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建军专利>正文

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5133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的收发单元、搬运单元和换向单元;收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垂直方向上的运载罐;换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水平方向上的运载罐,以及实现运载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换向;搬运单元用于实现运载罐在收发单元和换向单元之间的转移。上述结构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同时对接方式快捷方便,用其代替直径较大的弯管完成运载罐在气动管道内的换向发送,从而能够有效地节约安装空间,而且还可以降低气动管道铺装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物流运输系统中所有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
技术介绍
气动管道物流系统主要应用在银行、医院、饭店、行政中心等行业,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气流传动的原理实现各个位置间的物料传输,从而省去人工搬运的工序,提高物料传输的效率,以及节省人工成本。在气动管道物流系统中使用运载罐作为物料的载体,运载罐放在管道内,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运载罐能够在管道内移动,从而完成物料在各地间的传输。以在医院中应用为例,为将装有药物的运载罐运输到各个护士站、药房中,需要在空间交错设置多条管道;具体地: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条垂直管道,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多条水平管道,而为了实现垂直管道和水平管道之间的连通,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在二者之间连接弯管,而为了确保运载罐能够顺利通过该弯管,弯管的直径通常都设计的较大,而较大直径的弯管就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而且还会给管道的铺装带来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直径较大的弯管连接不同方向上的各个管道,而直径较大的弯管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而且还会给管道的铺装带来一定难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的收发单元、搬运单元和换向单元;收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垂直方向上的运载罐;换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水平方向上的运载罐,以及实现运载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换向;搬运单元用于实现运载罐在收发单元和换向单元之间的转移。进一步,换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换向器,换向器滑动设置在主支架上;换向器包括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的两端开口的第一连通管和用于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的一端封口的第一捕捉管;且第一连通管和第一捕捉管能够相对主支架转动;收发单元包括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的两端开口的第二连通管和用于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的两端开口的第二捕捉管;且第二连通管和第二捕捉管均能够相对主支架在平面内移动;搬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搬运器,所述搬运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管,搬运管与主支架连接,且能够相对主支架运动;第一连通管、第一捕捉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二捕捉管的运载罐能够进入搬运管,搬运管的运载罐能够进入第一连通管、第一捕捉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二捕捉管。进一步,第一捕捉管和第二捕捉管上均设置有缓冲部,缓冲部用于降低运载罐的运行速度。进一步,缓冲部包括设置在第一捕捉管和第二捕捉管的侧壁上的多个通气孔,且每层圆周面上的通气孔的数量沿运载罐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少。进一步,第一连通管和第一捕捉管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运载罐位置的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活动限位部和第一动力部,第一动力部设置在对应的第一连通管或第一捕捉管的侧壁上;活动限位部与对应的第一动力部连接,且在第一动力部的带动下能够穿入对应的第一连通管或第一捕捉管的内部。进一步,第一动力部包括第一电机和与第一电机的转子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杠,第一电机用于带动第一丝杠做直线运动;活动限位部包括插销锁舌,插销锁舌与第一丝杠连接,并随第一丝杠一起运动,且插销锁舌和第一丝杠均能够穿入对应的第一连通管或第一捕捉管的内部。进一步,第一限位机构还包括套筒和连接板,连接板设置在第一电机上,套筒设置在连接板上,插销锁舌套设在套筒的外部;插销锁舌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套筒上设置有导柱,导柱远离套筒的一端位于凹槽内,且凹槽能够相对导柱滑动。进一步,换向单元包括换向导轨,换向器包括换向支架;换向导轨设置在主支架上,换向支架滑动设置在换向导轨上;第一连通管和第一捕捉管上均铰接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连通管和第一捕捉管均与换向支架铰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使对应的第一连通管或第一捕捉管相对换向支架转动。进一步,第二连通管上连通设置有风管,风管用于与风机相连,从而向第二连通管内输出正压风。进一步,收发单元还包括收发导轨和收发支撑板,收发导轨与收发支撑板连接,收发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封闭区域;第二连通管和第二捕捉管上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对应的第二连通管或第二捕捉管沿收发导轨运动;第一通孔用于使运载罐通过,风管与第二通孔连通,第二通孔能够与第二连通管连通,封闭区域用于封闭第二捕捉管的端口。进一步,搬运管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用于将运载罐从搬运管的内部移出;提升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升降台,升降台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设置在搬运管上,用于带动升降台在搬运管的内部上下移动。进一步,驱动部包括第二动力部、第二丝杠和连接块,第二丝杠与第二动力部的输出轴连接,连接块套设在第二丝杠上,且能够沿第二丝杠上下运动;升降台与连接块连接,且升降台用于与运载罐接触的平面所在高度大于升降台与连接块的接触面所在的高度。进一步,搬运器包括搬运导轨和搬运支架,搬运导轨设置在主支架上,搬运支架滑动设置在搬运导轨上,搬运管与搬运支架滑动连接。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储存运载罐的储存单元,且储存单元和搬运单元之间能够实现运载罐的转移。进一步,储存单元包括储存安装板和两端开口的储存管,储存安装板设置在主支架上,储存管穿设在安装板上;且在储存管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运载罐的位置。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的收发单元、搬运单元和换向单元;收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垂直方向上的运载罐;换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水平方向上的运载罐,以及实现运载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换向;搬运单元用于实现运载罐在收发单元和换向单元之间的转移。采用上述结构,当需要实现运载罐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气动管道的换向传输时,首先利用收发单元或者换向单元的捕捉功能捕捉某方向上的运载罐,然后将捕捉的运载罐转送给搬运单元,然后经由搬运单元的搬运作用,从而将运载罐传输给换向单元或者收发单元,以完成运载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换向。