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及其羌活黑地膜膜地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6735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及其羌活黑地膜膜地栽培方法,该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当年7月10日至7月31日采收的新鲜羌活种子与红砂土按质量比5∶1拌匀,湿度控制在70%,堆放在空气湿度80%以上的遮阴环境下,每隔7天翻动一次,至10月1日后即可播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红砂土处理羌活种子,将原来由至少8个月的发芽周期缩短为70多天,且出苗率提高到了75%;在制种田套种了高杆作物蚕豆,既增加了土壤养分,又可做为羌活支架,预防倒伏,从而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把原产于高寒山区的植物,推广到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面积扩大了十几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羌活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及其羌活黑地膜膜地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羌活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应用的药物之一,已有数千年药用历史。该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及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系多年生草本,均为野生。因产地不同分为川羌(产于四川)与西羌(产于青海、甘肃),传统以川羌为佳。按性状不同,又分为蚕羌、条羌、竹节羌和大头羌,蚕羌、条羌、竹节羌来源于羌活,大头羌来源为宽叶羌活,川羌多为蚕羌与条羌;西羌多为蚕羌、竹节羌,少数为大头羌。羌活为野生中药材,是国家濒危植物,1987年,已被国务院《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列为二级保护物种;2005年载入《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国家列为三类品种,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等药用价值。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入新世纪年来,羌活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野生羌活驯化及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项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们就在岷县、漳县及渭源南部山区采挖野生羌活,对羌活等野生中药材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在栽培技术、育苗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特别是在野生资源驯化、工厂化育苗和小麦麦田套种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和前期研究工作。自然条件下,野生羌活的繁殖是以有性繁殖为主。但根据考种和调查结果:(1)平均每株结实241粒;(2)集中产区332株/100m2中有10%的植株开花结实。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在于:一般1-4年的幼龄植株不开花结实,而成年植株部分抽薹后很容易被发现和采挖,也有部分顶芽受损后的根茎侧芽发育似幼苗或年久腐朽等诸多因素;(3)生长期1~8年。根据以上三项参数来计算,种子自然繁殖率极低,仅为0.52%。其原因是:第一,有效种子比率低,尤其在降雨多、早霜来临早的年份;第二,羌活属双重性休眠,即种胚未成熟伴随种子未完成后熟。其休眠期达8~10个月。第三,种子发芽出苗对环境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幼苗多生长在伴生植物的根际、禾草间、苔鲜等湿润、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的特定环境中。新植株只出现在老植株的根际周围而与其邻近的周边却难觅其踪,集中产区和分散产区密度相差悬殊。现代有关理论证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休眠期8-10个月,需要胚的后发育才能解除休眠;夏季采收的羌活种子,无胚或呈原胚状态,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后熟,解除休眠的技术为流水冲洗,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解除休眠的措施主要有层积和药剂处理。层积采用暖温层积和低温层积交替处理的办法。各处理3个月,暖层积温度控制在15-25℃,低温层积的温度为2-5℃。药剂处理主要是使用一些生长调节剂,如500mg/l赤霉素处理种子,可提前萌发,提高发芽率。变温(15-25℃/2-5℃)层积,可缩短解除休眠时间,层积前期暖温可以加速胚的发育,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2-3月的暖温和低温层积,种子发芽率可提高到20%左右。据我们研究,以上理论过于繁琐,且不易操作,同时,生产上羌活一般种植在半干旱地区和高寒阴湿地区,大大限制了其制种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及其羌活黑地膜膜地栽培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当年7月10日至7月31日采收的新鲜羌活种子与红沙土按质量比5∶1拌匀,湿度控制在70%,堆放在空气湿度80%以上的遮阴环境下,每隔7天翻动一次,至10月1日后即可播种,根据试验,用该方法处理后,大约70天个别种子即可发芽,第二年春季三月底即可出苗,且出苗率可达到80%以上。羌活制种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确保种子的质量;但是,生产上有一问题,一直没法解决,就是羌活花期风吹折断、倒伏的问题。我们于2014年在会川南沟村进行了羌活制种田套种蚕豆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的方法为:在种植三年以上的羌活采种田里,初春时每平方米套种蚕豆2-3株。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羌活黑地膜膜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大田移栽与管理春季土壤解冻后,在3月中旬将选好的地块深翻30cm以上,同时施农家肥75000kg/hm,耙细整平;S2、选一年生无病虫害、健壮苗备栽,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地起垅,宽为20cm,高为3-5cm,覆35cm宽黑膜,两边压土7cm左右,行距留10cmm,膜覆完后,进行移栽,将苗移栽于不覆膜的空地里,株距20cm,移栽时种苗斜放窝(沟)内,苗头向上稍压入土,移栽深度以苗头距土面5cm为宜,其中,需选择降水量在350-500mm的地区;S3、移栽苗出齐后进行第一次拔草,防止损伤根部;第二次锄草时剪掉部分抽薹,进行锄草;S4、第二年4月中旬进行中耕除草,5月中旬割除抽薹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同时追施磷钾肥300kg/hm;S5、第三年去掉地膜,将垅土培于种植行内,进行常规管理。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红砂土处理羌活种子,将原来由至少8个月的发芽周期缩短为70多天,且提高了出苗率;2)、在制种田套种了高杆作物蚕豆,既增加了土壤养分,又可做为羌活支架,预防倒伏,从而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3)、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把原产于高寒山区的植物,推广到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面积大了十几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当年7月10日至7月31日采收的新鲜羌活种子与红沙土按质量比5∶1拌匀,湿度控制在70%,堆放在空气湿度80%以上的遮阴环境下,每隔7天翻动一次,至10月1日后即可播种,根据试验,用该方法处理后,大约70天个别种子即可发芽,第二年春季三月底即可出苗,且出苗率可达到80%以上。我们于2014年在会川南沟村进行了羌活制种田套种蚕豆的试验,试验表明套种蚕豆可有效解决羌活花期折断、倒伏,影响种子产量、质量的问题,具体操作方法为:在种植三年以上的羌活采种田里,初春时每平方米套种蚕豆2-3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羌活黑地膜膜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当年7月10日至7月31日采收的新鲜羌活种子与红沙土按质量比5∶1拌匀,湿度控制在70%,堆放在空气湿度80%以上的遮阴环境下,每隔7天翻动一次,至10月1日后即可播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当年7月10日至7月31日采收的新鲜羌活种子与红沙土按质量比5∶1
拌匀,湿度控制在70%,堆放在空气湿度80%以上的遮阴环境下,每隔7天翻
动一次,至10月1日后即可播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羌活种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步骤:在种植三年以上的羌活采种田里,初春时每平方米套种蚕豆2-3株。
3.一种羌活黑地膜膜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大田移栽与管理春季土壤解冻后,在3月中旬将选好的地块深翻30cm
以上,同时施农家肥75000kg/hm,耙细整平;
S2、选一年生无病虫害、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生健何小谦赵友谊马海林罗艾株
申请(专利权)人:临洮农科教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