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586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其中,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发光装置及组装机构。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光源配置于导光板的侧边。组装机构连接于发光装置且包括两组装结构、紧固件及限位部。各组装结构具有开孔。紧固件包括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贯穿部。贯穿部连接于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并贯穿于各开孔,两组装结构被止挡于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第二止挡部的最大外径大于各开孔的最小孔径且小于各开孔的最大孔径。限位部形成于其中一组装结构上,限位部干涉于第一止挡部或第二止挡部,以阻止紧固件相对于两组装结构发生不正常的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模块及其组装机构,且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机构。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主要分为侧光式背光模块及直下式背光模块。背光模块是利用导光板将配置于导光板入光面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导向导光板的出光面,藉以形成均匀的面光源。背光模块中的背板及胶框大多利用螺丝锁附或卡勾嵌合方式进行组装,这样的组装方式不仅繁琐复杂,且在此种方式的组装过程中,背板及胶框与螺丝或卡勾结合处容易产生材料屑。材料屑留存于背光模块中会导致结构的磨损,进而降低良率。“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组装机构可简化背光模块的组装过程以及提高背光模块的组装良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机构,其可提高组装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发光装置及组装机构。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其中光源配置于导光板的侧边。组装机构连接于发光装置且包括两组装结构、紧固件及限位部。各组装结构具有开孔。紧固件包括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贯穿部,其中贯穿部连接于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并贯穿于各开孔,两组装结构被止挡于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第二止挡部的最大外径大于各开孔的最小孔径且小于各开孔的最大孔径。限位部形成于其中一组装结构上,其中限位部干涉于第一止挡部或第二止挡部。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组装机构,其包括两组装结构、紧固件及限位部。各组装结构具有开孔。紧固件包括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贯穿部,其中贯穿部连接于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并贯穿于各开孔,两组装结构被止挡于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第二止挡部的最大外径大于各开孔的最小孔径且小于各开孔的最大孔径。限位部形成于其中一组装结构上,其中限位部干涉于第一止挡部或第二止挡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止挡部的最小外径小于各开孔的最小孔径。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止挡部的最小外径大于各开孔的最大孔径。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止挡部为椭圆形。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开孔为椭圆形。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部具有两限位块,第一止挡部或第二止挡部具有两卡块,两卡块分别卡合于两限位块。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限位块具有彼此不平行的两卡合面,各卡块的两侧面分别承靠于对应的限位块的两卡合面。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卡块分别形成于第一止挡部的相对两侧或第二止挡部的相对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组装结构的其中之一具有凸台并通过凸台紧抵第二止挡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止挡部具有凹槽,且用于通过凹槽受力而带动紧固件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组装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反射片、背板及胶框的至少其中之一,光学膜片组及反射片分别配置于导光板的相对两表面,背板用以承载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反射片及光源,胶框配置于背板上,两组装结构分别形成于背板、胶框、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反射片的其中之二。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组装机构中,由于紧固件的第二止挡部的最大外径小于各组装结构的开孔的最大孔径,故紧固件可藉其第二止挡部穿过各组装结构的开孔而使两组装结构位于紧固件的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承上,由于紧固件的第二止挡部的最大外径大于各组装结构的开孔的最小孔径,故可通过旋转紧固件而使两组装结构被止挡于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档部之间,使两组装结构相互固定。如此可简化背光模块的组装过程,进而提高组装便利性。此外,当两组装结构如上述般通过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档部的止挡而相互固定时,组装结构上的限位部可干涉于紧固件以阻止紧固件发生非预期的旋转,从而完成组装机构的组装。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组装过程中,由于组装机构并非利用螺丝或卡勾对各组装结构进行紧固,而是利用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对各组装结构进行止挡,因此不会发生组装结构与螺丝或卡勾结合处产生材料屑的问题,而可避免所述材料屑留存于背光模块中导致结构的磨损,进而提高背光模块的组装良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机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组装机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组装机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组装机构的分解图。图6是图2的组装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7A及图7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组装机构进行组装时的其一状态图。图8A及图8B分别是图7A及图7B的组装机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9A及图9B分别是图7A及图7B的组装机构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装机构的分解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装机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机构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50包括发光装置52与组装机构100。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例如是侧入式背光模块且包括发光装置52。在本实施例中,发光装置52包括光源52a、导光板52b、光学膜片组52c、反射片52d、背板52e及胶框52f。在本实施例中,光源52a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灯条,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此外,光源52a配置于导光板52b的侧边。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52c及反射片52d分别配置于导光板52b的相对两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背板52e用以承载导光板52b、光学膜片组52c、反射片52d及光源52a,且胶框52f配置于背板52e上。然而,上述光源52a、导光板52b、光学膜片组52c、反射片52d、背板52e及胶框52f之间的配置关系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装置52中也可以不设置背板及/或胶框。图3是图2的组装机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组装机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组装机构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机构100连接于发光装置52,且包括组装结构110、组装结构120、紧固件130及限位部140。在本实施例中,组装结构110及组装结构120例如分别形成于背板52e及胶框52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发光装置和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其中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边,所述组装机构连接于所述发光装置且包括两组装结构、紧固件和限位部,其中所述组装结构具有开孔;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贯穿部,其中所述贯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并贯穿于所述开孔,所述两组装结构被止挡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所述第二止挡部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开孔的最小孔径且小于所述开孔的最大孔径;以及所述限位部形成于其中一所述组装结构上,其中所述限位部干涉于所述第一止挡部或所述第二止挡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发光装置和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其中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边,所述组装机构连接于所述发光装置且包括两组装结构、紧固件和限位部,其中所述组装结构具有开孔;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贯穿部,其中所述贯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并贯穿于所述开孔,所述两组装结构被止挡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所述第二止挡部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开孔的最小孔径且小于所述开孔的最大孔径;以及所述限位部形成于其中一所述组装结构上,其中所述限位部干涉于所述第一止挡部或所述第二止挡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部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开孔的所述最小孔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最小外径大于所述开孔的所述最大孔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部为椭圆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椭圆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有两限位块,所述第一止挡部或所述第二止挡部具有两卡块,所述两卡块分别卡合于所述两限位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具有彼此不平行的两卡合面,所述卡块的两侧面分别承靠于对应的所述限位块的所述两卡合面。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卡块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相对两侧或所述第二止挡部的相对两侧。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装结构的其
\t中之一具有凸台并通过所述凸台紧抵所述第二止挡部。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具有凹槽,且用于通过所述凹槽受力而带动所述紧固件旋转。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反射片、背板及胶框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