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100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实减少向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具有:电池框架(12),其固定在电动汽车的车体框架上并支撑电池(3);以及负荷缓冲框架,其配置为在电池框架(12)的前侧向前后方向延伸,其中,负荷缓冲框架使负荷缓冲框架的后部相对于电池框架(12)的前部隔开规定的空隙(G)相对配置,以使得伴随着电动汽车的碰撞而与电池框架(12)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向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
技术介绍
电力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汽车上搭载的电池需要大容量,其重量也较重。因此,电动汽车上一般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池的电池框架,例如在车室底板下的宽广空间中设置电池框架,并一并配置有多个电池。在此,寻求一种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抑制来自外部的较大碰撞负荷输入到电池的技术。因此,作为缓冲向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电力汽车的电池支撑结构,其能够切实地分散从车辆前方输入的负荷。该电力汽车的电池支撑结构设置了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地板面向下方突出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同时支撑电池,该突出部的前端部与前部侧架的后端部连接。由此,通过突出部,可以将从车辆前方向前部侧架输入的负荷向车辆后方传递及分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276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的电力汽车的电池支撑结构中,前部侧架等车体框架从前侧被牢固地固定在支撑电池的突出部上。因此,当电力汽车的前部发生碰撞时,在车体框架上传递的碰撞负荷一下子输入到突出部,有可能对电池输入较大的碰撞负荷。特别是,由于碰撞负荷在碰撞初期急剧增大,因此寻求一种在碰撞初期缓冲向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消除这种现有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实减少向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是一种缓冲向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具有:电池框架,其固定在电动汽车的车体框架上并支撑电池;以及负荷缓冲框架,其配置为在电池框架的前侧向前后方向延伸,其中,负荷缓冲框架使负荷缓冲框架的后部相对于电池框架的前部隔开规定的空隙相对配置,以使得伴随着电动汽车的碰撞而与电池框架抵接。在此,负荷缓冲框架优选为与电池框架配置在大致同一面内。另外,优选地,电池框架配置在车室的底板下,负荷缓冲框架配置为从电动汽车的前部附近向后方延伸。另外,优选地,负荷缓冲框架具有低于电池框架的刚性。另外,优选地,负荷缓冲框架具有在电动汽车的两侧部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框架,并且电池框架具有在电动汽车的两侧部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框架,电池框架的一对侧部框架的前端部位于负荷缓冲框架的一对侧部框架的延长线上。另外,负荷缓冲框架可以具有在后部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后部框架,并且电池框架可以具有在前部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前部框架,负荷缓冲框架的后部框架可以与电池框架的前部框架平行配置。另外,优选地,负荷缓冲框架具有以从后部向后方在上下方向扩展的形式形成的引导部,以将电池框架的前部引导至负荷缓冲框架的后部正面。另外,优选地,车体框架具有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从电动汽车的前部附近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前部侧架、以及与一对前部侧架的后端部连接并在车室的底板下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地板侧架,负荷缓冲框架固定在一对前部侧架上,电池框架配置在一对地板侧架的内侧,并且固定在一对地板侧架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副框架以伴随着电动汽车的碰撞而与电池框架抵接的方式使副框架的后部相对于电池框架的前部隔开规定的空隙相对而配置,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切实减少向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的汽车的结构的图;图2为表示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底面图;图3为表示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图4为表示在碰撞初期保险杠变形的样子的图;图5为表示副框架与电池框架抵接的样子的图;图6为表示变形例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符号说明1车体框架;2电池框体;3电池;4副框架;5驱动部;6保险杠框架;7前上框架;8前部侧架;9前支柱;10下边梁;11地板侧架;12电池框架;14a、13a侧部框架;14b、13b前部框架;14c、13c后部框架;15固定部;16按压部;21引导部;B保险杠;S碰撞区域;R刚性部件;T搁脚板;R1前室;R2车室;G规定的空隙;D碰撞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的电力汽车的结构。