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大顶贯穿梁压弯成型模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664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公交车大顶贯穿梁压弯成型模工装,该工装由相互配合工作的上模具与下模具构成,所述的上模具、下模具均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两行相对的螺栓;上、下模具底板上分别焊接有一行上加强板、下加强板;所述的上加强板两边分别焊接一上模弧板,两个上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挡板连接,上模弧板与上加强板上端用上弧板拼接;所述的下加强板两边分别焊接一下模弧板,两个下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下挡板连接,下挡板与上挡板相对设置;下模弧板与下加强板上端用下弧板拼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工装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结构简单、轻便,在保证强度和刚度前提下结构尽可能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和便于工件装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车顶弯梁压弯成型模工装,具体涉及到一种公交车大顶贯穿梁压弯成型模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客车大顶弯梁在制作时,无预弯成型模,一直多采用直料压弯,效率低下,易导致弯梁扭曲;而且由于品种、产量的不断增加,现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此问题一直未有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根据弯管弧度制作要求,设计一种公交车大顶贯穿梁压弯成型模工装,模工装上、下底板采用两块20mm的钢板制成,用螺栓焊接固定,作用是支撑模具体和在液压机上定位,工件直接接触的弧面采用多个小铁板沿两块外轮廓弧板弧面焊接打磨制成,模具上设计了工件的限位板,起定位准确,安全生产作用,模具设计有套管,方便模具取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公交车大顶贯穿梁压弯成型模工装,该工装由相互配合工作的上模具与下模具构成,所述的上模具、下模具均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两行相对的螺栓;上、下模具底板上分别焊接有一行上加强板、下加强板;所述的上加强板两边分别焊接一上模弧板,两个上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挡板连接,上模弧板与上加强板上端用上弧板拼接;所述的下加强板两边分别焊接一下模弧板,两个下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下挡板连接,下挡板与上挡板相对设置;下模弧板与下加强板上端用下弧板拼接;两个所述的下模弧板两端部外侧各焊接一限位板;两个所述的上模弧板、下模弧板两端部贯穿设有一套管。<br>所述的上加强板、下加强板均位于两行螺栓之间,相邻的上述加强板之间设有连接板。两个所述的上模弧板和下模弧板的外侧均通过中部加强筋和端部加强筋固定在底板上面。所述的上加强板的高度自中部向两侧逐渐缩短,下加强板的高度自中部向两侧逐渐增长;上弧板与下弧板之间容纳有公交车大顶弯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①、模工装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②、模工装的结构简单、轻便,在保证强度和刚度前提下结构尽可能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和便于工件装卸;③、模工装安装稳定牢靠;④、模工装结构的工艺性好,便于制造、装配和检验;⑤、模工装制作出来的产品尺寸稳定且具有一定精度;⑥、模工装清理方便。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示意图;图2为公交车大顶弯梁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具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具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模具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模具俯视示意图。图中:限位板-1、套管-2、底板-3、上模弧板-4、中部加强筋-5、螺栓-6、上加强板7、下模弧板-8、端部加强筋-9、下弧板-10、上弧板-11、上挡板-12、下挡板-13、连接板-14、下加强板-15。具体实施方式公交车大顶贯穿梁压弯成型模工装,如图1所示,该工装由相互配合工作的上模具与下模具构成,用来压弯成型公交车大顶弯梁;参见图3、图4,该上模具包括底板3,底板上设有两行相对的螺栓6,底板与螺栓是用来支撑上模具体和在液压机上定位;底板3上面焊接有一行十六根上加强板7,上加强板位于两行螺栓之间,相邻上加强板之间设有连接板14;在上加强板7两边分别焊接一上模弧板4,两个上模弧板的外侧通过中部加强筋5和端部加强筋9固定在底板上面,两个上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挡板12连接;上模弧板4与上加强板7上端用上弧板11拼接(注意拼接处打磨无焊瘤);参见图5、图6,该下模具结构设计同上述上模具;在底板3上面焊接有一行十六根下加强板15,下加强板15与上加强板7相对设置;在下加强板15两边分别焊接一下模弧板8,两个下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下挡板13连接,下挡板13与上挡板12相对设置;下模弧板8与下加强板15上端用下弧板10拼接;在两个下模弧板两端部外侧各焊接一限位板1,主要起定位矩形管作用,在两个上模弧板、下模弧板两端部贯穿一¢40厚的套管2,方便模具取放;上加强板7的高度自中部向两侧逐渐缩短,下加强板15的高度自中部向两侧逐渐增长;上弧板11与下弧板10之间可容纳公交车大顶弯梁,参见图1、图2;本技术方案操作过程:先将模具吊装在液压机上,由于模具较长和方便工件取放,将模具调整为在液压机工作台上倾斜摆放,上、下模具四周用大螺栓和压块组合固定,检查工装固定牢固后,开动液压机上模具上行500mm左右,停止运行,手动放工件于下模具,注意工件一端要于下模具上的限位板接触,开动液压机,进行合模,上模具下行直到工件完全于上模的工作部分弧面完全接触后短暂停留10秒左右开始分模,取出成品,此模具可一次加工一至两个工件。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专利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公交车大顶贯穿梁压弯成型模工装,该工装由相互配合工作的上模具与下模具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具、下模具均包括底板(3),底板上设有两行相对的螺栓(6);上、下模具底板(3)上分别焊接有一行上加强板(7)、下加强板(15);所述的上加强板(7)两边分别焊接一上模弧板(4),两个上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挡板(12)连接,上模弧板(4)与上加强板(7)上端用上弧板(11)拼接;所述的下加强板(15)两边分别焊接一下模弧板(8),两个下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下挡板(13)连接,下挡板(13)与上挡板(12)相对设置;下模弧板(8)与下加强板(15)上端用下弧板(10)拼接;两个所述的下模弧板两端部外侧各焊接一限位板(1);两个所述的上模弧板、下模弧板两端部贯穿设有一套管(2)。

【技术特征摘要】
1.公交车大顶贯穿梁压弯成型模工装,该工装由相互配合工作的上模具与
下模具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具、下模具均包括底板(3),底板上设
有两行相对的螺栓(6);上、下模具底板(3)上分别焊接有一行上加强板(7)、
下加强板(15);所述的上加强板(7)两边分别焊接一上模弧板(4),两个上
模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挡板(12)连接,上模弧板(4)与上加强板(7)上
端用上弧板(11)拼接;
所述的下加强板(15)两边分别焊接一下模弧板(8),两个下模弧板的两端
分别通过下挡板(13)连接,下挡板(13)与上挡板(12)相对设置;下模弧
板(8)与下加强板(15)上端用下弧板(10)拼接;
两个所述的下模弧板两端部外侧各焊接一限位板(1);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强钱振宇张小浠张亚魁吴义朱祖珍花伟周剑乔何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