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4024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的方轴杆(2)与锁体(1)连接,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锥齿轮Ⅰ(3)、锥齿轮Ⅱ(4)、齿条(5)、压板(6),锥齿轮Ⅰ(3)与方轴杆(2)连接,锥齿轮Ⅰ(3)同时与锥齿轮Ⅱ(4)啮合,所述的齿条(5)与锥齿轮Ⅱ(4)啮合,齿条(5)同时与压板(6)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能够取消现有执门锁的把手,避免小孩因为与把手发生碰撞而受伤的安全隐患,能够方便快捷地控制锁体解锁和上锁。上述结构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门锁机构分为球形门锁、三杆式执手锁、插芯执手锁、玻璃门锁、电子密码锁。而应用于家庭户型的锁多为球形门锁及执手锁。家庭中应用的执手锁,都是通过把手控制方杆轴转动,从而实现门锁的开关。在家庭应用的门锁结构中,门锁结构上都设置有把手,而这会导致经常有小孩不小心撞在把手上从而受伤,从而对小孩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而现有技术中有选择在把手上装上保护套的解决方案,仍然不能根本消除上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取消现有执门锁的把手,避免小孩因为与把手发生碰撞而受伤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够方便快捷地控制锁体解锁和上锁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为一种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包括锁体、方轴杆,方轴杆与锁体连接,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锥齿轮Ⅰ、锥齿轮Ⅱ、齿条、压板,所述的锥齿轮Ⅰ与方轴杆连接,锥齿轮Ⅰ同时与锥齿轮Ⅱ啮合,所述的齿条与锥齿轮Ⅱ啮合,齿条同时与压板连接。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齿轮,齿轮一侧侧面与锥齿轮Ⅱ连接,齿条与齿轮啮合,齿条与压板设置为呈T字形的结构。所述的锥齿轮Ⅰ固定套装在方轴杆上,锥齿轮Ⅰ的啮合齿Ⅰ与锥齿轮Ⅱ的啮合齿Ⅱ啮合,压板与方轴杆之间设置弹簧。所述的压板按下时,压板设置为能够推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再依次带动锥齿轮Ⅱ、锥齿轮Ⅰ、方轴杆转动的结构,所述的方轴杆转动时,方轴杆设置为能够带动锁体解锁的结构。压板不再按下时,弹簧设置为能够施加复位压力在压板上,从而推动齿条依次带动锥齿轮Ⅱ、锥齿轮Ⅰ、方轴杆反转的结构,方轴杆反转时,方轴杆设置为能够带动锁体上锁的结构。所述的齿轮另一侧与固定部件连接,固定部件与锁体连接。所述齿轮中间设置连接轴,齿轮一侧通过连接轴与锥齿轮Ⅱ固定连接,齿轮另一侧通过连接轴与固定部件活动连接。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当未对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进行操作时,方轴杆未转动,此时锁体处于上锁状态,当需要锁体解锁时,按下压板,这时压板向内收缩,从而推动齿条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锥齿轮Ⅱ转动,锥齿轮Ⅱ再带动锥齿轮Ⅰ转动,锥齿轮Ⅰ转动时带动方轴杆转动,方轴杆转动即能够对锁体解锁。而当需要锁体重新上锁时,只需要向外拉动压板,这时,齿条向相反方向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锥齿轮Ⅱ反向转动,锥齿轮Ⅱ再带动锥齿轮Ⅰ反向转动,锥齿轮Ⅰ转动时带动方轴杆反向转动,方轴杆转动即能够回复到初始位置,实现对锁体的重新上锁。上述结构,操作简单,只需要向内按下压板或向外拉动压板,就能够实现锁体的方便解锁和上锁,而不再需要把手的设置,避免凸出的把手与小孩碰撞,导致小孩受伤。本技术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能够取消现有执门锁的把手,避免小孩因为与把手发生碰撞而受伤的安全隐患,能够方便快捷地控制锁体解锁和上锁。上述结构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消除了对小孩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分别为:1、锁体;2、方轴杆;3、锥齿轮Ⅰ;4、锥齿轮Ⅱ;5、齿条;6、压板;7、齿轮;8、啮合齿Ⅰ;9、啮合齿Ⅱ;10、弹簧;11、固定部件;12、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包括锁体1、方轴杆2,方轴杆2与锁体1连接,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锥齿轮Ⅰ3、锥齿轮Ⅱ4、齿条5、压板6,所述的锥齿轮Ⅰ3与方轴杆2连接,锥齿轮Ⅰ3同时与锥齿轮Ⅱ4啮合,所述的齿条5与锥齿轮Ⅱ4啮合,齿条5同时与压板6连接。