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梯子的利用率,然而,有些情况无可避免地必须要用到这些梯子,当使用时,这些梯子已经长时间的经过风吹雨淋了,因此,梯子的可靠性及荷重情况并不清楚,如果不经过测试,则在梯子的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而且有些梯子不方便移动,需要在现场测试梯子的荷重性能,但目前测试梯子荷重性能是通过一个大而笨重装置,不方便移动到现场进行对绝缘梯的荷重性能测试,故为了解决两者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研发一种便于移动且可以测试梯子的荷重性能的装置,同时确保在测试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固定,防止测试绝缘梯移动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检测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移动的装置,能够防止测试的绝缘梯移动,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避免了返工的情形,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止检测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移动的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为长方体形形状,本体纵向设置有燕尾槽且贯穿横向两侧面,燕尾槽顶端与外界连通,燕尾槽底端表面上设置有与顶端对应的多个锯齿槽;还包含有两个挡块支架,挡块支架底端设置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挡块支架一侧面上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长度大于支撑杆的铰接位置到挡块支架底面的距离,支撑杆与锯齿槽配合固定。本技术的特点及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锯齿槽的宽度与燕尾槽顶端的宽度相等。所述挡块支架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挡块支架一侧面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上设置有旋转槽,旋转槽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支撑杆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还包含有轴,支撑杆通过轴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固定在凸起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显著地技术效果。本技术包括本体,本体纵向设置有燕尾槽,燕尾槽顶端与外界连通,燕尾槽底端表面上设置有锯齿槽,将绝缘梯放置在燕尾槽内,然后通过挡块支架固定在绝缘梯两侧,挡块支架的支撑杆与锯齿槽配合将绝缘梯固定住,防止绝缘梯在测试负荷时,绝缘梯移动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避免工作人员反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回转臂打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滑轮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轮组件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整体固定绝缘梯的燕尾槽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固定燕尾槽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固定燕尾槽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挡块支架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挡块支架的侧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控制耐压控制系统箱装置示意图。其中:1-底盘;2-回转臂;3-液压缸;4-行程开关;5-固定燕尾槽;6-负荷施加系统;7-耐压控制系统箱;8-第一滑轮;9-第二滑轮;10-燕尾块;11-挡块支架;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耐压控制系统箱;15-自卸臂驱动液压缸;16-自卸臂;17-钢丝绳;18-支撑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底盘1,底盘1表面上装设有负荷施加系统6,负荷施加系统6的两侧且在底盘1长边两侧的上表面上分别装设有一个回转臂2且回转臂2的侧边与底盘1的长边互相平行,每个回转臂2的一端活动铰接于底盘1上表面上且在铰接处与每个回转臂对应的另一侧底盘上表面上装设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导线连接于的负荷施加系统6上,每个回转臂2内侧壁的中间部位铰接有一个液压缸3的一端,每个液压缸3另一端铰接于回转臂2与底盘1上表面上铰接位置的内侧的底盘1上表面上,每个液压缸3通过油管连接在负荷施加系统6上,每个回转臂2的上表面上都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的底部还设有锯齿槽;还包含有固定燕尾槽5,固定燕尾槽5固定在两个回转臂2与底盘1上表面上铰接的位置中间对应的底盘1上表面上;同时,还包含有滑轮组件,滑轮组件固定在固定燕尾槽5内且与负荷施加系统6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3和图4所示,滑轮组件包含立方柱体、第一滑轮8、两个第二滑轮9和与固定燕尾槽5配合的燕尾块,立方柱体的底端形状为燕尾形,立方柱体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通孔,通孔内装设有支撑在通孔两侧臂的一根轴且在轴上装设有第一滑轮8,立方柱体开设有通孔的一侧面上且在通孔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平行的两个第二滑轮9;水平平行的两个第二滑轮9之间的间隙与第一滑轮8的滑槽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中,立方柱体没开设通孔的两侧面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12,第一支撑杆12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杆12的铰接位置到立方柱体底面的距离。如图5和图6所示,燕尾槽5-2组件包括固定燕尾槽5,固定燕尾槽5的燕尾槽底部上设有锯齿槽,便于与挡块支架11上的第二支撑杆13配合来固定待测的绝缘梯,并且燕尾槽组件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盘表面上。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含有立方体形状的挡块支架11,挡块支架11底端形状为燕尾形,挡块支架11的侧面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3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13的铰接位置到挡块支架底面的距离。如图9所示,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求,可以延伸底盘1长度,底盘1的长度方向面积增大,在对应增加的面积上装设耐压控制系统箱7,耐压控制系统箱7对应的底盘1表面上的位置且延底盘1长度方向的两侧底盘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凸起,每个凸起铰接有自卸臂驱动液压缸15的一端,每个自卸臂驱动液压缸15的另一端铰接有一个自卸臂16且铰接在自卸臂16的中下部,每个自卸臂16的下部与底盘1上延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的支撑面18配合,每个自卸臂16的上部高于耐压控制系统箱7的高度,每个自卸臂16上部的顶端设置有一个挂钩,自卸臂16的两侧且在耐压控制系统箱7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吊环,还包含有钢丝绳17,钢丝绳17一端挂在吊环上,另一端挂在挂钩上。这样方便控制耐压控制系统箱,当到达现场时,方便将耐压控制系统箱移动到地面上,进而测量绝缘梯的耐压性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机动车将该装置运输到所需要检测绝缘梯负荷的场所,根据绝缘梯的长度,选择单旋转臂或双旋转臂使用,将绝缘梯放置在旋转臂与固定燕尾槽的燕尾槽内,绝缘梯的两侧通过挡块支架上的第二个支撑杆与锯齿槽的配合将其固定,然后将测试负荷试验的绳索一端拴在绝缘梯的踏板上,另一端绕过滑轮组件上的第二滑轮,改变绳索方向,然后再将绳索穿过与水平平行两滑轮间隙处在同一竖直线上的第一滑轮的沟槽,最后缠绕在负荷施加系统上,进行测量负荷的性能。该装置避免了现有技术大而笨重的装置,方便将其移动到现场进行测试,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和使用。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检测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为长方体形形状,本体纵向设置有燕尾槽且贯穿横向两侧面,燕尾槽顶端与外界连通,燕尾槽底端表面上设置有与顶端对应的多个锯齿槽;还包含有两个挡块支架,挡块支架底端设置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挡块支架一侧面上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长度大于支撑杆的铰接位置到挡块支架底面的距离,支撑杆与锯齿槽配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检测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为长方体形形状,本体纵向设置有燕尾槽且贯穿横向两侧面,燕尾槽顶端与外界连通,燕尾槽底端表面上设置有与顶端对应的多个锯齿槽;还包含有两个挡块支架,挡块支架底端设置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挡块支架一侧面上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长度大于支撑杆的铰接位置到挡块支架底面的距离,支撑杆与锯齿槽配合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检测绝缘梯负荷时绝缘梯移动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李强鹿彬于波朱文李新成张作鹏杨明魏六甲刘红超张红起刘洋陈亚军石哲罗肖邦王子博王凛李晓庆周灵李倩冯冬亮宋宁高荣军费俊科庄媛毛洁李海王西峰邴军陈永益吴俊峰张邹林杨小寅李琦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咸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