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用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575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用电池,能够防止碰撞时配置在收纳盒内部的各部分的损伤和破坏。车载用电池在形成于左右分开的一对后纵梁(700)之间的可压碎区域(900)配置有具有规定功能的功能性部件(30)的车辆中在可压碎区域的前侧搭载收纳盒(3),包括:保持框架(2),其具有由前后分开的一对第一部分(6)和左右分开的一对第二部分(7)构成的框状部(8)并固定于车身;和具有电池单元(21)的电池模块(5),其中收纳盒在插入框状部的状态下被保持框架保持,电池模块收纳在收纳盒内部,功能性部件在一对第二部分之间位于框状部下侧,收纳盒内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当功能性部件因碰撞而向前方移动时能够收容功能性部件的收容部(19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关于在可压碎区域配置有具有规定功能的功能性部件的车辆中所搭载的车载用电池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各种车辆上搭载有用于向电机和各种电器部件供电的车载用电池。近年来,特别是EV(ElectricVehicle:电动汽车)、HEV(HybridElectric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PHEV(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正在普及,这些以电气作为动力的车辆中搭载有具有高蓄电功能的车载用电池。车载用电池中设置有收纳盒和收纳于收纳盒内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例如由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多个电池单元(二次电池)排列构成。另外,搭载于电动汽车等的车载用电池为了保持高蓄电功能,还包括将多个电池模块配置于收纳盒内并将这些多个电池模块的各电池单元串联或并联而成的电池。这种车载用电池具有配置于形成在车辆后部的行李箱的电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载用电池,一部分插入在地板上向上方开口而形成的配置凹部中,并位于左右分开设置的车身的后纵梁之间。搭载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载用电池的车辆中,车载用电池配置于行李箱中的前方侧,行李箱中的收纳盒后方侧的空间形成为可压碎区域。从而,在被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从后方施加负荷时,一对后纵梁被压坏而吸收撞击,从而保护了车载用电池。另一方面,搭载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载用电池的车辆中,在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为大碰撞的情况下,存在后纵梁被压坏的同时来自后方的较大的负荷被施加于车载用电池的可能性。在车载用电池被施加负荷时,收纳盒的倾斜部被引导至(形成配置凹部)的前表面部,车载用电池整体向斜上前方移动以避开位于配置凹部前侧的横梁。从而车载用电池不与横梁碰撞,抑制了对收纳在收纳盒内部的电池模块的过度负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2061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如上所述的车载用电池配置于行李箱的车辆中,有时具有规定功能的功能性部件配置于可压碎区域。作为功能性部件例如包括进行用于冷却收纳盒内部配置的各部分的吸气和排气的风扇电机、用于轮胎爆胎时进行修理的爆胎修理套件、用于将车辆抬起的千斤顶类等。这些风扇电机等是刚性高的部件。对在可压碎区域配置有这种功能性部件的车辆产生大碰撞的情况下,配置于可压碎区域的功能性部件随着碰撞而向前方移动,因此存在收纳盒被功能性部件破坏、由功能性部件产生对配置在收纳盒内部的各部分的损伤和破坏的可能性。另外,除了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以外,例如由于旋转等发生搭载有车载用电池的车辆的后部与电线杆等碰撞的所谓柱碰撞时,车身的一对后纵梁之间的部分有时也与电线杆等碰撞。这种情况下同样,配置于可压碎区域的功能性部件随着碰撞而向前方移动,因此存在由功能性部件产生对配置在收纳盒内部的各部分的损伤和破坏的可能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点,防止碰撞时配置于收纳盒内部的各部分的损伤和破坏。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用电池是在形成于左右分开的一对后纵梁之间的可压碎区域配置有具有规定功能的功能性部件的车辆中在所述可压碎区域的前侧搭载有收纳盒的车载用电池,包括:保持框架,其具有由前后分开的一对第一部分和左右分开的一对第二部分构成的框状部,并固定于车身;以及具有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收纳盒在插入所述框状部的状态下被所述保持框架保持,所述电池模块收纳在所述收纳盒的内部,功能性部件在所述一对第二部分之间位于所述框状部的下侧,所述收纳盒的内部的后端部形成有收容部,当功能性部件由于碰撞而向前方移动时,所述收容部能够收容功能性部件。由此,当功能性部件由于碰撞而向前方移动时,功能性部件被收容在形成于收纳盒内部的收容部中,从而避免了配置于收纳盒内部的各部分与功能性部件的接触。第二,优选地,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用电池中,所述电池模块在所述一对后纵梁之间位于所述后纵梁的上表面以下。由此,当在从后方碰撞时后纵梁被压坏时,难以向电池模块施加负荷。第三,优选地,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用电池中,所述电池模块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功能性部件的侧方。