该电力汽车具有:支撑车体的车体框架1、固定在车体框架1上的电池框体2、配置在电池框体2内的多个电池3、配置在电池框体2的前侧的副框架4、以及通过未图示的配线与多个电池3电气连接的驱动部5。车体框架1具有:保险杠框架6、一对前上框架7、一对前部侧架8、一对前支柱9、一对下边梁10、以及一对地板侧架11。保险杠框架6是配置在电力汽车的前部并支撑保险杠B的框架,以在车宽方向上弯曲延伸的形式形成。该保险杠框架6以及保险杠B形成有在电力汽车的前部发生碰撞时,最先变形并吸收碰撞负荷的碰撞区域S。前上框架7形成为在电力汽车的两侧部从前部附近向后方延伸,后端部与前支柱9连接。前部侧架8形成为在前上框架7的内侧向前后方向延伸,前端部与保险杠框架6连接,并且后端部与地板侧架11连接。另外,前部侧架8的后端部通过力矩箱等刚性部件R还与下边梁10连接。前支柱9形成为在电力汽车的两侧部向上下方向延伸,以连接其间的方式配置有搁脚板T。该搁脚板T的前侧形成有前室R1,并且搁脚板T的后侧形成有车室R2。下边梁10形成为其前端部与前支柱9的下端部连接,在车室R2的底板下沿着电力汽车的两侧部向后方延伸。地板侧架11形成为在下边梁10的内侧向前后方向延伸,前端部与前部侧架8连接,并且后端部与下边梁10连接。因此,地板侧架11配置为从前端部向后端部渐渐向侧方打开——即一方的地板侧架11与另一方的地板侧架11的间隔向后方渐渐变大。电池框体2用于将收纳在内部的多个电池3的姿态牢固地固定,形成为一并覆盖多个电池3并具有高刚性。电池框体2配置为在车室R2的底板下在一对地板侧架11之间伸展。在电池框体2的下部,沿着电池框体2的外缘部设置有框状的电池框架12,该电池框架12从下侧支撑电池3。电池3通过从车外的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充电,收纳在电池框体2内。电池3具有大容量以驱动驱动部5,其重量也大。因此,收纳电池3的电池框体2的重量非常大,例如约为300kg。副框架4配置为从保险杠B的附近朝向电池框架12的前部,在前室R1内向后方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副框架4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的负荷缓冲框架。驱动部5由通过从电池3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的马达等组成,在前室R1内与轮胎等连接。图2详细地表示了副框架4的组成。副框架4配置为与电池框架12位于同一面内。在此,电池框架12具有:在电力汽车的两侧部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框架14a、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一对侧部框架14a的前端部的前部框架14b、以及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一对侧部框架14a的后端部的后部框架14c,电池框架12配置为与地板侧架11的内侧位于大致同一面内。一对侧部框架14a在前部侧具有沿着地板侧架11配置的按压部16。该按压部16形成为使得一对侧部框架14a朝向前端部并向内侧倾斜——即形成为使得一对侧部框架14a朝向前方且间隔渐渐变窄。另外,一对侧部框架14a的后部侧形成为向后方笔直延伸。此外,前部框架14b形成为沿着搁脚板T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其缓冲向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所述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具有:电池框架,其固定在所述电动汽车的车体框架上并支撑所述电池;以及负荷缓冲框架,其配置为在所述电池框架的前侧向前后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负荷缓冲框架的后部相对于所述电池框架的前部隔开规定的空隙相对而配置,以使得所述负荷缓冲框架随着所述电动汽车的碰撞而与所述电池框架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30 JP 2015-1934611.一种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其缓冲向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池传递的碰撞负荷,所述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具有:电池框架,其固定在所述电动汽车的车体框架上并支撑所述电池;以及负荷缓冲框架,其配置为在所述电池框架的前侧向前后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负荷缓冲框架的后部相对于所述电池框架的前部隔开规定的空隙相对而配置,以使得所述负荷缓冲框架随着所述电动汽车的碰撞而与所述电池框架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其中,所述负荷缓冲框架与所述电池框架配置在大致同一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其中,所述电池框架配置在车室的底板下,所述负荷缓冲框架配置为从所述电动汽车的前部附近向后方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其中,所述负荷缓冲框架具有低于所述电池框架的刚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负荷缓冲结构体,其中,所述负荷缓冲框架具有在所述电动汽车的两侧部侧向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田刚久松田博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