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945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下护板。所述汽车下护板包含:盖板主体,其安装在前车架支架的下端上;多个安装单元,其通过在所述盖板主体的末端上在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隔开而形成,以便安装所述盖板主体;以及加强筋,其通过在所述盖板主体的内侧上在垂直纵向方向上突起而形成,以便加强强度,其中所述加强筋包含以与所述加强筋的形状相反的形状从所述加强筋突起而形成的加强杆。所述汽车下护板可以通过在与行人碰撞时未断裂而最小化对所述行人的损伤。另外,所述汽车下护板可以通过在与车辆碰撞时断裂而最小化对内部部件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下护板。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车辆的下护板执行保护设置在车辆下部部分上的各种部件的功能,以在车辆的驱动期间减小空气阻力且阻止来自道路的投射物。将此下护板安装在安置于前保险杠的下部部分上的横梁上,由此保护发动机和底盘部件免受地面上的突起部的损坏以及使车辆下部部分上的空气流平滑。关于此下护板揭示包含第2005-0024653号韩国专利和第2006-003423号韩国专利的多个参考文献。具体而言,FEM(前端模块)是将前车架支架、散热器、冷凝器、热交换器(例如,中间冷却器)、护风罩、前灯和保险杠集成到单个单元的车辆前部模块。与常规的车辆车身结构相比,采用此FEM使集成设计更有效且更轻,由此简化过程且增强组件操作性能,以及通过优化换热单元的结构促使最大化热交换器的效率。然而,常规下护板仅包含覆盖车辆的下部部分的功能,但缺乏对行人的保护功能。此外,常规下护板,具体地常规FEM具有在模拟车辆之间的碰撞的RCAR(汽车维修研究委员会)碰撞测试期间增加车辆车身的损坏速率的缺点,因为碰撞力被直接传送到前车架支架从而致使对内部部件造成极大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当与行人碰撞时未断裂以便最小化对行人的损伤,否则当与车辆碰撞时断裂以便最小化对内部部件的损伤的汽车下护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般方面中,提供一种汽车下护板,所述汽车下护板包括:盖板主体,其安装在车辆的下部部分上;加强筋,其通过从所述盖板主体向上突起而形成;安装单元,其通过经按顺序提供以将所述盖板主体安装在所述车辆的所述下部部分上而安置在所述加强筋上或所述加强筋的纵向延伸线上;以及加强杆,其通过从所述加强筋向上突起而与所述安装单元隔开安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小于预定冲力的冲力施加到盖板主体时,加强杆可以防止所述盖板主体断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等于或大于预定冲力的冲力施加到盖板主体时,可能在与加强杆与安装单元之间的部分相对应的盖板主体的一部分处引起断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盖板主体可以从前部朝向后部呈圆形弯曲并且可以沿着到达后部的路径逐渐下降至下部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筋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隔开提供和安置多个加强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单元可以安置在盖板主体的后端部分处并且可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隔开提供和安置多个安装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筋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沿着到达后部的路径逐渐下降至下部部分,加强杆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沿着到达前部的路径逐渐下降至下部部分,以及安装单元可以与加强杆的后部隔开安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杆的宽度可以沿着到达上部部分的路径逐渐变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筋可以通过盖板主体的弯曲而形成并且加强杆可以与加强筋形成为单个主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一般方面中,提供一种汽车下护板,所述汽车下护板包括:盖板主体,其安装在前车架支架的下端上;多个安装单元,其通过在所述盖板主体的末端上在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隔开而形成,以便安装所述盖板主体;以及加强筋,其通过在所述盖板主体的内侧上在垂直纵向方向上突起而形成,以便加强强度,其中所述加强筋包含以与所述加强筋的形状相反的形状通过从所述加强筋突起而形成的加强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筋的突起高度可以沿着到达前部的路径逐渐变高,并且加强杆的突起高度可以沿着到达后部的路径逐渐变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杆的宽度可以沿着到达上部部分的路径逐渐变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汽车下护板可以通过在与行人碰撞时未断裂而最小化对行人的损伤。另外,汽车下护板可以通过在与车辆碰撞时断裂而最小化对内部部件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在车辆上的汽车下护板的仰视平面图。图2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汽车下护板的透视图。图3A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汽车下护板的平面图。图3B是在图3A的C-C线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图4A是说明在RCAR(汽车维修研究委员会)测试之前安装在车辆上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汽车下护板的状态的仰视平面图。