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气体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3501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垃圾池、覆盖在垃圾池上方的覆盖膜以及集气装置,还包括多个穿过覆盖膜插接在垃圾池内的支撑杆,支撑杆包括基杆以及与基杆滑移固定连接有的调杆,集气装置包括气泵、插入到覆盖膜与垃圾之间的集气管、连通相邻集气管的收气管以及连通所有收气管的集气总管,气泵设置在集气总管上,收气管与调杆远离基杆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达到了能够防止收气管被液体阻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
,特别涉及一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气体指的是在垃圾填埋场中,被堆积或填埋的城市生活垃圾中所含的大量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所生成的气体。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存在潜在的燃爆危险;而且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填埋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硫醇氨等,对人畜和植物均有毒害作用。填埋气体还会影响地下水水质,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地下水的硬度和矿物质的成分。可见,填埋气体对周围的安全始终存在着威胁,必须对填埋气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甲烷也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清洁能源。收集填埋气体并合理利已成为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常见的集气方式包括直插式填埋集气和腹膜集气两种方式,覆膜集气相对成本较低。现有的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如申请号为20152017307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垃圾的垃圾池和覆盖于垃圾池上方的覆盖膜,垃圾池和覆盖膜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覆盖膜和垃圾体之间形成有储气腔,于储气腔内设置有用于收集垃圾填埋气体的收气装置,收气装置包括设置于覆盖膜下方的集气管和设置于覆盖膜上方的收气管,集气管和收气管之间通过连接头相连通,收气管穿越覆盖膜,与覆盖膜的连接处套设有用于密封的焊接圈,焊接圈的周边与覆盖膜焊接。这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建造成本低,密封性好,收气效率高。但是这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在收集气体的同时,往往会连同水汽和一些废液一同回收,水汽凝结立案庭废液会存留在收气管内,由于系统占地面积通常较大,收气管较长,在收气管自然下弯的位置液体会积聚,当液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液封,阻塞收气管,使收气效率严重下降,排除液体费时费力,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能够防止收气管被液体阻塞。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包括垃圾池、覆盖在垃圾池上方的覆盖膜以及集气装置,还包括多个穿过覆盖膜插接在垃圾池内的支撑杆,支撑杆包括基杆以及与基杆滑移固定连接有的调杆,集气装置包括气泵、插入到覆盖膜与垃圾之间的集气管、连通相邻集气管的收气管以及连通所有收气管的集气总管,气泵设置在集气总管上,收气管与调杆远离基杆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利用可调节的支撑杆支撑收气管的同时,可以根据收气管管径和支撑杆间隔距离,调整支撑的高度,使收气管呈倾斜状,保证收气管内不会出现液封现象,从而避免收气管阻塞,有效保证收气效率。较佳的,基杆远离调杆的一端带有尖头。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基杆需要插接进垃圾中,利用尖头方便进行插接,使安装基杆更为方便。较佳的,支撑杆均匀的设置在覆盖膜上,位于覆盖膜边缘的支撑杆不与收气管连接。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杆作为支撑收气管的同时,利用支撑杆作为固定覆盖膜的固定装置,方便拆卸,减少收起覆盖膜时清理固定压紧用砂石的步骤,方便进行垃圾的二次添加。较佳的,覆盖膜上开有通孔,覆盖膜上所述通孔位置固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开有螺纹孔,基杆为圆形杆状且远离调杆的一端开有螺纹,基杆与连接座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利用连接座与基杆连接,避免基杆穿过覆盖膜,破坏覆盖膜的密封性,利用连接座可以使覆盖膜与基杆的相对位置固定,使覆盖膜的固定更为稳固。同时可以利用螺纹辅助基杆在垃圾池内的推进,进一步方便基杆的安装。较佳的,连接座包括设置在覆盖膜远离垃圾池一端的上座和设置在覆盖膜靠近垃圾池一端的下座,上座和下座有螺栓连接,上座、下座与覆盖膜之间均设有第一密封垫。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采用上、下座夹持的方式实现连接座与覆盖的固定,同时增加第一密封垫,可以减小覆盖膜与连接座边缘接触时受到的剪力,减少了覆盖膜受应力过大破损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使覆盖膜与连接座的接触更为紧密,提高系统整体的气密性。