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8692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6:46
为了将扁平线缆稳定地连接于连接器的端子上,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中,各端子(60)具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基部(62)、后上梁(64)、前上梁(68)、后下梁(74)以及前下梁(78)。致动器(40)包括向上推后上梁的凸轮部(46),而后下梁包括固定部(76)。前下梁包括向上突出以与扁平线缆建立接触的接触点(78a),且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78b1)与基座(8)的底部(18)的上表面(18a)建立接触。所述接触点位于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78c)的后方,且当以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固定部作为支点后上梁被向上推时,前下梁和后下梁向上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对于能够收容插入的扁平线缆(诸如FFC或FPC)的小型化的连接器的需求日渐增长。这些连接器包括:基座;端子,收容于基座内;以及致动器,用于致动所述端子,使所述端子压接扁平线缆。各端子具有: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前上梁及前下梁,从基部向前延伸;以及后上梁及后下梁,从基部向后方延伸。致动器的凸轮部置于后上梁与后下梁之间。作为这类连接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为:当凸轮部在后上梁与后下梁之间旋转时,后上梁被向上推。当后上梁被向上推时,前上梁以基部作为支点弹性向下倾斜,且前上梁与前下梁之间的间隔变窄。这样,前上梁压靠扁平线缆的表面,且扁平线缆被前上梁和前下梁夹紧并固定。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JP4897917号公告。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然而,随着连接器的小型化趋势,前上梁与基部之间的间隔变得越来小,且前上梁以基部作为支点的倾斜程度变得越来越小。这会减小前上梁和前下梁作用在扁平线缆上的接触压力,且连接器不再能够牢固地保持扁平线缆。鉴于这种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将扁平线缆稳定地固定连接于连接器的端子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形成简单的结构,其中当致动器组装在带有端子的基座上时能防止致动器与基座以及所述端子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在使用简单结构使得致动器与端子组装在一起之后防止致动器与端子脱离。技术方案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插入扁平线缆,具有端子、致动器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端子的基座;所述端子包括: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后上梁,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后方延伸;前上梁,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前方延伸,且当所述后上梁被向上推时向下倾斜以接触所述扁平线缆;后下梁,从所述基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以及前下梁,从所述基部的下端向前方延伸;所述致动器包括:凸轮部,置于所述后下梁与所述后上梁之间,用于向上推所述后上梁;所述后下梁包括:固定部,位于所述后下梁的后端并固定于外部的电路板上;以及所述前下梁包括:接触点,向上突出,以与所述扁平线缆建立接触;以及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用于与所述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建立接触;所述接触点位于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的后方;以及当所述后上梁被向上推时,以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和所述固定部作为支点,所述前下梁和所述后下梁向上弯曲。与不具有这种结构的连接器相比,因为在扁平线缆上保持更多的接触压力,所以本专利技术能将扁平线缆稳定地连接于连接器的端子上。(2)本专利技术可为根据第(1)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后上梁被向上推时,所述基座倾斜,从而所述基座的底部的后端位于所述基座的底部的前端的上方;在所述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的后端与所述后下梁之间形成有许所述基座倾斜的间隙。(3)本专利技术可为根据第(2)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间隙至少从所述基座的底部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凸轮部以及所述基部的下端之间。(4)本专利技术可为根据第(2)或第(3)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间隙通过在所述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形成凹部来构造。(5)本专利技术还为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基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基座内;以及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收容部,收容所述端子其包括:左右侧壁,形成所述基座的左右侧面;以及顶板,形成所述基座的上面;;以及左右的致动器保持部,分别从所述左右侧壁向所述收容部的后方延伸;所述端子包括:后上梁,向后方延伸;以及后下梁,具有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具有在所述后上梁的下方向上突出并向后方延伸的凸状部分;所述致动器置于所述左右的致动器保持部之间,且具有:凸轮部,置于所述后下梁与所述后上梁之间;左右的第一临时止挡部,向所述左右的致动器保持部突出;所述左右的致动器保持部各包括:第二临时止挡部,向所述致动器突出,当所述第一临时止挡部处于所述第二临时止挡部前方时,所述第二临时止挡部限制所述第一临时止挡部向后方运动;在所述第二临时止挡部的前方形成有从所述顶板的前端延伸到所述第二临时止挡部的前端的凹槽。不同于不具有这种结构的连接器,因为当凸轮部位于端子的止挡块与后上梁之间时致动器的凸轮部被阻止向后方移动,所以连接器能形成简单结构,其中当致动器组装在带有端子的基座上时防止致动器与基座以及端子脱离。