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排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749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前排气歧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内管壁和外管壁形成冷却腔,且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柱,管体包括进气段和多个出气段,进气段为一端设置有进气口的矩形管,出气段均匀设置在进气段下方,且出气段与进气段相通,出气段下方设置有出气口,进气段上方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降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前排气歧管
技术介绍
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废气排放是靠活塞通过挤压,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废气门排出的。因发动机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得排出的废气也具有高温高压的特性。高温是发动机做功时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而高压是因为高温造成的气体膨胀产生的。废气排放温度很高,经测量排放时因废气高温的影响,排气歧管温度可达到650°以上,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寿命,现有的排气歧管很难稳定的实现温度的降低。授权公告号为:CN202851128U的专利:一种L机新型水冷排气歧管,包括水冷排气歧管以及设置在水冷排气歧管上的进水装置和出水装置以及设置在水冷排气歧管内的水道,所述的水道包括设置在水冷排气歧管内的至少一道用于通水的水道,所述水道两端分别与外界相通,所述水道包括设置在水冷排气歧管内的两条上下设置的水平水道;以及设置在水平水道之间的垂直水道,所述出水装置为设置在水冷排气歧管上与水平水道相通用于接水冷增压器的出水接口,所述进水装置为设置在水冷排气歧管上与垂直水道相通用于接发动机缸体的进水接口,所述水冷排气歧管内还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一端通过排气管与水箱连接,该专利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噪声较小,但是该专利没有解决冷却通道稳定和充分降温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排气歧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冷却通道稳定和充分降温的技术问题;一种前排气歧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和外管壁形成冷却腔,且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管体包括进气段和多个出气段,所述进气段为一端设置有进气口的矩形管,所述出气段均匀设置在进气段下方,且出气段与进气段相通,所述出气段下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段上方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进气段的进气口端,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进气口端部的温度时最高的,通过设置进水口的位置,从而实现充分降温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出气段为三个,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多个出气段进行排气,提高发动机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至少为两个,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柱来确保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的稳定性,这样能够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多个出砂孔,所述出砂孔开设在管体上,且与冷却腔相通,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出砂孔可以实现对冷却腔的清理,保证冷却腔在实现冷却时,不会因为冷却腔内部的杂质,影响冷却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出砂孔为八个。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将管体固定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孔,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装孔进行管体的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为一种前排气歧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和外管壁形成冷却腔,且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柱,利用冷却腔对管体进行冷却,通过固定柱,能够提高内管壁与外管壁之间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冷却腔的稳定性;所述管体包括进气段和多个出气段,所述进气段为一端设置有进气口的矩形管,所述出气段均匀设置在进气段下方,且出气段与进气段相通,利用多个出气段进行排气,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所述进气段上方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利用进水口、出水口与冷却腔相互配合,通过冷却液在冷却腔内部流动,从而实现管体的冷却,而且进水口与出水口位于同一侧,这样重复降低了冷却液的流速,保证冷却液能够对管体实现充分冷却;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降温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前排气歧管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前排气歧管的轴侧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前排气歧管的A-A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管体;2-内管壁;3-外管壁;4-冷却腔;5-固定柱;6-进水段;7-出水段;8-进气口;9-出气口;10-进水口;11-出水口;12-出砂孔;13-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前排气歧管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前排气歧管的轴侧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前排气歧管的A-A向剖视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前排气歧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内管壁2和外管壁3,所述内管壁2和外管壁3形成冷却腔4,且内管壁2和外管壁3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柱5,利用内管壁2和外管壁3形成冷却腔4,实现冷却功能,通过设置的固定柱5,连接内管壁2和外管壁3,保证冷却腔4的稳定;所述管体1包括进气段6和多个出气段7,所述进气段6为一端设置有进气口8的矩形管,所述出气段7均匀设置在进气段6下方,且出气段7与进气段6相通,所述出气段7下方设置有出气口9,通过多个出气段7实现排气,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所述进气段6上方设置有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利用进水口10、出水口11与冷却腔4相互配合,通过冷却液在冷却腔4内部流动,从而实现管体1的冷却,而且进水口10与出水口11位于同一侧,这样重复降低了冷却液的流速,保证冷却液能够对管体实现充分冷却.其中,所述进水口10位于进气段6的进气口10端,因为气体进入时,进气口端部的温度是最高的,在进气口10处设置有进水口10,能够充分实现降温。如图1所示,所述出气段7为三个,所述固定柱5至少为两个,通过固定柱5来确保内管壁2和外管壁3之间的稳定性,这样能够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它还包括多个出砂孔12,所述出砂孔12开设在管体1上,且与冷却腔4相通,利用出砂孔12可以实现对冷却腔4的清理,保证冷却腔在实现冷却时,不会因为冷却腔内部的杂质,影响冷却效果。其中,所述出砂孔12为八个。进一步地,所述管体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将管体1固定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孔13,通过安装孔13实现管体1的固定。最后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前排气歧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和外管壁形成冷却腔,且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管体包括进气段和多个出气段,所述进气段为一端设置有进气口的矩形管,所述出气段均匀设置在进气段下方,且出气段与进气段相通,所述出气段下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段上方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和外管壁形成冷却腔,且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管体包括进气段和多个出气段,所述进气段为一端设置有进气口的矩形管,所述出气段均匀设置在进气段下方,且出气段与进气段相通,所述出气段下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段上方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进气段的进气口端。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金龙郝汀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扬子江宝云缸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