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4446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恒温控制装置。该装置的恒温控制器连接供电电源;控制主板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热电偶;热电偶与半导体制冷片相接触;控制主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加热继电器和制冷继电器的控制端;加热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制冷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闭端;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和第二继电器的常开端分别接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和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高电平有效且分别连接加热继电器的输出端;第一继电器的单刀开关处于常闭端且与半导体制冷片的负极相连,第二继电器的单刀开关处于常闭端且与半导体制冷片的正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了提升恒温控制装置使用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温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恒温控制装置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光学器件制造领域,尤其是光学器件的激光密封焊接工艺中,为了保证生产出来的光学器件的光学性能能够达到最佳,预先准备恒温的制造工艺平台是必不可少的。设计人员往往通过设计恒温控制装置,以获得温度恒定的制造工艺平台。然而,目前现有的恒温控制装置,仅能通过加热升温的方式,或是制冷降温的方式,才可获得恒温的制造工艺平台。可见,现有的恒温控制装置使用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恒温控制装置,以实现提升恒温控制装置使用效果的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恒温控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供电电源、恒温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半导体制冷片和热电偶;所述恒温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端、控制主板、加热继电器和制冷继电器;所述恒温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所述控制主板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热电偶;所述控制主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制冷继电器的控制端;所述热电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接触,用于检测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实时温度;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恒温控制器的温度设定指令;所述加热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所述制冷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高电平有效且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单刀开关处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单刀开关处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端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正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无线遥控接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遥控接收模块包括300~3000MHZ特高频无线通信接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包括12V直流电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30A双路光电隔离继电器。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TEC12706AJ半导体制冷片。进一步地,所述热电偶包括防水型PT100热电偶。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改变恒温控制装置中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流流向,从而既可以通过加热升温的方式,又可以通过制冷降温的方式保持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恒定,解决了现有恒温控制装置使用效果欠佳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恒温控制装置使用效果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恒温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利用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恒温控制装置进行恒温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恒温控制装置的结构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需要获取恒温的制造工艺平台的情况。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控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101、供电电源102、恒温控制器103、第一继电器108、第二继电器109、半导体制冷片110和热电偶111;所述恒温控制器103包括电源输入端104、控制主板105、加热继电器106和制冷继电器107;所述恒温控制器103通过所述电源输入端104连接所述供电电源102;所述控制主板105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101的输出端和所述热电偶111;所述控制主板10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106的控制端和所述制冷继电器107的控制端;所述热电偶111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相接触,用于检测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的实时温度;所述信号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所述恒温控制器103的温度设定指令;所述加热继电器10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108的常开端,所述制冷继电器10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109的常闭端;所述第一继电器108的常闭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109的常开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108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109的控制端高电平有效且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106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108的单刀开关处于所述第一继电器108的常闭端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109的单刀开关处于所述第二继电器109的常闭端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的正极相连。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101包括无线遥控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101优选无线遥控接收模块的好处在于,可以实现在允许距离范围内,手持遥控器设置所述恒温控制器103的设定温度。当然,所述信号接收模块101还可以选用有线型的信号接收模块。进一步地,由于特高频主要用于短途通信,所述无线遥控接收模块可选300~3000MHZ特高频无线通信接收模块。其中,所述供电电源102的输出电压包括12V直流电压。所述供电电源102的输出电压优选12V直流电压的好处在于,在充分满足所述恒温控制装置的用电需求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节省电能以降低生产成本。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108和所述第二继电器109包括30A双路光电隔离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108和所述第二继电器109优选30A双路光电隔离继电器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继电器108和所述第二继电器109能够承受较大电流。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包括TEC12706AJ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优选TEC12706AJ半导体制冷片的好处在于,所述TEC12706AJ半导体制冷片具有较大功率,温控效果好。其中,所述热电偶111包括防水型PT100热电偶。所述热电偶111优选防水型PT100热电偶的好处在于,所述热电偶111需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相接触以检测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的实时温度,而当所述恒温控制装置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0的表面易产生水汽或水雾,所述热电偶111优选防水型PT100热电偶可以极大地提高实时温度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恒温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信号接收模块101将其接收到的温度设定指令发送给控制主板105,以设定恒温控制器103的温度;利用热电偶111检测半导体制冷片110的实时温度;比较恒温控制器103的设定温度与半导体制冷片110的实时温度的大小;当所述设定温度与所述实时温度相等时,保持加热继电器106和制冷继电器107均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设定温度低于所述实时温度时,开启制冷继电器107,同时加热继电器106仍处于关闭状态,使流经半导体制冷片110的电流为正向电流,即电流由半导体制冷片110的正极流至负极,从而实现半导体制冷片110的制冷降温,直至所述实时温度降低到所述设定温度时,制冷继电器107自动关闭;当所述设定温度高于所述实时温度时,开启加热继电器106,同时制冷继电器107仍处于关闭状态;加热继电器106提供高电平给第一继电器108和第二继电器109的控制端;由于第一继电器108和第二继电器109的控制端均高电平有效,此时,第一继电器108的单刀开关由常闭端切换至常开端,第二继电器109的单刀开关由常闭端切换至常开端,使流经半导体制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供电电源、恒温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半导体制冷片和热电偶;所述恒温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端、控制主板、加热继电器和制冷继电器;所述恒温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所述控制主板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热电偶;所述控制主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制冷继电器的控制端;所述热电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接触,用于检测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实时温度;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恒温控制器的温度设定指令;所述加热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所述制冷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高电平有效且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单刀开关处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单刀开关处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端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正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供电电源、恒温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半导体制冷片和热电偶;所述恒温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端、控制主板、加热继电器和制冷继电器;所述恒温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所述控制主板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热电偶;所述控制主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制冷继电器的控制端;所述热电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接触,用于检测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实时温度;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恒温控制器的温度设定指令;所述加热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所述制冷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高电平有效且分别连接所述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仁根
申请(专利权)人:科纳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