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4707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包括并联设置、同轴驱动的大流量泵和小流量泵,所述大流量泵的出油口经第一溢流阀控制调节后与三位四通阀下方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所述三位四通阀上方的两个工作口依次与第一单向节流阀、液压缸和第二单向节流阀连通形成串联回路,所述小流量泵的出油口经第二溢流阀控制调节后与二位二通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位二通阀出油口与第三节流阀调节后与液压马达油路连接。采用并联设置、同轴驱动的大流量泵和小流量泵,二泵的输出流量可以分开使用,其作用如同两个独立的叶片泵,结构紧凑,双联泵降低了功率损耗,减少油液发热;采用双泵供油方式,在液压快进阶段,大流量泵卸荷,功率使用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传动
,涉及一种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竹席大多采用人工编织。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高,竹席的编织费用将成为竹胶合模板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竹席编织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编织效率和进度。现有的自动竹席编织机在编织时,进篾机构运行速度快,而顶、压篾机构运行速度慢,在控制时才有两个液压泵进行驱动,使得整个液压传动系统机构庞大,造价过高,并且油耗过高,油液容易发热,功率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动机构过于庞大、造价高、油耗高、油液过热、功率损耗大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包括并联设置、同轴驱动的大流量泵和小流量泵,所述大流量泵的出油口经第一溢流阀控制调节后与三位四通阀下方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所述三位四通阀上方的两个工作口依次与第一单向节流阀、液压缸和第二单向节流阀连通形成串联回路,所述小流量泵的出油口经第二溢流阀控制调节后与二位二通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位二通阀出油口与第三节流阀调节后与液压马达油路连接,所述三位四通阀两侧设置有电磁铁。。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单向节流阀由第一节流阀和第一单向阀并联组成,第二单向节流阀由第二节流阀和第二单向阀并联组成。液压缸为单杆活塞式液压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并联设置、同轴驱动的大流量泵和小流量泵,合用一个吸油口,有两个各自独立的出油口,二泵的输出流量可以分开使用。其作用如同两个独立的叶片泵,结构紧凑,而且系统中采用双联泵可以降低功率损耗,减少油液发热;采用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控制的液压缸换向回路,采用M不仅有中位机能,并且具有卸荷功能;采用双泵供油方式,在液压快进阶段,大流量泵卸荷,功率使用合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大流量泵,2.小流量泵,3.第一溢流阀,4.三位四通阀,5.第一节流阀,6.第二节流阀,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液压缸,10.第二溢流阀,11.第三节流阀,12.液压马达,13.二位二通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并联设置、同轴驱动的大流量泵1和小流量泵2,大流量泵1的出油口经第一溢流阀3控制调节后与三位四通阀4下方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三位四通阀4上方的两个工作口依次与第一单向节流阀、液压缸9和第二单向节流阀连通形成串联回路,小流量泵2的出油口经第二溢流阀10控制调节后与二位二通阀13的进油口连通,二位二通阀13出油口与第三节流阀11调节后与液压马达12油路连接,三位四通阀4两侧设置有电磁铁。。第一单向节流阀由第一节流阀5和第一单向阀7并联组成,第二单向节流阀由第二节流阀6和第二单向阀8并联组成。液压缸9为单杆活塞式液压缸。本技术的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进篾的液压缸回路和驱动顶压篾机构的液压马达回路,并联设置、同轴驱动的大流量泵1和小流量泵2分别为液压缸回路和液压马达回路的提供动力。自动竹席编织机的进篾原理是,夹篾头在液压缸回路的牵引下前进至喂篾撞杆开关后,停止前进,待夹篾头夹紧竹篾后,由液压缸回路牵引后退,后退至卸篾撞杆开关处时,停止后退,夹篾头松开竹篾,一次工作结束,此后夹篾头反向前进进行下一次工作,如此循环往复。当夹篾头在液压缸回路的牵引下前进时,三位四通阀4左侧的电磁铁1YA通电,此时进油油路是压力油从大流量泵1的出油口经第一溢流阀3稳压溢流后,送入三位四通阀4左侧的进油口,经过第一单向节流阀节流调速后送入液压缸9的左腔,从而使液压缸9牵引夹篾头前进,回油路则是压力油经液压缸9的右腔,经过第二单向节流阀节流调速后由三位四通阀4右侧的回油口回流,经第一溢流阀3稳压溢流后通过大流量泵1回到油箱;当夹篾头前进至遇到喂篾撞杆开关时,液压缸不再前进,当夹篾头夹紧竹篾后,液压缸回路牵引夹篾头做后退运动,此时三位四通阀4左侧的电磁铁1YA断电,右侧的电磁铁2YA通电,此时进油路为:大流量泵1输出的压力油经过第一溢流阀3稳压溢流后,进入三位四通阀4右侧,经第二单向节流阀的第二节流阀6和第二单向阀8调节使得使阀前压力升高,压力油进入液压缸9的右腔,使得液压缸9后退,带动夹篾头后退。回油路为压力油从液压缸9的右腔进入左腔,经过第一单向节流阀的第一节流阀5和第一单向阀7节流调速后,进入三位四通阀4左侧,经第一溢流阀3稳压溢流后通过大流量泵1回到油箱。夹篾头后退直至与卸篾撞杆开关相撞,此时液压缸9收到信号不再后退,夹篾头松开卸篾,一次工作结束。液压马达回路驱动顶、压篾机构,为了保证顶篾机构和压篾机构同步且低速的运动,采用液压马达12进行驱动,压力油经小流量泵2的出油口流出,经第二溢流阀10稳压溢流后送入二位二通阀13,从二位二通阀13出油口送出后经第三节流阀11进行流量调节后驱动液压马达12,液压马达12将压力油转换为机械能牵动顶、压篾机构做低速的同步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设置、同轴驱动的大流量泵(1)和小流量泵(2),所述大流量泵(1)的出油口经第一溢流阀(3)控制调节后与三位四通阀(4)下方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所述三位四通阀(4)上方的两个工作口依次与第一单向节流阀、液压缸(9)和第二单向节流阀连通形成串联回路,所述小流量泵(2)的出油口经第二溢流阀(10)控制调节后与二位二通阀(1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位二通阀(13)出油口与第三节流阀(11)调节后与液压马达(12)油路连接,所述三位四通阀(4)两侧设置有电磁铁。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竹席编织机进篾、顶压篾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设置、同轴驱动的大流量泵(1)和小流量泵(2),所述大流量泵(1)的出油口经第一溢流阀(3)控制调节后与三位四通阀(4)下方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所述三位四通阀(4)上方的两个工作口依次与第一单向节流阀、液压缸(9)和第二单向节流阀连通形成串联回路,所述小流量泵(2)的出油口经第二溢流阀(10)控制调节后与二位二通阀(1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位二通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利平刘海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