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8569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5:56
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钢管技术领域。第一传送链两端分别伸出预热炉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用于述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方向传送钢管。第二传送链两端分别伸出固化炉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并用于沿第三开口至第四开口方向传送钢管。移动夹持装置设置于机架并用于带动钢管在第一传送链、喷涂装置和第二传送链之间转移。使用上述制造系统通过预热、翻边、喷涂和固化步骤得到复合钢管。此制造系统可以对钢管进行二次加热,使钢管的结构更加稳定,通过此制造方法制成的此复合钢管内衬塑料管、外涂涂料,两根复合钢管之间进行连接的时候,翻边相接触,其密封性更强,在复合钢管作为水管时,基管不会与水接触,防止水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生活饮用水的干净是保证城市人口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可靠性、卫生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城市生活饮用水管道的设计尤其重要。现有技术的复合钢管制造系统不能一次性生产多层结构的复合钢管,其制造系统较复杂,制造方法步骤繁多,制造得到的复合钢管其密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作为饮用水管道时,容易对水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其结构简单,具有预热炉和固化炉,对钢管进行两次加热,使复合钢管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方法,此制造方法制得的复合钢管,内衬塑料管,外喷涂涂料,基管的端面均设置翻边,两根复合钢管之间进行连接的时候,两根复合钢管的翻边相接触,翻边与管本体一体成型,其连接以后密封性更好,同时,固化过程也增加了翻边的粘接强度。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包括机架、移动夹持装置、预热炉、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喷涂装置和固化炉。预热炉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链,第一传送链两端分别伸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用于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方向传送钢管。固化炉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二传送链,第二传送链两端分别伸出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并用于沿第三开口至第四开口方向传送钢管。移动夹持装置设置于机架并用于带动钢管在第一传送链、喷涂装置和第二传送链之间转移。一种利用上述制造系统制造复合钢管的制造方法:将塑料管套设于基管内得到钢管,并使塑料管的两端伸出基管,放置于第一传送链的伸出第一开口的部分,设定预热炉温度为180℃-200℃,控制第一传送链在15min-30min内穿过预热炉,将穿过预热炉的钢管翻边,控制移动夹持装置带动翻边后的钢管从第一传送链转移至喷涂装置进行喷涂,控制移动夹持装置带动喷涂后的钢管从喷涂装置至第二传送链的伸出第三开口的部分,设定固化炉温度为180℃-190℃,控制第二传送链在15min-30min内穿过固化炉得到复合钢管。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第一传送链将钢管从预热炉的第一开口处传送至预热炉的第二开口并进行预热,移动夹持装置将钢管从第一传送链的伸出预热炉的第二开口的部分处转移至喷涂装置进行喷涂,再通过移动夹持装置将钢管从喷涂装置处转移至第二传送链的伸出第三开口的部分,第二传送链将钢管从固化炉的第三开口处传送至固化炉的第四开口并进行固化,通过预热和固化两次加热,使复合钢管的结构更加稳定,并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制备时,将塑料管套设于基管内得到钢管,并使塑料管的两端伸出基管,放置于第一传送链的伸出第一开口的部分,设定预热炉温度为180℃-200℃,控制第一传送链在15min-30min内穿过预热炉,可以使塑料管软化,塑料管能够很好的粘接于基管的内壁,同时,将穿过预热炉的钢管翻边,控制移动夹持装置带动翻边后的钢管从第一传送链转移至喷涂装置进行喷涂,使钢管内衬塑料管、外涂涂料,其性能更加稳定,最后,控制移动夹持装置带动喷涂后的钢管从喷涂装置至第二传送链的伸出第三开口的部分,设定固化炉温度为180℃-190℃,控制第二传送链在15min-30min内穿过固化炉得到复合钢管,进一步强化翻边与基管的连接,使复合钢管的结构更加稳定,此复合钢管内衬塑料管的设置更加均匀,复合钢管作为水管时,可以完全避免水与基管接触,防止基管生锈,也避免水发生污染,两根复合钢管之间进行连接的时候,两根复合钢管的翻边相接触,翻边与管本体一体成型,其连接以后密封性更好,基管的端面也不会与水接触,可有效避免水的二次污染,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健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中第一传送装置与预热炉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中夹持管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中喷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中无静电喷涂喷枪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静电喷涂喷枪中喷口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静电喷涂喷枪中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静电喷涂喷枪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静电喷涂喷枪中工艺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中第二传送装置与固化炉的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传送装置中固定单元152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Ⅻ处的放大图;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单元中第一固定件的截面图。附图标记汇总: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100;机架110;移动夹持装置120;预热炉130;第一传送装置140;第二传送装置150;喷涂装置160;固化炉170;第一开口135;第二开口136;第一传送链141;第一升降装置142;固定部143;第一卡板144;第二卡板145;夹持部121;移动升降装置122;夹持管123;内管124;外管125;横梁111;第一立柱112;第二立柱113;下箱壁161;第一侧箱壁162;第二侧箱壁163;喷涂箱164;无静电喷涂喷枪200;喷口部210;喷枪管240;进料接头260;第一端241;第二端242;导流罩220;导流件230;工艺套237;导流部221;连接部222;支撑部223;第一连接端224;第二连接端225;导流孔226;第一通孔227;锥形部231;连接件232;第二通孔238;第二传送链151;固定单元152;支撑板153;第一固定件154;第二固定件155;第一固定板156;第一承压面157;第一承压端158;第二承压端159;第四开口172;第三开口17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实施例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炉、第一传送装置、机架、移动夹持装置、喷涂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和固化炉;所述预热炉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链,所述第一传送链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并用于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方向传送钢管,所述固化炉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二传送链,所述第二传送链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并用于沿所述第三开口至所述第四开口方向传送钢管,所述移动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并用于带动所述钢管在所述第一传送链、所述喷涂装置和所述第二传送链之间转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炉、第一传送装置、机架、移动夹持装置、喷涂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和固化炉;所述预热炉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链,所述第一传送链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并用于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方向传送钢管,所述固化炉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二传送链,所述第二传送链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并用于沿所述第三开口至所述第四开口方向传送钢管,所述移动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并用于带动所述钢管在所述第一传送链、所述喷涂装置和所述第二传送链之间转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一升降装置和多个用于固定所述钢管的固定部,每个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连接的第一卡板和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连接的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链的两侧,所述移动夹持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夹持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钢管的夹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夹持装置还包括移动升降装置,所述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管,每个所述夹持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设置于所述移动升降装置,所述内管沿所述第一卡板至所述第二卡板方向滑动套设于所述外管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单元,每个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支撑板和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端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每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传送链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钢管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板,所述多个第一固定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所述多个第一固定板的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面为第一承压面,所述多个第一固定板的所述第一承压面与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世荣甘伟家徐彩霞王琪钟瑞文戴杰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比耐斯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