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机及其送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77848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簧机及其送线机构,解决了代替人工送线,减少了员工的疲劳强度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上夹线轮与下夹线轮,还包括驱动上夹线轮相对上夹线轮实现上下移动的间隙调节组件、间隙调节组件包括竖向定位上夹线轮的锁紧件、驱动下夹线轮转动的动力源,所述间隙调节组件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固定板,所述上、下夹线轮分别通过上、下转轴旋转连接于固定板,所述上转轴两端套设有轴套,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旋转调节螺钉以实现驱动轴套上下移动,达到弹簧机与送线机构推送钢丝线更加轻松的效果。

Spring machine and wire feeding mechanism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ring machine and a wire feeding mechanism, solved instead of artificial feeding, reduce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the staff,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ed, symmetrical layout of the wire clamping wheel and a lower clamp wheel, including drive wire clamping wheel relative clip line pulley the gap of moving up and down regulating component, gap adjustment assembly includes a vertical positioning clip wire wheel locking member, driven by clamp wheel rotation power source, the gap adjusting fixing plate assembly includes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the upper and lower clamp wheel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rotary shaft connected to the fixed on board, the two ends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sleeved with a sleeve, wherein the fixing plate is screwed in the adjusting screw to drive shaft sleeve to move up and down the rotation adjustment screw, spring machine and wire feeding mechanism to push the wire line more easily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弹簧机,特别涉及弹簧机的送线机构。
技术介绍
弹簧机产弹簧的机械设备,其包括机身、操作面板、刀架、液压等机械部件。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4892829U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弹簧机,该弹簧机在使用时,需将钢丝线通过矫直作用,矫直后的钢丝线通过输送机构进行输送,而钢丝在第一次通过矫直机构,需要通过员工手动的将钢丝线送入矫直机构。而当一捆钢丝在使用完成后,新捆的钢丝在插入矫直机构,任然需要通过员工以推插的方式将钢丝线插入矫直机构。需知钢丝线较粗,人工推入,十分的耗时耗力,故需要一种送线机构代替人工送线,减少了员工的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减少员工送线时工作疲劳强度的送线机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送线机构,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上夹线轮与下夹线轮,还包括驱动上夹线轮相对下夹线轮实现上下移动的间隙调节组件、间隙调节组件包括竖向定位上夹线轮的锁紧件、驱动下夹线轮转动的动力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丝线插入上、下夹线轮之间,下夹线轮通过动力源转动。上、下夹线轮通过摩擦力将钢丝线牵引推送。钢丝线在插入上下夹线轮之间是摩擦力加大,员工较为费力,通过将夹线轮上移,将上、下夹线轮的间隙增大,使得钢丝绳的插入轻松,减少员工的疲劳强度。而且上、下夹线轮可上下调节间隙,可以适用不同直径的大小钢丝线,使得送线机构具有更大的适配性。较佳的,所述间隙调节组件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固定板,所述上、下夹线轮分别通过上、下转轴旋转连接于固定板,所述上转轴两端套设有轴套,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旋转调节螺钉以驱动轴套上下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钉的旋转,实现了调节螺钉自身的上下移动,而轴套安装在调节螺钉,以达到轴套、上转轴与调节螺钉的同步上下移动。上夹线轮上移,使上、下夹线轮的间隙增大,使得钢丝绳的插入轻松,减少员工的疲劳强度。调节螺钉旋拧过程中,其位置属于无档极变化,故使得上、下夹线轮之间的间隙距离可自由调控,以达到适应不同大小钢丝线(非标准钢丝线)的效果。较佳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竖条孔,所述轴套滑插于竖条孔,所述调节螺钉的螺纹端插入轴套,所述锁紧件为连接于螺纹端的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分别抵触于轴套的内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螺母置于轴套内外,螺母旋松时,调节螺钉可在轴套内发生自由转动,以实现调节螺钉的自由旋转,达到调节螺钉上下移动的目的。调节螺钉定位后,将两螺母上下拧紧,起到将调节螺钉与螺母锁紧的目的。较佳的,包括机箱,所述动力源为电机且电机通过螺钉固定于机箱内,机箱上方螺钉固定有齿轮箱,所述电机与下夹线轮的之间通过齿轮箱联动,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于齿轮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齿轮箱的传动带动下夹线轮转动。电机有电控制,便于控制下夹线轮开启与关闭,使上、下夹线轮的夹线作用更加的便捷。较佳的,间隙调节组件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固定板,所述上、下夹线轮分别通过上、下转轴旋转连接于固定板,所述上转轴两端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焊接有竖向的齿条,齿条啮合有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以实现齿条上下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齿轮带动齿条上下移动,实现上、下夹线轮的间隙调节,将上、下夹线轮的间隙增大,使得钢丝绳的插入轻松,减少员工的疲劳强度。