由此,功能性部件因碰撞而向前方移动时,功能性部件不与电池模块接触。第四,优选地,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用电池中,电池控制单元和接线盒配置在所述收纳盒的内部,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和所述接线盒在所述一对后纵梁之间位于所述后纵梁的上表面以下。由此,当在来自后方的碰撞中后纵梁被压坏时,难以向电池控制单元和接线盒施加负荷。第五,优选地,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用电池中,在所述收纳盒中安装有撞击吸收部件,用于吸收从后方碰撞时的撞击。由此,来自后方的碰撞导致的撞击被撞击吸收部件吸收。第六,优选地,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用电池中,所述撞击吸收部件安装在所述收纳盒的底面部,所述电池模块配置在所述撞击吸收部件上。由此,撞击吸收部件作为用于配置电池模块的配置部发挥作用。第七,优选地,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用电池中,位于所述底面部的上方的多个台部左右分开地设置于所述撞击吸收部件,所述电池模块以跨越相邻的所述台部的状态配置。由此,在电池模块配置在撞击吸收部件上的状态下,在电池模块的下方在台部之间形成空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当功能性部件因碰撞而向前方移动时,功能性部件被收容在形成于收纳盒内部的收容部中从而避免了配置在收纳盒内部的各部分与功能性部件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碰撞时配置在收纳盒内部的各部分的损伤和破坏。附图说明图1与图2至图8一起示出本专利技术车载用电池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车载用电池的搭载状态等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示出车载用电池的搭载状态等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收纳盒等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相对于收纳盒的各部分的配置状态等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相对于收纳盒的下段的各部分的配置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相对于收纳盒的上段的各部分的配置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相对于收纳盒的各部分的配置状态等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碰撞时的与风扇电机有关的状态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车载用电池;2保持框架;3收纳盒;5电池模块;6第一部分;7第二部分;8框状部;12底面部;14撞击吸收部件;16a台部;17加强部件;19a收容部;21电池单元;22电池控制单元;23接线盒;30风扇电机(功能性部件);700后纵梁;900可压碎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载用电池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车载用电池1具有保持框架2、收纳盒3、盖体4和电池模块5、5(参照图1至图3)。车载用电池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位于后部座椅100后方的行李箱200的地板300上(参照图1)。在地板300上形成有向行李箱200中的上方开口的配置凹部301。燃料箱400、后悬架500、500、以及消音器600位于地板300的下侧。燃料箱400位于后部座椅100的下方。保持框架2由沿左右延伸且分开位于前后的第一部分6、6和沿前后延伸且分开位于左右的第二部分7、7结合为井字形状而成(参照图2及图3)。第一部分6、6的左右两端部6a、6a、…分别形成从第二部分7、7向侧方(外侧)突出的状态。保持框架2中除了第一部分6、6的左右两端部6a、6a、…以外的部分设置为矩形的框状部8。收纳盒3的内部配置有平板状的间隔板9。间隔板9的前端部中的一个侧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载用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用电池,所述车载用电池在形成于左右分开的一对后纵梁之间的可压碎区域配置有具有规定的功能的功能性部件的车辆中在所述可压碎区域的前侧搭载收纳盒,其中,所述车载用电池包括:保持框架,其具有由前后分开的一对第一部分和左右分开的一对第二部分构成的框状部,所述保持框架固定于车身;以及电池模块,其具有电池单元,其中,所述收纳盒在插入所述框状部的状态下保持于所述保持框架,所述电池模块收纳在所述收纳盒的内部,功能性部件在所述一对第二部分之间位于所述框状部的下侧,在所述收纳盒的内部的后端部形成有收容部,当功能性部件由于碰撞而向前方移动时,所述收容部能够收容功能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30 JP 2015-1932221.一种车载用电池,所述车载用电池在形成于左右分开的一对后纵梁之间的可压碎区域配置有具有规定的功能的功能性部件的车辆中在所述可压碎区域的前侧搭载收纳盒,其中,所述车载用电池包括:保持框架,其具有由前后分开的一对第一部分和左右分开的一对第二部分构成的框状部,所述保持框架固定于车身;以及电池模块,其具有电池单元,其中,所述收纳盒在插入所述框状部的状态下保持于所述保持框架,所述电池模块收纳在所述收纳盒的内部,功能性部件在所述一对第二部分之间位于所述框状部的下侧,在所述收纳盒的内部的后端部形成有收容部,当功能性部件由于碰撞而向前方移动时,所述收容部能够收容功能性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电池,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俊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