较佳的,基杆上开有螺纹处直径大于未开螺纹处,基杆上未开螺纹处远离调杆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密封套,基杆上开有螺纹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的最小直径且小于圆管所述环形的最小直径。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基杆旋向垃圾池方向时,使密封套与连接座抵接,利用密封套挡住连接座与基杆螺纹处的缝隙,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气密性。较佳的,密封套靠近螺纹一端固接有第二密封垫。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密封套与连接座的接触位置设置第二密封垫,进一步提高气密性。较佳的,密封套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密封套靠近螺纹的一端固接有管状的副套,副套上开有内螺纹,连接座上开有外螺纹,副套与连接座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副套与连接座螺纹连接可以保证密封套与连接座的紧密接触,进一步确保密封形,同时副套直径大于密封套并且可以与覆盖膜接触,可以起到一定辅助支撑基杆的作用。还可以利用自身重量,起到压紧、固定覆盖膜的作用。较佳的,副套远离密封套的一端固接有环状的扩展盘。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增加副套的重量,增加副套与覆盖膜的接触面积,更好的起到辅助支撑基杆的作用。较佳的,扩展盘底面的边缘倒圆角。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避免扩展盘与覆盖膜接触的边缘在重力作用下切割覆盖膜,增大扩展盘边缘与覆盖膜的接触面积,减少了覆盖膜受应力过大破损的可能性,使系统的使用寿命更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收气管呈倾斜状,避免收气管阻塞,有效保证收气效率;使安装更为方便;方便进行垃圾的二次添加;提高系统整体的气密性;辅助支撑基杆的作用;起到压紧、固定覆盖膜的作用;使系统的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支撑杆与连接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支撑杆与连接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垃圾池;2、覆盖膜;3、集气装置;31、集气管;32、收气管;33、集气总管;34、气泵;4、支撑杆;41、基杆;42、调杆;43、加压螺栓;5、连接座;51、上座;52、下座;53、第一密封垫;6、密封套;61、第二密封垫;62、副套;63、扩展盘;7、连管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一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如图所1示,包括垃圾池1,垃圾池1为开设在地面上的正方形坑状(如图1中虚线所示),垃圾池1底部设置有防渗层。垃圾池1内填有垃圾。垃圾池1的顶上设置有覆盖垃圾的覆盖膜2,覆盖膜2为表面积略大于垃圾池1入口表面的正方形膜。覆盖膜2上均匀的开有多个圆形通孔,在覆盖膜2开有通孔处,固接有连接座5和连管座7。设置在覆盖膜2靠近边缘超出垃圾池1范围处的通孔上设置连接座5,垃圾池1正上方的连接座5和连管座7均成列设置,每列连接座5的两侧均设有一列连管座7,一列连接座5和两列连管座7为一组,在覆盖膜2上均匀的设有多组。结合图2所示,连接座5包括上座51和下座52,上座51包括两部分,靠近覆盖膜2的部分为圆环形的板状以及与圆环形部分一体固接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覆膜气体收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包括垃圾池(1)、覆盖在垃圾池(1)上方的覆盖膜(2)以及集气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穿过覆盖膜(2)插接在垃圾池(1)内的支撑杆(4),支撑杆(4)包括基杆(41)以及与基杆(41)滑移固定连接有的调杆(42),集气装置(3)包括气泵(34)、插入到覆盖膜(2)与垃圾之间的集气管(31)、连通相邻集气管(31)的收气管(32)以及连通所有收气管(32)的集气总管(33),气泵(34)设置在集气总管(33)上,收气管(32)与调杆(42)远离基杆(41)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包括垃圾池(1)、覆盖在垃圾池(1)上方的覆盖膜(2)以及集气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穿过覆盖膜(2)插接在垃圾池(1)内的支撑杆(4),支撑杆(4)包括基杆(41)以及与基杆(41)滑移固定连接有的调杆(42),集气装置(3)包括气泵(34)、插入到覆盖膜(2)与垃圾之间的集气管(31)、连通相邻集气管(31)的收气管(32)以及连通所有收气管(32)的集气总管(33),气泵(34)设置在集气总管(33)上,收气管(32)与调杆(42)远离基杆(41)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基杆(41)远离调杆(42)的一端带有尖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杆(4)均匀的设置在覆盖膜(2)上,位于覆盖膜(2)边缘的支撑杆(4)不与收气管(3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气体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覆盖膜(2)上开有通孔,覆盖膜(2)上所述通孔位置固接有连接座(5),连接座(5)上开有螺纹孔,基杆(41)为圆形杆状且远离调杆(42)的一端开有螺纹,基杆(41)与连接座(5)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玉明赵娜束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朗顿绿能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