上述结构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同时对接方式快捷方便,用其代替直径较大的弯管完成运载罐在气动管道内的换向发送,从而能够有效地节约安装空间,而且还可以降低气动管道铺装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的轴测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的轴测图;图5为图4所示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的主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的后视图;图7为图1中所示的换向单元的轴测图;图8为图7所示的换向器的轴测图;图9为图8所示的第一捕捉管的剖视图;图10为图8所示的第一限位机构的轴测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第一限位机构的剖视图;图12为图1所示的收发单元的轴测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第二捕捉管的轴测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第二捕捉管的剖视图;图15为图1所示的搬运单元的轴测图;图16为图15所示的提升机构的轴测图。附图标记:1-主支架;2-换向单元;3-收发单元;4-搬运单元;5-储存单元;6-通气孔;7-运载罐;21-换向器;22-换向导轨;31-第二连通管;32-第二捕捉管;33-收发导轨;34-收发支撑板;35-风管;36-第二驱动机构;41-搬运管;42-提升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收发单元、搬运单元和换向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垂直方向上的运载罐;所述换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水平方向上的运载罐,以及实现运载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换向;所述搬运单元用于实现运载罐在所述收发单元和所述换向单元之间的转移;所述换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换向器,所述换向器滑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换向器包括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的两端开口的第一连通管和用于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的一端封口的第一捕捉管;且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一捕捉管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转动;所述收发单元包括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的两端开口的第二连通管和用于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的两端开口的第二捕捉管;且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第二捕捉管均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在平面内移动;所述搬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搬运器,所述搬运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管,所述搬运管与所述主支架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运动;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捕捉管、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第二捕捉管的运载罐能够进入所述搬运管,所述搬运管的运载罐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捕捉管、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第二捕捉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收发单元、搬运单元和换向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垂直方向上的运载罐;所述换向单元用于捕捉和发送水平方向上的运载罐,以及实现运载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换向;所述搬运单元用于实现运载罐在所述收发单元和所述换向单元之间的转移;所述换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换向器,所述换向器滑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换向器包括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的两端开口的第一连通管和用于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的一端封口的第一捕捉管;且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一捕捉管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转动;所述收发单元包括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的两端开口的第二连通管和用于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的两端开口的第二捕捉管;且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第二捕捉管均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在平面内移动;所述搬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搬运器,所述搬运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管,所述搬运管与所述主支架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运动;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捕捉管、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第二捕捉管的运载罐能够进入所述搬运管,所述搬运管的运载罐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捕捉管、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第二捕捉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捕捉管和所述第二捕捉管上均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用于降低运载罐的运行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捕捉管和所述第二捕捉管的侧壁上的多个通气孔,且每层圆周面上的所述通气孔的数量沿所述运载罐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少。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一捕捉管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运载罐位置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活动限位部和第一动力部,所述第一动力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通管或所述第一捕捉管的侧壁上;所述活动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动力部连接,且在所述第一动力部的带动下能够穿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通管或所述第一捕捉管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部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丝杠做直线运动;所述活动限位部包括插销锁舌,所述插销锁舌与所述第一丝杠连接,并随所述第一丝杠一起运动,且所述插销锁舌和所述第一丝杠均能够穿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通管或所述第一捕捉管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还包括套筒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插销锁舌套设在所述套筒的外部;所述插销锁舌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套筒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胡建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