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6247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透镜框的小型化,且抗冲击吸收性又优异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及使用它的摄像装置。从光轴方向观察可变焦距透镜镜筒(100)时,3B凸轮随动件(108m)相对于3A凸轮随动件(108a)隔着光轴(OA)配置于相反侧,所以能够使第三支架(105)小型化,而且还能够增大凸轮随动件彼此的间隔,由此,在因摔落等对可变焦距透镜镜筒(100)施加冲击力时,承受源于在第三支架(105)中产生的惯性力的力矩的情况下,3B凸轮随动件(108m)与3B凸轮槽(103e)相接,以3B凸轮随动件(108m)和3A凸轮随动件(108a)之间的大的跨距承受力矩负荷,可抑制作用在凸轮随动件和凸轮槽之间的应力使其较低,能够提高抗冲击吸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中,有一种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其使设置于保持透镜组的透镜框上的凸轮销与形成于筒部件上的凸轮槽卡合,通过使筒部件旋转而使透镜组与透镜框一起沿光轴方向移动,实现变焦功能。但是,在将具有这种结构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组装于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上的状态下,或者作为单体,若因不注意而摔落或碰到桌子等时,重量较重的透镜组因各透镜框惯性而移动,由此,有可能使凸轮销陷入凸轮槽或从凸轮槽脱落。为了消除这种不利情况,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透镜镜筒,在驱动凸轮环上设有两种凸轮槽部,进而分别使设置于保持透镜组的透镜框(镜筒)上的第一及第二凸轮销与之对应。这两种凸轮槽部中的一种凸轮槽部是与驱动用凸轮销几乎无间隙地接触的驱动用凸轮槽部,具有使镜筒在光轴方向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另一种凸轮槽部是相对于冲击吸收用凸轮销处于有间隙的状态的抗冲击用凸轮槽部,在该透镜镜筒被施加冲击力时,两者抵接而起到使冲击分散的作用,由此,防止了驱动用凸轮销自驱动用凸轮槽部的脱落、或驱动用凸轮销向驱动用凸轮槽部的陷入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26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透镜镜筒中,将第一及第二凸轮销沿着光轴方向接近配置。在此,因摔落等而对透镜镜筒施加冲击力时,透镜框产生的惯性力一般可分解成光轴方向成分和与光轴方向相交的方向成分。然而,与光轴方向相交的方向成分的惯性力产生以设置于透镜框上的驱动用凸轮销为中心的力矩,但由冲击吸收用凸轮销承受该力矩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凸轮销和第二凸轮销的配置跨距较短,过大的应力作用在冲击吸收用凸轮销上,有可能招致凸轮槽部的损坏等。对此,只要扩大第一凸轮销和第二凸轮销的配置跨距,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抵抗大的力矩,但这样就会存在透镜框大型化之类的问题。另外,对于引导轴,相对于力矩的产生中心即重心(透镜中心附近)仅在相反侧配置有凸轮销,因此也有可能使透镜框本身损坏或变形。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透镜框的小型化,且抗冲击性优异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及使用它的摄像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反映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使多个透镜组中的任一组以上的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具有:筒部件,其能够旋转,形成有第一凸轮槽和第二凸轮槽;透镜框,其保持透镜组,相对于所述筒部件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引导部件,其在光轴方向上引导所述透镜框;所述透镜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槽抵接卡合并沿着所述第一凸轮槽滑动的第一凸轮销、和沿着所述第二凸轮槽移动的第二凸轮销,与所述筒部件的旋转相应地,所述第一凸轮销沿着所述第一凸轮槽滑动,由此,使所述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可变焦距透镜镜筒被施加冲击力时,所述第二凸轮销与所述第二凸轮槽相接而受力,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所述可变焦距透镜镜筒时,所述第二凸轮销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销隔着光轴配置于相反侧,所述引导部件是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主引导轴及副引导轴。根据该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所述可变焦距透镜镜筒时,所述第二凸轮销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销隔着光轴配置于相反侧,所以不仅能够使所述透镜框小型化,而且还可以确保所述凸轮销的配置跨距较大,由此,在因摔落等而对所述透镜镜筒施加冲击力,使其承受源于所述透镜框产生的惯性力的过大的力矩时,通过以大的跨距承受力矩负荷,可抑制作用在所述凸轮销和所述凸轮槽之间的应力,使其较低,由此能够提高抗冲击吸收性。另外,两个凸轮销隔着力矩的产生中心即重心(透镜中心附近)而配置,因此,通过减少透镜框本身的应力,可防止透镜框的损坏或变形。