较佳的,固定板上开设有竖条孔,所述轴套滑插于竖条孔,所述锁紧件为插销,所述固定板与主动齿轮开设有至少两个相互贯通的销孔,所述销孔按圆周方向均匀的布置在主动齿轮的侧板上,插销插于销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销将齿轮与固定板进行插固,齿轮固定后实现将齿条固定,已到达将轴套、上转轴、上夹线轮定位的作用。较佳的,上夹线轮与下夹线轮的轮面均开设有圆周方向的夹线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线槽将便于钢丝线的嵌入,增加了钢丝线与上、下夹线轮的接触面积。上、下嵌入的钢丝线被夹线槽限位,尽量避免了钢丝线的左右晃动,使得钢丝线的输送更加的稳定。较佳的,所述夹线槽卡套有弹性夹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送不同直径的钢丝线时,由于夹线槽大小一定,易出现小钢丝线难以被有效夹持的情况。弹性夹圈缩小了夹线槽的截面积,而当钢丝线挤压弹性夹圈,使得弹性夹线圈发生压缩的弹性形变,其达到了对钢丝线的充分摩擦。并且由于弹形夹圈的弹性形变性能,使得上下夹线轮可以夹持更多大小不一的钢丝线。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减少员工初次送线疲劳强度的弹簧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弹簧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依次固定有送线机构、导线筒与准直机构,所述准直机构包括交错布置的滚轮,线筒的一端指向送线机构的上、下夹线轮间隙,另一端指向交错滚轮之间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线机构、导线筒与准直机构均固定在底座上,由于导线筒与准直机构对钢丝线没有牵引力,故钢丝线在进入导向筒与准直机构的工序需要有送线机构进行推送钢丝,改善了员工手动对导向筒送线的工况,减少了员工的疲劳强度。较佳的,所述导线筒与准直机构之间固定有绕线圆盘,所述绕线圆盘的圆周边沿设有若干个导线轮组,所述导线轮组包括两个径向布置的导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线对在经过绕线圆盘的弯曲后,使得钢丝线的易被弯折,使得钢丝线更易被准直,并在准直过程中受到更小的阻力,由于准直阻力的减小,有利于送线更加轻松。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下夹线轮可调的送线机构对钢丝线送线,改善了员工手动送线的工况;且上下夹线轮的间隙可调使得钢丝线插入间隙过程更加的简单、轻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送线机构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例1送线机构,除去机箱与齿轮箱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送线机构中间隙调节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处剖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间隙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齿条与主动齿轮的连接关系图;图7是实施例3弹簧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B部放大图;图9是图7中的C部放大图。图中:11、上夹线轮;12、下夹线轮;13、动力源;2、间隙调节组件;21、锁紧件;22、固定板;23、上转轴;24、下转轴;25、轴套;26、竖条孔;31、调节螺钉;32、螺母;41、齿条;42、主动齿轮;43、插销;44、销孔;51、机箱;52、齿轮箱;61、夹线槽;62、弹性夹圈;7、送线机构;71、导线筒;8、准直机构;81、滚轮;9、绕线圆盘;91、导线轮组;92、导线轮;93、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送线机构7,如图1与图2所示,镂空且矩形的机箱51,机箱51内通过螺钉固定动力源13,动力源13为电机。机箱51的上方螺钉固定矩形状的齿轮箱52,齿轮箱52内安装有两个相互垂直布置并且啮合的锥齿。电机带动锥齿转动。齿轮箱52的上表面螺钉固定有两块竖直的固定板22,固定板22为矩形板,且两块固定板22左、右对称布置。两块固定板22的下半部分插有下转轴24,下转轴24与固定板22通过轴承连接。下转轴24的左侧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线机构,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上夹线轮(11)与下夹线轮(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上夹线轮(11)相对下夹线轮(12)实现上、下移动的间隙调节组件(2)、间隙调节组件(2)包括竖向定位上夹线轮(11)的锁紧件(21)、驱动下夹线轮(12)转动的动力源(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线机构,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上夹线轮(11)与下夹线轮(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上夹线轮(11)相对下夹线轮(12)实现上、下移动的间隙调节组件(2)、间隙调节组件(2)包括竖向定位上夹线轮(11)的锁紧件(21)、驱动下夹线轮(12)转动的动力源(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节组件(2)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固定板(22),所述上、下夹线轮(11,12)分别通过上、下转轴(23,24)旋转连接于固定板(22),上转轴(23)两端套设有轴套(25),固定板(22)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31),旋转调节螺钉(31)以驱动轴套(25)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2)上开设有竖条孔(26),所述轴套(25)滑插于竖条孔(26),所述调节螺钉(31)的螺纹端插入轴套(25),所述锁紧件(21)为连接于螺纹端的两个螺母(32),两个螺母(32)分别抵触于轴套(25)的内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51),所述动力源(13)为电机且电机通过螺钉固定于机箱(51)内,机箱(51)上方螺钉固定有齿轮箱(52),所述电机与下夹线轮(12)的之间通过齿轮箱(52)联动,所述固定板(22)通过螺钉固定于齿轮箱(5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间隙调节组件(2)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固定板(22),所述上、下夹线轮(11,12)分别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均锹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均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