图4B是说明在RCAR(汽车维修研究委员会)测试之后安装在车辆上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汽车下护板的状态的仰视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之前,确定特定结构或功能的描述仅既定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概念的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具有各种修改且不应被解释为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本专利技术中描述的所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另外,将在下文中参考其中示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性概念可以按许多不同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所描述的方面既定涵盖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新颖想法内的所有此类改变、修改、变化和等效物。如中图1至3所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汽车下护板可以包含盖板主体(100)。盖板主体(100)可以安装在车辆的下部部分上。盖板主体(100)可以安装在承载电子单元的前车架支架的下端上。盖板主体(100)可以从前部(其中基于车辆的移动,车辆向前移动的方向)朝向后部(其中基于车辆的移动,车辆向后移动的方向)呈圆形弯曲并且可以沿着到达后部的路径逐渐下降至下部部分。可以将在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隔开安置的多个安装单元(110)提供于盖板主体(110)的端部部分上。可以按顺序提供安装单元(110)以将盖板主体(100)安装在车辆的下部部分上。安装单元(110)可以安置在加强筋(120)上或加强筋(120)的纵向延伸线上。可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隔开提供和安置多个安装单元(110)。安装单元(110)可以呈能够进行螺栓耦合的凸台的形状。另外,可以将通过在垂直纵向方向上突起而形成的加强筋(120)提供于盖板主体的内侧上以便加强强度。可以在盖板主体(100)的横向方向上隔开提供和安置多个加强筋(120)。加强筋(120)可以通过从盖板主体(100)向上突起而形成。加强筋(120)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可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隔开提供和安置多个加强筋(120)。加强筋(120)可以通过盖板主体(100)的弯曲而形成。加强杆(200)可以与加强筋(120)形成为单个主体。加强杆(200)可以通过从加强筋(120)向上突起而形成。加强杆(200)可以与安装单元(110)隔开安置。加强杆(200)的宽度可以沿着到达上部部分的路径逐渐变窄。加强筋(120)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沿着到达后部的路径逐渐下降至下部部分。加强杆(200)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沿着到达前部的路径逐渐下降至下部部分。安装单元(110)可以与加强杆(200)的后部隔开安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当将小于预定冲力的冲力施加到盖板主体(100)时,加强杆(200)可以防止盖板主体(100)的断裂。也就是说,当将相对少量的冲力施加到盖板主体(100)时,加强杆(200)可以增强盖板主体(100)的强度。换句话说,加强杆(200)可以相对于在车辆与行人碰撞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下护板,其包括:盖板主体,其安装在车辆的下部部分上;加强筋,其通过从所述盖板主体向上突起而形成;安装单元,其通过经按顺序提供以将所述盖板主体安装在所述车辆的所述下部部分上而安置在所述加强筋上或所述加强筋的纵向延伸线上;以及加强杆,其通过从所述加强筋向上突起而与所述安装单元隔开安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下护板,其包括:盖板主体,其安装在车辆的下部部分上;加强筋,其通过从所述盖板主体向上突起而形成;安装单元,其通过经按顺序提供以将所述盖板主体安装在所述车辆的所述下部部分上而安置在所述加强筋上或所述加强筋的纵向延伸线上;以及加强杆,其通过从所述加强筋向上突起而与所述安装单元隔开安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护板,其中当将小于预定冲力的冲力施加到所述盖板主体时,所述加强杆防止所述盖板主体断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下护板,其中当将等于或大于预定冲力的冲力施加到所述盖板主体时,在与所述加强杆与所述安装单元之间的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盖板主体的一部分处引起断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护板,其中所述盖板主体从前部朝向后部呈圆形弯曲并且沿着到达所述后部的路径逐渐下降至下部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护板,其中所述加强筋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隔开提供和安置多个所述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下护板,其中所述安装单元安置在所述盖板主体的后端部分处,以及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隔开提供和安置多个所述安装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钟明
申请(专利权)人:韩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