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497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该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呈长方形的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包括:第一连接壁,与第一连接壁连接的第二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连接的第三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形成为波浪状;与所述油底壳本体连接的法兰,所述法兰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表面配合形成连接面,所述法兰向下凸起,并向油底壳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中空喇叭状的腔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降低了壳体表面振动速度及辐射噪声,有效提高了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薄壁件是发动机表面振动辐射的主要噪声源,油底壳因其储油功效常被设计为平板腔体结构,腔体壁薄且表面尺寸大,是薄壁件的典型代表。由于发动机燃烧及机械等激励作用,腔体壁面的中部极易向外辐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用以实现降低发动机油底壳的辐射噪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呈长方形的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包括: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一连接壁连接的第二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连接的第三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形成为波浪状;与所述油底壳本体连接的法兰,所述法兰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表面配合形成连接面,所述法兰向下凸起,并向油底壳本体的方向形成中空喇叭状的腔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多个加强筋,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上还均设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截面的形状为梯形或凸弧形。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部的放油口。进一步的,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部设有的不规则的强化压痕凸起,所述强化压痕凸起向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外部呈阶梯状凸起;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部还设有连通油路,所述连通油路的一端与所述强化压痕凸起连接,所述连通油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放油口,所述连通油路向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外部呈阶梯状凸起的高度与所述强化压痕凸起的高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4至5毫米。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降低了壳体表面振动速度及辐射噪声,有效提高了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同时,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提高了油底壳壳体刚度,且加强筋布置较少,不会对油底壳重量有较大负担,满足轻量化、低噪声的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底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加强筋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加强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呈长方形的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一连接壁连接的第二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连接的第三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形成为波浪状;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连接的法兰2,所述法兰2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上表面配合形成连接面,所述法兰2向下凸起,并向油底壳本体1的方向形成中空喇叭状的腔体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中,油底壳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用于与目标件连接的通孔,所述通孔之间采用弧形壁面,也即上述的波浪状,其作用是增加壳体壁面的结构刚度,避免出现大平面噪声辐射。曲轴箱与油底壳后端的法兰2用来匹配变速箱,由于后端面受到曲轴传递的大扭矩作用,法兰2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将法兰2设计为中空喇叭状腔体结构,可避免出现法兰2刚度薄弱或法兰2的根部应力集中现象。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多个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可以用于与其他部件进行配合使用。参见图4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多个加强筋3,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中间位置上还均设有所述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凸弧形。薄壁件辐射噪声时,集中在连接壁中部向外辐射,若加强筋3设计为三角形或凹弧形截面,在壁面中部的支撑作用将大大降低,因此将加强筋布置在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第三连接壁的中部,避开安装凸台的区域,增加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凸弧形的加强筋3,用来增加连接壁中部的刚度,降低连接壁面的辐射噪声。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的放油口4。进一步的,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设有的不规则的强化压痕凸起5,所述强化压痕凸起5向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外部呈阶梯状凸起;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还设有连通油路6,所述连通油路6的一端与所述强化压痕凸起5连接,所述连通油路6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放油口4,所述连通油路6向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外部呈阶梯状凸起的高度与所述强化压痕凸起5的高度相同。考虑到油底壳储油、放油的功效,在油底壳底部不再过多设计加强筋,避免设计不当,反而增大了底部的振动及辐射噪声。采用不规则的强化压痕凸起5取代传统的底部平板结构,用高低错落的形式改变噪声传递路径,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从油底壳顶部俯视其结构,在油底壳底部的强化压痕凸起5低于底部的基面,使得强化压痕区域易存储机油,需在不规则的压痕之间设计小的连通油路6,连通油路6的高度与强化压痕凸起5的高度相同,连接到放油口4处,最终引导机油排出油底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第三连接壁和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的厚度均为2.5至3.5毫米。所述加强筋3的厚度为4至5毫米。设置合理的厚度,降低油底壳的振动惯性,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噪声的产生和传播。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综上,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降低了壳体表面振动速度及辐射噪声,有效提高了发动机NVH性能。同时,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提高了油底壳壳体刚度,且加强筋布置较少,不会对油底壳重量有较大负担,满足轻量化、低噪声的设计要求。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形的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一连接壁连接的第二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连接的第三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形成为波浪状;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连接的法兰(2),所述法兰(2)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上表面配合形成连接面,所述法兰(2)向下凸起,并向油底壳本体(1)的方向形成中空喇叭状的腔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形的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一连接壁连接的第二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连接的第三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形成为波浪状;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连接的法兰(2),所述法兰(2)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上表面配合形成连接面,所述法兰(2)向下凸起,并向油底壳本体(1)的方向形成中空喇叭状的腔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强筋(3),所述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和第三连接壁上还均设有所述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的截面的形状为梯形或凸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品孙平郝晓峰张静黄华贺燕铭田安民陈桂祥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