(6)本专利技术可为根据第(5)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从上方观察所述顶板时,能看到所述第二临时止挡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凹槽内侧。(7)本专利技术还为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基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基座内;以及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收容部,收容所述端子,其具有:左右侧壁,形成所述基座的左右侧面;以及顶板,形成所述基座的上面;以及左右的致动器保持部,分别从所述左右侧壁向所述收容部的后方延伸;所述端子包括:后上梁,向后方延伸;以及后下梁,具有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具有在所述后上梁的下方向上突出并向后方延伸的凸状部分;以及所述致动器包括:凸轮部,置于所述止挡块前方并位于所述后下梁与后上梁之间;所述致动器置于所述左右的致动器保持部之间,并被所述左右的致动器保持部限制向上运动。不同于不具有这种结构的连接器,因为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构件来防止致动器与所述端子脱离,所以采用简单结构使得致动器与所述端子组装在一起之后能防止致动器与所述端子脱离。(8)本专利技术可为根据第(7)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向所述致动器保持部一侧突出的第一凸部,且所述左右的致动器保持部分别包括向所述致动器突出的第二凸部,所述致动器的向上运动通过所述第一凸部接合所述第二凸部而受到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的致动器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连接器沿线IV-IV作出的剖视图。图5为在图4所示的连接器中致动器在其旋转后的剖视图。图6为与图1相同方向观察时将致动器安装于基座上的操作的立体图。图7A为示出从上方观察的图6中的基座以及致动器的平面图。图7B为沿图7A的VIIB-VIIB线作出的基座以及致动器的剖视图。图8A与图7A相同方向观察时将致动器安装于基座上的操作的平面图。图8B为沿图8A的VIIIB-VIIIB线作出的基座以及致动器的剖视图。图9为图3所示致动器的IX区域的部分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连接器8基座10收容部12、14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插入扁平线缆,具有端子、致动器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端子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后上梁,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后方延伸;前上梁,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前方延伸,且当所述后上梁被向上推时向下倾斜以接触所述扁平线缆;后下梁,从所述基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以及前下梁,从所述基部的下端向前方延伸;所述致动器包括:凸轮部,置于所述后下梁与所述后上梁之间,用于向上推所述后上梁;所述后下梁包括:固定部,位于所述后下梁的后端并固定于外部的电路板上;以及所述前下梁包括:接触点,向上突出,以与所述扁平线缆建立接触;以及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用于与所述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建立接触;所述接触点位于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的后方;以及当所述后上梁被向上推时,以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和所述固定部作为支点,所述前下梁和所述后下梁向上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27 JP 2013-273021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插入扁平线缆,具有端子、致动器以及
用于收容所述端子的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包括:
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
后上梁,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后方延伸;
前上梁,从所述基部的上端向前方延伸,且当所述后上梁被向上推时向
下倾斜以接触所述扁平线缆;
后下梁,从所述基部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以及
前下梁,从所述基部的下端向前方延伸;
所述致动器包括:凸轮部,置于所述后下梁与所述后上梁之间,用于向
上推所述后上梁;
所述后下梁包括:固定部,位于所述后下梁的后端并固定于外部的电路
板上;以及
所述前下梁包括:
接触点,向上突出,以与所述扁平线缆建立接触;以及
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用于与所述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建立接触;
所述接触点位于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的后方;以及
当所述后上梁被向上推时,以所述前下梁的下表面的前端和所述固定部
作为支点,所述前下梁和所述后下梁向上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后上梁被向上推时,所述基座倾斜,从而所述基座的底部的后端
位于所述基座的底部的前端的上方;
在所述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的后端与所述后下梁之间形成有许所述基座
倾斜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至少从所述基座的底部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凸轮部以及所述基部
的下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通过在所述基座的底部的上表面形成凹部来构造。
5.一种连接器,包括:
基座;
端子,收容于所述基座内;以及
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包括:
收容部,收容所述端子其包括:左右侧壁,形成所述基座的左右侧面;
以及顶板,形成所述基座的上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太巧弥饭岛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