上述结构,当未对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进行操作时,方轴杆未转动,此时锁体处于上锁状态,当需要锁体解锁时,按下压板,这时压板向内收缩,从而推动齿条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锥齿轮Ⅱ4转动,锥齿轮Ⅱ4再带动锥齿轮Ⅰ3转动,锥齿轮Ⅰ3转动时带动方轴杆转动,方轴杆转动即能够对锁体解锁。而当需要锁体重新上锁时,只需要向外拉动压板,这时,齿条向相反方向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锥齿轮Ⅱ4反向转动,锥齿轮Ⅱ4再带动锥齿轮Ⅰ3反向转动,锥齿轮Ⅰ3转动时带动方轴杆反向转动,方轴杆转动即能够回复到初始位置,实现对锁体的重新上锁。上述结构,操作简单,只需要向内按下压板或向外拉动压板,就能够实现锁体的方便解锁和上锁,而不再需要把手的设置,避免凸出的把手与小孩碰撞,导致小孩受伤。本技术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取消现有执门锁的把手,避免小孩因为与把手发生碰撞而受伤的安全隐患,能够方便快捷地控制锁体解锁和上锁。上述结构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消除了对小孩的安全隐患。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齿轮7,齿轮7一侧侧面与锥齿轮Ⅱ4连接,齿条5与齿轮7啮合,齿条5与压板6设置为呈T字形的结构。上述结构,通过齿轮与齿条和锥齿轮Ⅱ4分别啮合,从而将压板施加在齿条上的推力一次传递到方轴杆上,从而带动方轴杆转动,实现对锁体的控制,操作简便。所述的锥齿轮Ⅰ3固定套装在方轴杆2上,锥齿轮Ⅰ3的啮合齿Ⅰ8与锥齿轮Ⅱ4的啮合齿Ⅱ9啮合,压板6与方轴杆2之间设置弹簧10。上述结构,通过弹簧的设置,在需要锁体重新上锁时,不需要手动拉动压板,而弹簧会施加复位压力在压板上,从而实现压板向外拉动,完成锁体的复位上锁。所述的压板6按下时,压板6设置为能够推动齿条5带动齿轮7转动,从而再依次带动锥齿轮Ⅱ4、锥齿轮Ⅰ3、方轴杆2转动的结构,所述的方轴杆2转动时,方轴杆2设置为能够带动锁体1解锁的结构。压板6不再按下时,弹簧10设置为能够施加复位压力在压板6上,从而推动齿条5依次带动锥齿轮Ⅱ4、锥齿轮Ⅰ3、方轴杆2反转的结构,方轴杆2反转时,方轴杆2设置为能够带动锁体1上锁的结构。所述的齿轮7另一侧与固定部件11连接,固定部件11与锁体1连接。所述齿轮7中间设置连接轴12,齿轮7一侧通过连接轴12与锥齿轮Ⅱ4固定连接,齿轮7另一侧通过连接轴12与固定部件11活动连接。这样,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转动时,齿轮一端相对于固定部件转动,齿条另一端带动锥齿轮Ⅱ4转动,从而依次施加转动力在方轴杆上,简便快捷实现锁体的解锁和上锁。本技术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当未对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进行操作时,方轴杆未转动,此时锁体处于上锁状态,当需要锁体解锁时,按下压板,这时压板向内收缩,从而推动齿条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锥齿轮Ⅱ转动,锥齿轮Ⅱ再带动锥齿轮Ⅰ转动,锥齿轮Ⅰ转动时带动方轴杆转动,方轴杆转动即能够对锁体解锁。而当需要锁体重新上锁时,只需要向外拉动压板,这时,齿条向相反方向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锥齿轮Ⅱ反向转动,锥齿轮Ⅱ再带动锥齿轮Ⅰ反向转动,锥齿轮Ⅰ转动时带动方轴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包括锁体(1)、方轴杆(2),方轴杆(2)与锁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锥齿轮Ⅰ(3)、锥齿轮Ⅱ(4)、齿条(5)、压板(6),所述的锥齿轮Ⅰ(3)与方轴杆(2)连接,锥齿轮Ⅰ(3)同时与锥齿轮Ⅱ(4)啮合,所述的齿条(5)与锥齿轮Ⅱ(4)啮合,齿条(5)同时与压板(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包括锁体(1)、方轴杆(2),方轴杆(2)与锁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锥齿轮Ⅰ(3)、锥齿轮Ⅱ(4)、齿条(5)、压板(6),所述的锥齿轮Ⅰ(3)与方轴杆(2)连接,锥齿轮Ⅰ(3)同时与锥齿轮Ⅱ(4)啮合,所述的齿条(5)与锥齿轮Ⅱ(4)啮合,齿条(5)同时与压板(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齿轮(7),齿轮(7)一侧侧面与锥齿轮Ⅱ(4)连接,齿条(5)与齿轮(7)啮合,齿条(5)与压板(6)设置为呈T字形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齿轮Ⅰ(3)固定套装在方轴杆(2)上,锥齿轮Ⅰ(3)的啮合齿Ⅰ(8)与锥齿轮Ⅱ(4)的啮合齿Ⅱ(9)啮合,压板(6)与方轴杆(2)之间设置弹簧(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执门锁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堃张子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