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6079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为用以冷却气体达到去除水分的装置,通过用冷媒作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包括制冷模块、电气集成、PID控制模块几大部分。本装置能够自动监测与控制原始采样信号的温度,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循环。具有自动采集处理、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特点,达到压缩机不停机,恒温控制温度偏差于±0.1℃,样气输出露点≤5.0℃,样气处理能力360NL/h,制冷循环周期≥120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属于制冷系统冷凝器
,具体涉及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设备的产业化,先进的制冷系统对恒温控制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恒温控制技术与其它制冷技术不同的是,恒温控制技术的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同时进行,各环节的设备连接在在一个系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制冷系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系统中某处发生故障或者散热效果差、精确温控较差的现象随时可能发生,解决此问题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特别是在工况环境下的机柜中,制冷系统一旦发生散热效果差、精确温控差等问题,会导致现场采集值不准确,进而影响污染源工艺评判、超标排放问题。本领域亟需一种具有更优制冷系统的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该装置具有自动采集处理、恒温控制、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使用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电气集成和制冷模块,制冷模块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上连接有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连接至储液器的出口,第三节流装置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冷凝器的出口上设有储液器,储液器的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分别连接。所述的电气集成包括用于检测蒸发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发器上,且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为毛细管节流装置、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所述的控制模块为PID控制模块。所述的电磁阀为制冷电磁阀。所述的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凝器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通过在压缩机的入口设置电磁阀,在电磁阀上连接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连接至储液器的出口,第三节流装置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使电磁阀既能实现普通的制冷模式,使制冷剂由压缩机排气至冷凝器,再由冷凝器至第一节流装置,再由第一节流装置至蒸发器,再由蒸发器回到压缩机;还能够实现升温模式,使制冷剂由压缩机排气分为两路,一路经冷凝器至第二节流装置,再由第二节流装置至电磁阀,另一路经第三节流装置至电磁阀,两路在电磁阀汇合后回到压缩机;本技术在一般制冷原理上应用自制恒温制冷原理系统,解决了散热较差、精确控温的技术缺陷,对制冷系统在散热差、恒温控制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冷凝器在技术方面又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进一步的,本技术通过储液器来过滤杂质和储存制冷剂液体。【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制冷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凝装置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1.如图1所示,传统制冷原理:压缩机降温到设定值后,停止工作,待温度上升到设定值时,压缩机重新工作,直达温度控制目的;缺点为温度控制偏差大,及影响压缩机使用寿命;2.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电气集成和制冷模块,制冷模块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蒸发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上连接有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连接至储液器的出口,第三节流装置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电磁阀与控制模块连接;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凝器风机,冷凝器的出口上设有储液器,储液器的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分别连接,电气集成包括用于检测蒸发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发器上,且与控制模块连接本技术的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为毛细管节流装置、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控制模块为PID控制模块,电磁阀为制冷电磁阀。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压缩机持续工作,通过电磁阀控制冷媒达到恒温控制的目的,提高了检测精度及压缩机使用寿命;2.1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2):模块及实施方式介绍:1.制冷模块:设法让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在冷凝器内冷凝放热,不断循环,把热量从蒸发器“搬”到冷凝器并散到外界,从而达到制冷降温的效果。2.制冷剂:找到一种易于汽化和液化,且汽化和液化时吸热/放热量较大的物质。3.压缩机:产生高压,因为环境温度下,只有高压才能使制冷剂冷凝为液态。4.冷凝器: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向外界环境放热。5.蒸发器: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吸热。6.节流装置:维持冷凝器中的高压,将“潜冷”转化为“显冷”,一般分为毛细管节流装置、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7.工艺结构主要部件由压缩机、冷凝器风机、固态继电器、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蒸发器、玻璃冷腔、制冷电磁阀组成;8.工艺结构由多个控制器件组成,它们是:制冷剂控制器:膨胀阀、毛细管等;9.制冷剂回路控制器:三通阀、单向阀、制冷电磁阀。10.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11.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蒸发器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当蒸发器的温度超标时,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切换,使本技术切换至升温模式,在升温模式时,电磁阀关闭,蒸发器被“短路”而不制冷,制冷剂由压缩机排气分为两路,一路经冷凝器至储液器,再由储液器至第二毛细管节流装置,再由第二毛细管节流装置至电磁阀,另一路经第三毛细管节流装置至电磁阀,两路在电磁阀汇合后,回到压缩机;12.当蒸发器的温度恢复到正常范围后,控制器又控制电磁阀进行切换,使本技术切换至制冷模式。本冷凝器特点:1.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在一般制冷原理上应用自制恒温制冷原理系统,解决了散热较差、精确控温的技术缺陷,在压缩机持续工作状态下,对制冷系统在散热差、恒温控制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参照图1,本装置实现了制冷效果,设法让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在冷凝器内冷凝放热,不断循环,把热量从蒸发器“搬”到冷凝器并散到外界,从而达到制冷降温的效果。参照图2,压缩机再次启动重新建立压差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升温—制冷模式无法迅速切换,故普通制冷循环无法满足精确控温需求,在普通制冷循环基础上采用图2所示制冷系统实现了精确控温的需求。2.本技术的装置能够自动监测与控制原始采样信号的温度,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循环。具有自动采集处理、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特点,达到压缩机不停机,恒温控制温度偏差于±0.1℃,样气输出露点≤5.0℃,样气处理能力360NL/h.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则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电气集成和制冷模块,制冷模块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第一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上连接有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连接至储液器的出口,第三节流装置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所述控制模块与电磁阀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电气集成和制冷模块,制冷模块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第一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上连接有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连接至储液器的出口,第三节流装置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所述控制模块与电磁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的出口上设有储液器,储液器的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分别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Y恒温控制冷凝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景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鼎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