另外,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销,所述第二凸轮销在周向分开配置,所以,不需要为了确保所述凸轮销的跨距较大而使所述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延长,对小型化有好处。另外,所述引导部件是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主引导轴及副引导轴,所以,所述透镜框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部件在光轴方向流畅地移动。再者,所谓“隔着光轴配置于相反侧”是指,在以与从所述第一凸轮销的中心落到光轴上的垂直线正交且包含光轴的正交面为边界分割所述透镜框时,所述第二凸轮销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销隔着边界配置于不同的一侧。但是,进一步优选地,从光轴方向看,从所述第一凸轮销的中心落到光轴的垂直线和从所述第二凸轮销的中心落到光轴的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处于120°~180°的范围。本摄像装置的特征为,具有上述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及摄像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实现透镜框的小型化,抗冲击吸收性也优异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及使用该可变焦距透镜镜筒的摄像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的摄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数码相机的外观图,(a)为数码相机的主视图、(b)为后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100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100的光轴方向剖视图;图4是第三支架(透镜框)108的立体图;图5是将图3的结构在V-V线的位置截断并向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6是将图5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的局部在VI-VI线的位置截断并向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7是从另外的方向观察的可变焦距透镜镜筒100的局部的剖视图;图8是以将凸轮筒103的内周面展开的状态表示的、3A凸轮槽103e、3B凸轮槽103f、3C凸轮槽103g的凸轮线图。附图标记说明1:数码相机2:摄像部3:照相机主体部4:闪光发光部5:快门按钮6:显示部7:EVF8:切换开关9:变焦距开关13:存储卡100:可变焦距透镜镜筒101:底板101a:圆筒部102:固定筒102a:突起102c:狭缝103:凸轮筒103a:圆周槽103b:齿轮103c:第一凸轮槽103d:2A凸轮槽103h:2B凸轮槽103e:3A凸轮槽103f:3B凸轮槽103g:3C凸轮槽104:直进筒104b:第一凸轮随动件105:第一支架106:遮光板107:第二支架107a:2A凸轮随动件107b:孔107c:弹簧部件107d:2B凸轮随动件107e:孔108:第三支架108a:3A凸轮随动件108b:孔108c:臂108d:圆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使多个透镜组中的任一组以上的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具有:筒部件,其能够旋转,形成有第一凸轮槽和第二凸轮槽;透镜框,其保持透镜组,相对于所述筒部件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引导部件,其在光轴方向上引导所述透镜框;所述透镜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槽抵接卡合并沿着所述第一凸轮槽滑动的第一凸轮销、和沿着所述第二凸轮槽移动的第二凸轮销,与所述筒部件的旋转相应地,所述第一凸轮销沿着所述第一凸轮槽滑动,由此,使所述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可变焦距透镜镜筒被施加冲击力时,所述第二凸轮销与所述第二凸轮槽相接而受力,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所述可变焦距透镜镜筒时,所述第二凸轮销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销隔着光轴配置于相反侧,所述引导部件是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主引导轴及副引导轴。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16 JP 2014-2536731.一种可变焦距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使多个透镜组中的任一组以
上的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具有:
筒部件,其能够旋转,形成有第一凸轮槽和第二凸轮槽;
透镜框,其保持透镜组,相对于所述筒部件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引导部件,其在光轴方向上引导所述透镜框;
所述透镜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槽抵接卡合并沿着所述第一凸轮槽
滑动的第一凸轮销、和沿着所述第二凸轮槽移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高志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